谢一彪
(绍兴文理学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堕民又称“乐户”,以演奏音乐和演唱戏剧为业。梨园弟子以老郎菩萨为祖师爷,演剧及奏乐的堕民也尊崇老郎菩萨。绍兴堕民聚居区三埭街乃绍兴戏窝,建有专门的老郎殿,老郎菩萨诞辰日,梨园弟子均手持香烛,前来恭拜老郎菩萨。宁波堕民聚居的盘诘巷以及慈溪堕民聚居的天门下,也建有老郎殿,凡老郎菩萨诞辰日,吹行堕民均要演戏娱神。苏州也是堕民聚居区,也建有老郎庙,昆剧艺人以及从事戏业的堕民也信奉老郎菩萨。堕民艺人所信奉的老郎菩萨特指何人?堕民建立了哪些老郎庙?堕民如何祭拜老郎菩萨?堕民艺人为何将老郎菩萨附会为帝王乃至天神?这些都是本文拟深入探讨的话题。
老郎菩萨既是中国戏剧之神,也被从事戏剧表演的堕民艺人信奉为行业神。绍兴堕民艺人信仰的老郎菩萨,特指唐玄宗李隆基。“传大帝为创办梨园,发明霓裳羽衣曲之唐明皇,故尊之为剧中开山鼻祖也。”《越谚》称堕民崇拜“乐户菩萨,堕贫奉祀之神名,或曰即唐明王”。此“乐户菩萨”,即老郎菩萨。相传唐明皇亲自扮演小丑,粉墨登场。戏曲行当角色中,生、旦、净、末、丑,尽管丑排在最后,其地位却不容小觑。戏班规定,开演之前,不管扮演小丑者有戏没戏,先得由他用白粉在鼻子上涂上一笔,其他演员才能进行化妆。“据说以前唐明皇演小花脸,这个规矩为尊敬老郎菩萨。”唐明皇曾扮演丑角,故而角色以丑角为尊。“旧时戏班后台,都供着一尊老郎菩萨,据传老郎菩萨就是唐明皇,唐明皇在游月宫时,带来了‘霓裳羽衣曲’,带来了演戏的模式,回宫后在宫内的教坊中排练。唐明皇自演小丑,戏剧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以致发扬光大。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戏剧鼻祖,奉为老郎菩萨,点烛焚香,顶礼膜拜,故小丑为大。”浙东地区相传唐明皇夜游月宫,创建梨园,扮演戏文,亲自出演小丑的角色。
宁波堕民聚居区盘诘巷也建有老郎殿,该老郎的身份说法不一。一说为汉光武帝时的开国功臣耿弇。“老郎殿,德聚镇效实巷,祀汉耿弇,旧例六月一日起十一日止演戏,此庙下户口多为堕民。”二说为翼宿星君。“宁昆艺人供奉的祖师‘翼宿星君’——老郎神。”据传为唐明皇时代的一位小艺人,故称之为“郎”;又因其兼长百戏,无所不通,乃冠之以“老”字。三说为唐明皇。“老郎神即唐明皇。旧日梨园演戏,唐明皇常常掩其面目,粉墨登场,只因场上不便称作君臣,故尊为老郎神也。”唐明皇曾粉墨登场,因避讳而称为老郎菩萨。慈溪堕民聚居的天门下老郎殿,供奉的老郎菩萨也是唐明皇。“原来老郎殿内供奉的老郎菩萨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化身。唐明皇喜欢戏剧,为梨园弟子所崇拜,故伶人奉其为祖师。而堕民,尤其是吹行堕民一概崇拜唐明皇。”余姚堕民演唱滩簧,滩簧艺人演出时,也供奉老郎菩萨。“一是将老郎神当道具,演出《大闹花灯》《捉蛇》等传统剧目时,都将老郎神当作婴孩抱上舞台嬉耍。二是换台基装箱时,将老郎神从戏服缝隙中倒置直插箱底,取意为‘不让他坐享供奉,叫他去钻台基,为演出效劳’。”余姚滩簧剧目《小唐皇》,据传为唐明皇所作。
苏州梨园由昆剧独霸,苏州也是堕民聚居区,苏州堕民也演唱昆剧。昆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周传瑛就是苏州人,自称出身于“小百姓”——堕民。昆剧艺人信奉老郎菩萨,苏州老郎庙乃昆剧一家的戏神庙。昆剧艺人所信奉的老郎菩萨,其身份说法不一,一说为唐明皇李隆基。据说李隆基在位时酷爱扮剧,工于丑行,擅长司鼓,故被梨园弟子奉为戏神。“庙在镇抚司前,梨园子弟祀之。其神白面,相传为明皇。因明皇兴梨园故也。”二说为唐元宗时的耿光。勒石于苏州老郎庙的《吴郡老郎神庙之记》云:“相传唐元宗时耿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耿光嗜梨,遍植梨树,故名“梨园”,后代奉为“乐工祖师”。三说为总司天乐的南宫朱鸟二十八宿之翼宫第二十二星,故该庙又称“翼宿星君祠”。“苏之以伶为业者,旧有庙,以祀司乐之神。相沿曰老郎庙。其名不知何所出,其塑像服饰亦不典。近适有重修之役,予为易其祀曰翼宿之神。星之精,各有所司。而翼,天之乐府也,诸杂祀皆于其始作之人,以云报也。”昆剧艺人周传瑛声称:“我们苏州老郎庙祀的戏神老郎菩萨又叫‘翼宿星君’。”相传老郎菩萨乃长翅膀的飞蛇——神龙。
不仅堕民戏剧艺人均信奉老郎菩萨为祖师爷,从事吹打的宁绍堕民,也信奉老郎菩萨。绍兴三埭街每家乐户,都有一尊老郎菩萨,形似小木偶,头戴小唐盔,身穿小黄袍,腰系玉带。凡是出去做鼓手或清音班,都必须携带。每当为主顾吹奏之前,先要将老郎菩萨供于桌子中央,上香敬供,再开箱摆放乐器,乐师依次入座,开始吹奏。堕民参与主顾的婚礼时,老郎菩萨又被作为“送子菩萨”。堕民吹吹打打,举行祭祀“送子菩萨”的仪式。“主顾老嫚”接过男家堕民的“老郎菩萨”,送入新房,扶持新郎和新娘跪拜,祈求早生贵子。三埭街堕民认为自己乃唐代乐工后裔,唐明皇乃其行业神,老郎菩萨之所以成为堕民的共同信仰,附会为唐明皇或翼宿星君,乃是堕民地位低贱,欲借帝王乃至天神以抬高其卑贱身份。
绍兴堕民聚居的大本营绍兴大善塔东首的“三埭街”系“E”字形的三条小街,明代称为前街、中街和后街。清初改称学士街、唐皇街、永福街。“三埭街”与绍剧有密切关系,绍剧演员大都为三埭街堕民。“唐明皇在皇宫创梨园教习歌舞,后世称演员为梨园子弟,戏剧界就认他为创业的祖师爷。这条街叫唐皇街的意义也就很明白了。”唐皇街乃以堕民艺人所信奉的唐玄宗而命名。清初,绍剧艺人以蕺山书院作为老郎庙,供奉唐明皇。1716年改为书院,老郎庙也被废弃,后建老郎殿于三埭街。“蕺山书院,在蕺山戒珠寺后,明末刘念台讲学于此。后为优人所居,供唐明皇于中,号老郎庙。康熙五十五年(1716),郡守俞卿召优人,捐俸赎之,创为书院,延师聚徒,复置田亩,岁收以供饩廪,每科策名者,常十余人。”“三埭街梨园弟子历代相传,他们的祖先是唐明皇宫廷内善弄弦乐、歌舞的乐工,他们称唐明皇为祖师爷。”据传,堕民钱宝等人集资在中街建造了一座老郎殿,此街因此改名唐皇街。老郎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40多平方米。正殿朱门四扇,两旁有木栅栏,殿呈长方形,阔约10米,进深6米。殿中央筑有1.5左右的石垒高台,长2米多,阔约1.5米。高台上摆着1米多宽的椅子,椅子上坐着彩色木雕泥塑的唐明皇,头戴老郎盔(唐盔),身穿蟠龙黄蟒,腰系玉带,脚穿朝靴,白面无须,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栩栩如生。石台前有一长桌,桌上摆着香烛与供品。
宁波老郎庙坐落在城西堕民聚居的盘诘巷,庙前竖有碑记,详载兴建历史,为前后两进、五间开面的木结构建筑。大殿宽敞,中央供奉老郎菩萨塑像,高约三尺,蟒袍玉带,威风凛凛。殿里建有颇大的戏台,能容纳一千多观众,举行戏剧演出时,搭起帆布制成的五色幔天帐。每逢六月老郎菩萨生日,殿里演戏,从门口到大殿,灯烛辉煌,如同白昼。神前摆上三牲福礼和“五副头”,艺人扮成王母娘娘和八仙,依次到老郎菩萨前点燃香烛,斟酒敬神,各戏班轮流演戏。慈溪最大的堕民聚居区天门下,也有一座老郎殿。该殿是一座类似于庙堂的房子,四周都有围墙。围墙门朝西,内有一座朝南大殿。大殿上坐着面带笑容的老郎菩萨,年轻,光头,没有胡须,穿着一身黄衣。相传以前天门下还没有老郎殿,老郎菩萨一直保佑吃开口饭的堕民,却没有一个纪念的场所,于是堕民相约建造一座老郎殿,以供奉老郎菩萨,造福子孙后代。可是建造这样一所大殿所费甚巨,而天门下堕民又非常贫困,即使吃开口饭稍富一点的人,也不可能承担全部建殿塑像费用。天门下堕民遂决定将每年所赚全部积攒起来。但造好大殿,塑完菩萨,钱已用完。堕民认为老郎殿有了戏台就十全十美,又相约从每年收入中抽一点钱,作为建造戏台资金。大约过了十年,造戏台的钱已经足够,遂准备破土动工。但管钱人却请来风水先生,声称:“今年不宜动土木,造戏台要等明年。若是今年造,冲犯了老郎菩萨,大家要倒霉的。轻的是倒嗓子,重的要出人命。”[8]154吃开口饭的堕民最忌讳倒嗓子,而出人命则更让人恐惧。原来管钱人挪用了那笔钱,自家造起新房,以致该殿未能建成戏台。
苏州老郎庙,也称“翼宿神祠”“翼宿星君庙”,乃供奉戏神老郎菩萨的祠庙。该庙位于郡庙(城隍庙)旁,初名“喜神庙”,始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以前,乾隆元年(1736)移建于苏州镇抚司前,老郎菩萨乃白面少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苏州织造德立发动艺人捐款重修,改名为“翼宿神祠”,但昆剧艺人仍称其为“老郎神庙”。老郎菩萨像为香樟木雕,大小与人相同,眉目清秀,无须,身穿锦龙袍,手足关节活动自如。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苏州,因遭受战乱洗劫,老郎庙残破不堪。光绪七年(1881)艺人集资重建。常熟的老郎庙称为“喜神堂”,位于慧日寺旁,始建于乾隆七年(1742),乃倪松涛于慧日寺旁购得一块空地所募建。昔日萍踪无定、浪迹江湖的优伶,为感谢倪松涛的恩德,特请邑人蒋傅撰文纪念并勒石于喜神堂内。“梨园一业,洵可为讽世之一助也。所业维何?以史书所载圣贤忠孝节义者之言行,演而习之,即世之所谓优伶也。业贱而贫,欲求一地舍为梨园而不可得。邑人倪松涛,慷慨出钱,为之购其地五弓,横六弓,在虞城适中之所,慧日寺旁,并为募建其舍,计三楹,颜其额曰喜神堂。”昆山城区也建有老郎庙,原址在清真观桥堍,塑有老郎菩萨以及乐师塑像各一尊。
所有堕民聚居区,均建有标志性建筑——老郎庙,以寄托堕民的虔诚信仰。堕民乃弱势群体,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从艺乃堕民收入较高的职业,也是朝不保夕。但堕民仍然尽其所能,聚沙成塔,集资建造老郎殿,塑上老郎菩萨的神像。即便老郎庙遭受战火的摧残,堕民也一再重建。老郎庙建有专门戏台,以艺娱神,祈求神灵保佑身份卑微的堕民。老郎庙因堕民信仰而遭到平民鄙视。宁波城内的寺庙,有富贵贫贱之分。“其贱者,人因命名不雅,就所祀之神而呼之曰老郎庙。在西门巷子里,各戏班于六月散班之际,于庙内演戏酬答梨园之祖,每年约有全月演唱。六月十四日为老郎神诞日,各伶争奇斗胜,陈设格外华丽,惜平人不屑往观。然贱庙之名实非因伶人而起,缘是庙合境之内,皆为元季惰民聚族而世居于此,优伶而外,女为送娘子,男名虾以及剃头、抬轿等共有十八行,伊等自呼曰‘里十八’,均隶老郎庙境,故有贱民。”[18]堕民信奉的老郎菩萨,其庙因建于堕民聚居区,故遭到平民的歧视,被贬称为“贱庙”。
绍兴三埭街老郎殿有堕民戏班捐赠的固定祭祀经费供奉老郎菩萨。其经济来源有二:“一、由每副戏班的班长自愿捐助;二、三埭街有三四十副调腔班、高调班(文乱弹)和武班(乱弹班),即绍剧,各班轮流值年,作为老郎殿当年的主管侍主,负责经济账目和支付结算,年终张榜公布全年的收支情况。”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传为老郎菩萨诞辰日。老郎殿内香火鼎盛,热闹非凡,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绍兴三埭街的戏文“子弟”自正月十二始,就手捧香烛,前来恭拜“老郎菩萨”。绍兴三埭街每家“乐户”,都专置一尊“老郎菩萨”,形似小木偶,头戴小唐盔,身穿小黄袍,腰系玉带。每当为雇主演唱前,先要将老郎菩萨供于桌子中央,上香敬恭,然后开箱摆放乐器,乐师依次入座,开始吹奏。绍剧演员也不例外,按照惯例,绍剧班长正月初一就开启祭拜之程。班主先请出老郎盔(唐盔),再把四个小太监帽挂在老郎盔左右,接着拿出凤凰卷挂于老郎盔前面的第二档中间,然后再把各种盔帽按次序排列整齐,俨然金鸾殿排列程序。船到目的地启箱之前,先开盔箱,首挂老郎盔(唐盔)和四顶太监帽,然后取出一个木制傀儡,即老郎菩萨,再叠好行头。老郎菩萨安坐在行头两端的中间弄里,点燃香烛,先由班长恭拜老郎菩萨,再由梨园子弟一一朝拜。演出结束收起行头,再将老郎菩萨放在第一只箱内仰面而卧。演员化妆前忌穿戏服,违者要在老郎菩萨前请罪受罚。绍剧剧场有“九龙口”,位于上场门前约一米的地方,演员从上场门出场,走上数步稍停,掸袖、整冠或亮相,演员在此初显风貌,也是鼓板师傅所坐位置,相传唐玄宗曾坐此位击羯鼓而得名。
宁波堕民大都演唱昆剧,堕民演员信奉老郎菩萨。清末民初堕民聚居区盘诘巷建有老郎庙,由各戏班轮流按年掌管,称为“司年”。各戏班都有老郎菩萨塑像,携带供奉。塑像为木雕坐式,高一尺余,外配玻璃龛,置于行头箱“四担”内。戏班到达演出地点,请出老郎像供在后台。艺人每场演出前,必须向老郎菩萨祭拜。每逢农历初二和初十,称为“烧牙日”,都要用三牲祭祀老郎菩萨。宁波堕民于元宵节祭祀老郎菩萨最为隆重。正月十三上灯,戏班举行灯节祭祖,祭品极为丰富,费用由艺人公摊。戏班欢度元宵节,向老郎上供设祭,称为“摆灯台”,日期各班不一,有正月十三至十六,也有十四至十七,若戏班忙于演出,仅在戏班上供。每逢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要向老郎菩萨上供设祭。老郎菩萨生日有两个,农历六月十一日为正生日,十一月十一日为副生日。照例应向老郎菩萨上供庆寿,演戏酬神。宁昆艺人从六月一日起开始演戏,迄六月十一日止,持续十一天。各戏班轮流演出,戏目由“司年”排定,均为各戏班名角的拿手节目。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乃老郎菩萨副生日,戏班均在外地演出,艺人向携带的老郎菩萨塑像上供设祭,不再演戏酬神。慈溪老郎菩萨生日祭拜仪式很简单,烧几支高香就行。吃开口饭的堕民还要向老郎菩萨演一台戏,所以老郎殿经常演戏。宁波盘诘巷的老郎殿称为“大庙”,慈溪天门下的老郎殿称为“小庙”。宁波堕民艺人均集中“大庙”庆祝老郎菩萨生日,慈溪天门下的“小庙”显得异常冷清。余姚堕民滩簧艺人也供奉老郎菩萨。“各班社每逢正月半、八月半都要拜老郎神,进行‘敬茶’,并在‘敬茶’仪式上演出《小唐皇》。”余姚堕民滩簧艺人于元宵节和八月半举行祭拜老郎菩萨仪式,并演出滩簧剧以示庆贺。
苏州老郎庙供奉的老郎菩萨也有二个生日,即六月十一日和十一月十一日,一个为正生日,另一个为副生日。老郎菩萨生日那天,昆剧艺人都要带上香烛、钱粮(黄表纸)、元宝(锡箔纸锭),聚集苏州老郎庙,向老郎菩萨烧香叩头拜寿,各班演员在公厅会串演唱。祭祀老郎菩萨需要许多费用,这些费用均由昆班老板筹措。演员在此期间,也要演“帮忙戏”,以资助班主祭祀费用。“一般昆班,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四,十一月初一至十五,这十九天演出的收入,全部归戏班主,称帮忙戏。这是帮助戏班主在定戏少时渡过经济困难,艺人仅享大锅饭。其中六月初一、初二和十一月十六、十七这四天收入全部作老郎神诞酬神费用。”堕民艺人周传瑛如是说:“到老郎生日那天,大家集会,在老郎庙里烧香,凑份子吃一顿——聚餐,清唱一天,互相聊聊各地情况讲行情。”农历七月十五前后,昆剧艺人也择日演戏酬神,称为“青龙戏”,一直延续到深秋增演灯戏。“中元前后,择日祀神演戏,谓之‘青龙戏’。迤逦深秋,增演灯戏。灯戏出场,先有坐灯,彩画台阁人物故事,驾山倒海而来,锣鼓敲动,鱼龙曼衍,辉煌灯烛,一片琉璃。盖金阊戏园不下十余处,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栏外观者,亦累足骈肩,俗目之为‘看闲戏’。”[19]卷七昆剧艺人平时演戏,老郎菩萨也随戏班而行。老郎菩萨置于大衣箱中,箱上放置横板一块,演员进后台先向老郎菩萨作揖。每逢夏历初二、十六,班主出资以鸡、鱼、肉三牲供奉老郎菩萨。旦角更衣坐在衣箱上,须在老郎菩萨请出以后。每场戏演出之前,演员都要在老郎菩萨前叩拜,以示虔诚。
堕民对老郎菩萨的祭祀,极为隆重。堕民均于老郎菩萨的生日,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绍兴老郎菩萨的生日是正月十五,宁波和苏州的老郎菩萨则有两个生日,一个是正生日农历六月十一,另一个是副生日十一月十一日,堕民艺人均要点烛焚香,虔诚叩拜。堕民艺人还要无偿地献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演戏酬神。老郎菩萨生日的祭祀费用,由戏班班主负责;其他重要节日,由堕民艺人自发聚资,举行各种形式的祭拜活动,以示崇敬之情。
老郎菩萨乃堕民艺人的保护神。“惰民平素均信仰‘祠山大帝’,又叫‘老郎菩萨’,凡关于彼等之财运、流年或唱戏上之种种祸福,便都向这位菩萨面前去祈求,或许愿。”每年正月十五日,绍兴堕民艺人由班长带领,前往三埭街老郎殿向老郎菩萨虔诚叩拜。“有大面行当的演员给老郎洗脸(象征性),再用清洁羊毫笔一支,渗吸生鹅血给老郎菩萨的眉、眼画几笔(象征性),算是‘开光’,接着大家鼓乐齐奏,向老郎恭拜,此后大面拿着鹅血渗透的羊毫笔,向各堂演员的喉结上、眉、眼上划几笔,可保佑在这一年内喉咙响亮,万事如意。”昆剧艺人也祈求老郎菩萨保佑演出成功。“演员上下场都要向老郎神作揖。俗话说:‘上台不拜老郎神,装什么不像什么。’当然这是胡说。不过在上场前定定神,酝酿一下剧中人感情,别慌里慌张手忙脚乱出错,很必要。”昆剧演出后台就供奉老郎菩萨。“强盗见了戏班一般不来惹,说是戏船里菩萨、阎王、皇帝、鬼等等统统都有,惹了要沾祸祟的。”强盗之所以对戏船没有兴趣,乃是艺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如同“叫化子”,无钱可劫,并非老郎菩萨保佑,但堕民艺人却以为乃老郎菩萨保佑。宁波昆剧戏班出海到金塘等地演出,船到海口,必须将老郎菩萨塑像的帽子取下,将神像身上穿的箭衣敞开,露出金身,以免海龙王劫走老郎菩萨去演戏,招致覆船之灾。宁波艺人因故死在外地,班主则在老郎菩萨前面摆上小木盆,众人捐钱买一口薄皮棺材草草下葬。
堕民艺人通过信奉老郎菩萨,以建立行业规范,调解戏班暨艺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形成良好的演艺秩序。“绍兴戏班中都供奉一个尺许木偶,称为‘老郎菩萨’,木偶旁置有木棒叫‘老郎棒’,这是处罚犯规演员的刑具。”堕民艺人违犯班规,如演员打架、争吵以及在外有偷盗、触犯神灵等不端行为,班长都要罚其在老郎菩萨前点大红斤通蜡烛一对,并跪拜忏悔,严重者称为“犯堂众介头”,则要办酒谢众。小学员不听使唤,也得跪在“老郎菩萨”前请罪。宁波老郎庙为民国戏曲艺人行会所在地,甬上优伶聚会议事奉祀之所。“殿内祀老郎菩萨。梨园子弟一律登记入会。行会设有司事,订有行规,按年轮值,负责主持祀典演戏。并借此宴请研事。”(谢振岳《鄞县文化广播志》)苏州昆剧艺人的行会组织设于老郎庙内,清初原称“梨园总局”,清末民初改称“梨园公所”。清代苏州老郎庙乃官府承认的管理梨园戏班和宫廷选拔优秀艺人的机构,也是调解戏班和艺人之间矛盾和纠纷的组织。常熟的喜神堂也设有“梨园公所”,成为优伶祭祀集会之所。昆山城区的老郎庙内设有“乐业公会”,乃堂名班子同业之间协调关系以及维护本行业利益的组织。“如堂名班子之间发生纠纷或班子内部有何瓜葛时,公会均可出面调处。平时会内无人办公,有事须商议或进行什么活动时,由公会负责人临时通知召集,其活动费由各堂名班分担。”每年夏季,“乐业公会”又成为艺人切磋技艺提高水平的场所。彼此进行艺术交流,聆听技艺高超、造诣较深的艺人教诲,以提高业务水平。
堕民艺人借助老郎菩萨,以抬高自身的卑贱地位。“娼优皂隶”乃全国性贱民,堕民“业优”乃贱业,堕民所供奉的唐明皇或翼宿星君也被其他伶人所供奉。北京梨园会馆的主神——喜神,其原型为浙江堕民的老郎菩萨。“在该信仰的传播过程中,为了增加神灵的权威色彩,才逐步补充加入唐明皇和翼宿星君的身份地位,使之成为会馆日常生活秩序确凿无疑的规定者和裁决者。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借帝王、天神以自重的现象也反映出封建国家中伶人社会地位的卑微。在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中,他们只是在该社会结构的夹缝中讨生活。因此,在日常社会秩序中找不到尊严的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中寻求心理补偿。”堕民及伶人乃贱民,从事以乐娱人和以艺娱人的贱业,为抬高自身低下地位,将老郎菩萨附会为唐明皇或翼宿星君,欲假借帝王乃至天神以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