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帅
随着权健大厦的崩塌,中国保健品市场迎来一次彻底的“正本清源”——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委召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表示,保健食品存在任何损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都必须依法追责、严厉打击。
直销牌照暂时停发、存疑产品一律下架……看得出来,这次行动力度很大,各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天津市自今年1月2日起在全市开展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在13个部委联合召开电话会议后,天津继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对涉嫌会销及虚假宣传的92家保健品经营单位立案查处,移送公安2件,取缔欺诈虚假宣传保健品经营户14家,现场责令整改35家,查扣违法保健品数量286310件。
然而,保健品市场的“本”和“源”,远不止加强法律监管、挤尽企业烂疮这一层面。由权健事件引发的保健品市场震荡,深层折射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社会”。
虚假保健品市场的最广泛受害者是中老年人群体。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显示,乱象丛生的保健品市场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高发区,位居榜首,“老年人盲目购买产品”“虚假广告营销”“产品质量不过关”等负面曝光层出不穷。不少子女因父母深陷虚假保健品营销囹圄而苦不堪言,调查显示,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跟该群体认知能力下降、记性差、反应慢、判断能力不足有关,但值得关注与反思的是,受害者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即便有些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但因为子女忙于事业,缺少交流,往往容易产生孤独感,有些老年人明知产品虚假,却最终逃不出销售人员“亲情营销”的杀手锏而陷入圈套。
从最初的电话直销,到中期夸张的电视购物、专家讲堂,再到现在街道社区各种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陪伴式”贴身销售,虚假保健品推销手段越来越“人性化”,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需求,成为了他们的“敲门砖”。
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需求,除了基本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外,最重要的是情感慰藉。全国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3%。“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银发浪潮之下,许多保健品营销公司把店面开进社区,大搞“精准服务”,对老年人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了如指掌。
这些“温柔招数”的“功力”甚至让许多老人在生病时放弃了就医。而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老年人看病的确很难,站不住、挤不动、看不懂;人流多、看病贵、难治愈……
目前,我国三级医院老年病科设立率竟不足10%,10年来,老年医疗机构的数量增长趋于停滞。我国老年医院发展正遭遇燃眉之急,建设承担医疗和养老功能的老年人医院很有必要。
令人欣慰的是,为方便老年人就医,近年来,国家多措并举频频出台新政,未来,老年人就医将越来越方便。
要杜绝老年保健品市场乱象,应多方努力,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着手,充分调动各渠道资源。
政府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监管部门从执法层面、司法层面有力出击;社区在社会治理方面开动脑筋,服务好老年人群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子女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常回家看看;同时,老年群体自身也应提高对保健品的认知。
总之,保健品行业“重新起步”健康发展,绝不是查处多少单位、清理多少人员那么简单。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