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流行和防控

2019-02-21 01:23:21赵红沉
新农民 2019年8期
关键词:养鸭病理变化雏鸭

赵红沉

(河南省平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平舆 46340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杆菌病,是引起雏鸭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下痢、共济失调、倦怠、眼与鼻孔有分泌物、抽搐等为主要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8周龄的鸭最易感,但以2~4周龄的小鸭最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而感染该病。发生该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继发感染其他疫病,可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特征

病原为鸭疫里杆菌,属于巴氏杆菌科,本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孢,不能运动,有荚膜,涂片经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本菌的抵抗力不强,在室温下,大多数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存活不超过3~4d,4℃条件下,肉汤培养物可存活2~3周。55℃作用12~16h细菌全部灭活。长期保存菌种需冻干保存。

1.2 发病特点

该病主要危害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养鸭造成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使得鸭群的淘汰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多发。该病与养殖环境以及卫生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饲养条件较差,环境卫生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空气质量差等,极易引发此病。另外,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在季节交管、气候变化时,没有做好鸭舍内温度的调控工作,使得温度忽高忽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够充足和全面等也会引起鸭患传染性浆膜炎[1]。

2 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常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多见于15~24日龄的雏鸭。可见病鸭流出浆液或黏液、打喷嚏、咳嗽,眼有黏液性分泌物;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缩颈,喜卧、不愿走动;排出粪便呈淡绿色;濒死前出现头颈震颤、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不久抽搐而死。4~5周龄鸭一般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鸭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表现头颈歪斜,不断鸣叫,倒退运动或转圈。

3 病理变化

该病的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以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主要特征。气囊、肝脏以及心脏表面会出现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纤维素性气囊炎、肝周炎和心包炎气,有时可见脾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个别病例会出现纤维素性脑膜炎。其它内脏器官病理变化不明显。还有的慢性病例偶尔也出现关节炎,表现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触之有波动感。

4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另外该病在临床上常常与鸭衣原体病、鸭沙门氏菌病鸭巴氏杆菌病有相似之处,要做好鉴别诊断,防止误诊和漏诊。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学检验

4.1.1 涂片镜检

可无菌取病死鸭的肝脏、肺脏等病料进行涂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浓染得小杆菌,但往往菌体很少,不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区别。

4.1.2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按照无菌操作的方法采取病理变化比较明显的肝脏、关节液等病料,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或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观察菌落形态并做纯培养,经纯培养后做生化试验鉴定分离菌,以确诊此病。

4.2 血清学检查

如果有标准定型血清,可采用玻片凝集或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进行血清型的鉴定。也可做荧光抗体法检查。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持舍内外卫生条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舍内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温度,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另外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多种维生素和电解多维等,提高鸭群免疫力,降低发生应激反应以及其他疫病的机会。

5.2 做好免疫接种

商品鸭在1~10日龄皮下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雏鸭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符合佐剂二联苗0.5ml,15~18日龄再免疫注射1次[2]。

5.3 加强消毒

严格消毒制度。养鸭场内的车辆与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并在养鸭场的大门与栏舍门口位置处设置消毒池,每日更换池内消毒液。定期将养殖场内的粪便、污水等清除干净,并对污染鸭舍内外环境以及饲养用具料进行紧急消毒,同时每周养殖户需要对鸭以及鸭群进行消毒处理。在养鸭过程中,养殖户也需要对鸭的具体生长状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出现患病鸭,需要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并且按要求落实好病死鸭的无害化处理,以有效防止鸭群出现大范围疫病感染的情况。

5.4 加强药物预防

有条件的鸭场也可以进行进行药敏试验,可在该病易感日龄使用敏感的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可达到降低该病发生的机会。

猜你喜欢
养鸭病理变化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 20:05:15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老区建设(2019年7期)2019-05-21 15:00:34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农家之友(2018年1期)2018-01-26 01:24:24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乡村科技(2016年22期)2016-11-05 02:14:5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莲田养鸭生态种养模式效益及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