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
为保证大桥质量,茅以升对每一道工序都无比苛刻,小到每一颗螺钉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座桥上的28万颗螺钉,颗颗都能承载千斤。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建造的现代化大桥绝不比外国人的差。
1937年9月26日清晨4时,大桥正式通车。在苦难和战火中,钱塘江上崛起了中华民族的又一根钢铁脊梁。
据统计,在钱塘江大桥建成后的89天里,经大桥运送的抗战军用物资、民生物资就可以再建5座大桥。最繁忙的一天,铁路机车运行达300多辆次,公路汽车通过2000多辆次。更是通过大桥,疏散了近百万难民。
“七七事变”后,出于一种不可言说的预感,茅以升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他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自己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形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直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挨的一天。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茅以升将炸桥时间整整推迟了37天,这37天,钱塘江大桥为抗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挽救了数万生灵。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
钱塘江桥四个字,分占金木水土四个偏旁,唯独缺火,然而,无“火”的大桥在战争年代,火事频频。茅以升作为大桥的建造者和炸桥人,挥泪写下“斗地风云今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句。抗战胜利后,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成功地被修复,兑现了他“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
作为中国的工业遗产,钱塘江大桥承载着中国工人阶级诞生、发展的历史。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工业的出现而诞生的,又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今天的人们以及后世子孙,要了解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在许多工业遗产中都能够找到鲜活的例证。巍峨屹立的钱塘江大橋,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主持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它的建造所传承的精神,正在向世界弘扬着中国建设者们卓越的聪明才智和坚毅顽强。从非洲到美洲,从海洋到高山,从南海岛礁到珠港澳大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创造着堪比钱塘潮涌的厚重与澎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