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创新
——以滨海新区和谐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2019-02-21 00:46赵怡本
新疆有色金属 2019年3期
关键词:邻里廊道新城

赵怡本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天津 30017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城镇人口在三十多年间由1978年的1.7亿增长为2014年底的7.5亿人,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然而随着一些城镇以工业化为主导、无视生态环境的粗放式开发,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阻碍了中国城镇化的良性发展。为解决上述矛盾,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基本原则之一的新型城镇化;并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生态文明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其中,创新规划思路,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和谐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天津市城市建设的重要片区,应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城。新城总用地为52平方公里,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内的最南端,北邻于家堡中心商务区,东邻临港工业区。

从区域发展角度出发,新城的建设承担着四个主要的战略使命。①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总体城市设计的创新思路,为天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②区域内职住用地比例失衡,产业功能区的发展将产生近30万人口生活配套缺口,新城成为解决居住缺口的重要片区。③新城紧邻中心商务区与临港经济区,产业体系中应考虑两者的辐射带动作用,主动承接产业外溢,实现区域职住平衡。④项目区自然环境恶劣,如何改善提升核心区的生态环境将成为新城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此,以和谐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总体城市设计中的规划创新。

2 规划简析

2.1 布局结构

和谐新城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一带、六社区”。其中一心为中心湖生态景观核心;一带为围绕中心湖,形成以轨道交通连接的城市公共服务带;六社区为围绕城市公共中心的六个综合社区。

2.2 自然生态格局构建

斑块、廊道、基质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理想的生态斑块是接近圆形或正方形的,它应当与向外放射的指状廊道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廊道与区域内的基质相连。基于此,新城形成“一核、两环、六廊”的自然景观生态格局。

2.3 绿色交通体系构建

项目区的公共交通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电车交通以及慢行系统。新城中,结合“一核、六廊”的主要景观结构规划四条轨道交通线,通过轨道交通和电车交通的路线设计,新城内形成“两环一纵”的公共交通系统。

2.4 土地利用与绿色交通紧密结合

新城以TOD模式,作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绿色交通的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环绕中心湖为新城景观最优区域,规划环行轨道交通线形成8个站点,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各组团中心;在城市公共服务带外围区域,通过生态廊道划分形成六个规模相当的综合社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规划社区服务中心。中心采用高强度的混合开发模式,主要功能包括行政、文教、商业、商务等。在社区内部,结合有轨电车站点规划邻里中心。

3 规划创新与特色

3.1 生态景观要素设计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谐新城运用“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式形成了“一核、两环、六廊”的开放空间系统。一核:核心斑块即中心湖。两环:生态边界与多功能绿带。六廊:六条线性的生态廊道。同时,结合城市多功能绿带规划设计社区绿地、邻里绿地作为跳跃斑块以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最优景观布局结构。

核心斑块:规划设计共2.5平方公里,形成湖、岛、河、泽交相呼应的生态格局。在尺度控制上,建议宽度最佳距离是300—500米。

跳跃斑块:社区绿地和邻里绿地的规模,按照滨海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进行配置,其中社区绿地不小于1公顷,邻里绿地不小于0.5公顷,人均在0.5平方米以上。

生态边界:在城市外围塑造带状廊道,应尽量建设林带,尤其在穿过城市的河流或城市绿道与城市边缘的交汇处,林带的边缘效应的穿透能力,林带的宽度设置为200米至600米,可有效控制城市规模防止城市的恶性蔓延。

多功能绿带:结合电车交通、自行车交通、城市次干道、雨水收集蓄水池规划设计。带状生态绿化廊道的最小宽度为61米,能骑自行车的小道最小宽度为4.3米,电车廊道的最小宽度为11米,因此这条绿道的最小宽度为76.3米,加上两侧各20米宽的城市次干道,使得两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达到110米以上。

线性生态廊道:在尺度控制上,此时拥有河流水系的绿道要考虑水体和水岸生态因素,滨岸缓冲林带的生态安全距离最小为60米,河流廊道的最小宽度为15米,因此两岸的宽度加上河流的宽度即为含水系的廊道的最小宽度,即135米。

规划中,将“斑块、廊道和基质”的景观模式与城市绿地系统分布相结合,以指导控制生态绿地布局。在三者的相互协调下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整体布局。

3.2 绿色交通体系

创建“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体系,以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和谐新城的规划中,设计以轨道交通和有轨电车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和以步行交通为主的慢行系统。

3.2.1 轨道交通

四条轨道线构成了“一环一纵”的公共交通格局。项目区地质条件较差,轨道交通需采用高架的形式。规划中,交通线路的布局与城市主干道相结合,位于道路一侧的绿化带中,可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绿化带宽度设计为40米,高架的轨道交通线保证了绿化的完整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以发挥廊道的作用。

3.2.2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位于多功能绿带中,规划设计电车宽度设计为11米,其中双向电车车道宽度为6米,两侧候车区宽度为2.5米。结合电车站点布置报刊亭、小卖部、休闲座椅等服务设施。同时电车站点与社区中心、邻里中心紧密相连,并高度关联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以实现公共交通的有效接驳。

3.2.3 慢行系统

项目区规划设计三个层次的慢行系统,即:城市级、社区级和邻里级,三个层次相互贯穿形成一个连续的步行系统。

城市级:环绕中心湖形成连续的慢行系统,包含多个主题功能,如滨水酒吧街、滨水景观带、商业街区等。社区级:结合多功能绿带设计,在其两侧形成连续的城市公共空间。邻里级:利用邻里内的商业街道,连接主要的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站点;街道的可达性较强,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

3.3 分级配套的管理模式

和谐新城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的重要功能组团,借鉴新加坡的社区规划理念,将成为新型管理体制的重要实践区。

3.3.1 四级管理体系

借鉴新加坡经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规划构建“社区—邻里—街坊”四级管理体系,并分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新城总用地5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4万,根据社区及邻里户数与人口的一般规模要求,在和谐新城内形成6个社区中心和54个邻里中心。

3.3.2 公共设施配套

在四级管理体系下,公共服务设施采用分级配套的模式。规划设计社区中心和邻里中心,以集中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集中的配置在方便管理的同时形成凝聚社区、邻里居民的场所,增强社区的归属感。社区中心结合轨道交通与电车交通站点布置,服务人口8—10万人,主要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体育运动场等。

邻里中心结合电车交通站点布置,服务人口8000—10000人,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站、幼儿园、邻里公园、生鲜超市、专用停车场、公厕等。

3.4 塑造城市活力街区

街区是构成城市物质空间的基本单元,街区尺度是影响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重要因子,合理街区尺度的塑造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

3.4.1 小尺度混合街区

从街区经济、市政因素、国内外交通因素、步行距离、街区活力、天津传统街区等多个方面探索,合理的街区尺度为90-180米。新城规划中,结合用地条件,街区规模控制在100-150米乘以100-150米。

小尺度的街区划分了更多独立的用地,同时创造了更多的临街界面,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混合。

街区采用多层建筑围合的开发模式,形成宜人的庭院空间和连续的街道空间,平均容积率控制在1.5~1.7。由于街区规模较小,如何满足停车要求并创造生态宜人的庭院空间成为本次规划的一个难点。规划中,应对以上问题,采用了半地下停车的模式。在庭院内半地下车库上覆土1.5米,可种植小型乔木与灌木从,并预留采光井种植大型乔木同时可满足地下车库的通风、采光要求。

3.4.2 “街、道”双系统下城市道路断面设计

在《效率与活力——现代城市街道结构》一书中,作者沈磊提出“街系统”和“道系统”的概念。“街系统”:以人行为主,考虑人的心理需求,沿街布置商业、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定范围内的邻里内部或者邻里之间的人群服务,保证城市生活的活力;“道系统”:主要是以车辆的通行为目的,以通畅和速度为目标,保证城市运作的效率。

为保证城市街道的活力与效率的并存,规划塑造“街系统”和“道系统”。城市道路主要分为主干道与支路两级,主干道对应“道系统”,满足车行。支路对应“街系统”,道路红线控制在20米,尺度宜人满足步行。街系统断面设计更多的从步行者的角度出发,人行道宽度为3.5米,可同时满足三股人流的通过,并且有足够的空间使临街休闲桌椅的出现成为可能。

4 结语

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和谐新城的规划设计中探索规划创新,形成了“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混合开发及管理创新为特色”的规划模式。规划设计中从多个角度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宏观上包含生态环境、用地布局、公共交通、社区产业、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微观上包括街道空间、混合街区、小尺度街廓、慢行系统、雨水收集等。

通过对生态景观要素、绿色交通体系、分级管理体系、多层级产业系统、城市活力街区塑造等五个方面的规划创新,最终形成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和谐新城。

猜你喜欢
邻里廊道新城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