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会不会爱上机器人

2019-02-20 20:35张燕
华声 2019年1期
关键词:感情机器人工智能

张燕

爱上朝夕相处的机器人,这看上去像科幻小说中惯用的桥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未来这并非不可能,至少现在人们和机器人间已经有友情存在了。

比如,2017年加拿大广播公司的员工为5名邮递机器人举行了一场温馨的退休仪式。在25年的时间里,5名机器人一直在仓库的通道上勤勤恳恳地来回穿梭,为员工派送信件邮包,偶有“病假”也只是维修一下就重新上岗。

机器人退休仪式上有它们吃不了的蛋糕、气球等,还放映着怀旧的告别视频,员工们甚至给机器人送上亲手写的送别卡,上面写着“感谢你们让每一天都充满回忆”。这些机器人会从众多有意接收它们的博物馆中选择一家安享晚年。

感情超越“外貌党”

感情可以跨越年龄、种族,甚至性别,那么能否跨越生命呢?虽然恋物癖被归为一种病态心理,但如果人和机器一起出生入死,终归会有感情纽带。

在伊拉克巴格达以北大约60公里,有一个美军的塔吉军事基地,那里有一个埋葬和纪念多功能遥控机器人的坟墓。

墓中埋葬的机器人名叫“拆弹者”,长相类似玩具卡车,有四个轮子和一个长长的机械臂,机械臂前端安装有高清摄像头,用以观察和收集数据。这类机器人每个造价约1.9万美元,虽然不贵,却能在战场上发挥很大作用。在伊拉克服役期间,它总是冲在队伍前面搜寻敌人埋下的炸弹,拯救了许多士兵的生命。2013年,在一次爆炸中,“拆弹者”被炸毁,但它的零件却被一同执勤的士兵仔细收集起来,然后就像一位牺牲的战友一样,在21响礼炮声中被荣誉下葬。

感情上接受长得与鞋盒差不多的机器人,这听起来有些怪异,但细想并非不可能。人们过剩的想象力天生就倾向于把一切物体人格化,从普通的动植物,到日月星辰等,乃至随处可见的无生命物体。人类总会不自觉地与共事的机器建立感情。人们会赋予机器性格特征,给它们取名字甚至争论其性别。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机器人表现得像是有生命、有思维的生物,这种最简单的模仿也会促使我们对其产生同情,即便人们知道这都是人造产物。机器人很容易在朝夕相处中获得人的同理之心。

安保机器人史蒂夫平时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城一家购物中心巡逻,它的工作是监控记录犯罪行为。有一天它在行进间不慎掉下台阶,一头栽进了喷水池里。虽然机器人有防水功能,也不会窒息,但旁边的人一看情况,第一反应是立即将其搭救出来,情形和救人一模一样。

这一“拯救机器人伙伴史蒂夫”的过程被人拍了下来,在社交媒体上受到追捧,也再次让人们热议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人对机器的感情很复杂

就像所有小说里的欢喜冤家一样,人对机器人的感情很复杂,除感激和友情外,由于精明的机器人有时被认为抢了人类的饭碗,所以有的人对机器人也有些怨念。

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头,机器人将完成很多之前由人类亲力亲为的工作,甚至比人类做得更好。这固然能让人从更多危险或者艰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安心享受更廉价的服务,但一些低技能的工作岗位被取代,也会让失业者对造成这一困境的“元凶”心生怨念。

研究人员预计,机器有50%的概率能在未来120年取代所有人的工作。然而,如果仔细分解工作的每个流程,就会发现机器人在短时间内仍然只能扮演助手的角色,距离全面接盘仍有较远的距离——至少现在刚进入职场的人有很大概率还能安全地退休。

理论上说,洗衣业这种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应该处于被机器人取代的前沿,正如之前洗衣机取代了大量洗衣工一样。机器人要好几分钟才能叠好一条牛仔裤和一件T恤衫,而一个熟练的工人能在不到10秒钟就完成这一工作。

机器人也并非能做好每一件事,比如写文章就是如此。谷歌一直在训练该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创作爱情小说和新闻报道,希望它更有创造力。在新闻方面机器人走得更远一些,目前已经生成了数百万条财经和体育类的数据文章。但这些报道都是根据既定模式制作的,从庞大的数据集中提取信息之后,再添加到模板里。

要创作文字优美、情节诱人的畅销小说,机器人作者仍然差得很远。让机器进行语言创作,结果并不理想。一个名叫本杰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撰写短篇科幻电影剧本,但逻辑不通。

专家预计,要到2049年,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才有可能登上畅销书单。换句话说,只有机器人有能力用细腻的笔触,表达出自身与人复杂的情感后,才有可能在这一行与人类比个高下。

平权才有真爱?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投入到人类的各种工作场合中,人们发现机器人可以是重要的盟友,作为同伴或者同事都可以信赖。这种可靠的伙伴自然值得奖励,不但会被倾注感情,也会得到尊重,甚至应该享有和人类似的权利。

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后的机器人可能会像人一样感受到痛苦。实际上,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开发这样的机器人,有人担心机器人有朝一日也可能拥有基本的存在感。

欧盟近期在探讨,是否该把那些拥有人工智能的、技术最复杂的机器人当成“电子人”,并赋予一定的人权。就在一惯新潮的欧盟尚在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以保守形象示人的沙特阿拉伯却率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那里已经有机器人得到了公民身份——虽然并不可能看到它去纳税或者投票。

2017年10月,机器人索菲亚被沙特阿拉伯王国授予了公民身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机器人被给予这样的待遇。机器人索菲娅的“大脑”采用了人工智能和谷歌语音识别技术,能识别人类面部、理解语言、记住与人类的互动等。索菲娅进行了预先编程,让她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表达情感,表达善意或同情是索菲娅努力向人类学习的部分能力。

不少鸡汤文中,反复宣称真爱的基础是平等。按照这个逻辑,要爱上机器人就首先要承认它们的权利。可即使人类的平权运动也还没有完全取得胜利,女性仍是弱势群体,但这并没有阻碍男女间的爱情连绵不绝。感情本来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人和機器人之间的感情更是难以预测。

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第43期

猜你喜欢
感情机器人工智能
机器狗
机器狗
人工智能与就业
未来机器城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