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15号楼

2019-02-20 20:36朱少玲
闽南风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文系漳州王老师

朱少玲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晨晖暮落的日子宁静美好。

凤凰花照例在七月盛开,只是当年的漳州师院(现闽南师范大学)校园有如小家碧玉般的简洁明朗,横亘在三湘江上一座不长的桥连结起了校园教学与生活两块区域。

15号楼是院内唯一的一座女生楼,因此有段时间15号楼就是女生楼的代名词。15号楼,楼高七层,每层有十间宿舍,邻近食堂。记得当时的宿舍楼前面还有一座中文系的男生宿舍楼8号楼,隔着一条小路,前面一座是数学系的男生宿舍楼6号楼和后面一座7号楼,应该是物理系的男生楼。

新生报到时,有中文系的老师和学生干部在8号楼前摆了两张书桌,简单报名后领了学校发的印有“漳州师院”字样的全套床上用品和餐具,还有一套红色的运动服装和一件连体泳衣。

全班有15个女同学,我们班女同学分在了409宿舍和506宿舍,而我当时的宿舍是15号楼505,因为409宿舍还有两个90级本科的女生,我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把我单独分在505宿舍。505宿舍只住了三个90级化学系的女生,后来又住进了一个在食堂上班叫水妹的女孩子。水妹的父亲在开水房里烧锅炉,她小学没毕业就从漳浦农村来漳州城里打工了。水妹年纪不大,大约十四五岁的样子,肤色黝黑,脸上开始长起稀疏的粉色细痘。水妹能和比她年龄大的女大学生住在一起,兴奋得整天睁着好奇的眼睛问这问那,受周围读书环境的影响,水妹很快也进入了学习状态,她把小学未读完的课本摊开来读,还认真地写起字来,不懂便问身边的“老师”。一间宿舍有八个床位只住了四五个人,成份不一倒像个大杂院。因为住的人少,反比其他宿舍要宽敞许多。

开学不久,一切安顿下来之后,便开始有个别男生陆陆续续到女生宿舍串门,找的理由也很充足,因为当时正流行共建友谊宿舍。一般共建后会约在周末的某个时候一起到九龙江边进行野炊等集体活动,只是我们宿舍人源构成相对复杂,所以也就没有男生来寻共建了。

一年后我终于和班上的女生同宿舍了,闲来便相互取代号揄揶。根据各自的“特色”或喜好倾向,代号均以动物为名:有“猫”“企鹅”“驴”“牛”……一不小心竟把一间宿舍生生整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物世界”。

校园里的精彩是从纳新活动开始的,有学生会的各部门,还有一些社团、学生自律会等等。一些比较积极的同学,纷纷拿到入会申请表。最有印象的活动就是组织新生跳交谊舞,当时正流行交谊舞,每个星期的周末在学校礼堂都有举办舞会。

为此学生会专门组织了交谊舞培训,或许名额有限,当时的学生会干部还利用军训空隙到各班面试选人,一脸慎重的样子,当然被选上的只有寥寥几人。一些擅长跳舞的学生会干部亲自充当老师,不辞辛苦地一对一的教新生跳舞。后来系里也组织新生学跳交谊舞,全班同学都必须参加。记得中文系学舞的场地安排在8号楼中文系男生宿舍楼的顶楼,昏黄的灯光下,卡式“三用机”轮番播放着舞曲,顶楼的地板又坑坑洼洼。教舞的主力是中文系的老生,有些“老师”跳舞的姿势生硬且不标准,但态度热情又不厌其烦,后来系里组织了几次也就不了了之了。

15号楼的西边就是刚落成不久的食堂,当时的师院也只有这间食堂,据说当年师院的食堂规模在全省还是排在很靠前的位置。食堂的北面是一排长长的窗口,打菜和打饭的窗口是分开的,因此女生一般都会两三个人合作,一个排队打饭,一个排队打菜。师范生每个月都免费供应30斤的饭票,女生一般都吃不完,总有些老吃不饱的男生要求“友情赞助”。在周六中午的时候,食堂一进门的柜子会兼卖自制的蛋糕、肉包、馒头等面点。当时师院的肉包广受师生好评,由于肉馅饱满且多汁,若不当回事大口咬下,馅汁会“滋”的一声溅出……由于名声在外,常有其他学校的同学来师院串门蹭饭,师院肉包一定是待客必点之佳肴名品。

小姑娘水妹就在食堂负责打菜,有时排队刚好排到她的窗口,相视一笑,水妹总是从不手抖稳稳将一大勺菜舀入我菜盆中。有时下课晚了,不想去食堂排长队,就到15号楼的210宿舍煮方便面当午餐。210宿舍是生管老师的宿舍,他爱人就在宿舍支起几个煤炉,提前装好几壶开水,备好一篮鸡蛋和一筐青菜,不想打飯的女生会到210找她煮方便面。记得当时煮的方便面是即食伊面,只放青菜的收六毛钱,再加一个鸡蛋则收一块钱,因为用的是煤炉比较慢,人多时还得排队,后来生意渐好,便改用电炉子了。

15号楼女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协会是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我报名参加了摄影协会,当年的指导老师一开始便从理论入门,从光圈、焦距等名词解释开始,配发给新学员使用的是海鸥牌135型照相机,里面装配的是国产乐凯黑白胶卷。利用周六的下午,摄影协会组织学员到九龙江边的沙滩进行实际操作,三五人一小组,共用一台相机练习拍摄风景,同时也相互当模特进行人像拍照。当时的九龙江还没有大规模的采砂,成片的沙滩是师院学生天然的后花园。记得我以圆山、竹林为背景拍摄了一组“圆山夕照”,老师还对此进行了点评。在新落成的图书馆内,我被拉去当了半天模特,感谢当年的摄协会员,他们“学以致用”,利用馆内的建筑线条,或用花瓣遮挡镜头等简易手法进行了构图和雾化,为我留下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纯净与芳华。

班主任肖庆伟老师教我们唐宋文学,当年的他也刚到漳州师院工作,他的宽厚与仁和很快就赢得了同学们的敬重。他鼓励我们要学会自我管理,我们既得到了锻炼也收获了自信。现在肖老师也早已走上了母校重要的领导岗位。

王朝华老师教我们魏晋文学,其实他身上就隐现着超然物外的魏晋风度。上他的课,真可说是既爱又怕,因为王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问,有时是让你背首诗,有时会让你谈谈对某篇作品的鉴赏。虽然已经是大学生,主动发言还是较少,上课被老师提问仍会感到紧张,特别是碰上王老师冷峻与睿智的神情,更是心慌。但大家很喜欢听他的课,因为王老师的课别具一格,在不急不缓的语速中,伴随着浓浓的莆田腔调,老师总能在貌似不经意间把他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不拘一格地表述出来。印象中的王老师,烟是他上课的标配(当时还没教室禁烟),或许手里的烟已成了他思绪飞扬的因子。以致我们接受他也连同他手里那袅袅升腾、忽明忽暗的烟,的确一些有思想的句子是适宜在淡淡的烟雾中缓缓道出的。有一次,课上到一半,王老师的烟没了,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显然接受不了手里没有夹烟的王老师,竟自告奋勇地跑去学校小卖部帮他买了一包。

写作对于中文系的学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其实对于刚上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写作大多还是停留在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思维和习惯。黄清河老师教我们写作,在漳州的文学圈,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青禾老师”。他的课除了教给我们一些专业的写作知识,更多的时候他善于“跑题”,他会信马由缰地和我们谈他的创作体验,谈他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和情节设计。他能把漳州小吃里“豆干面份”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写入文章里,带给读者那么亲切的阅读感受。当时我还特意买来了黄老师的第一本小说集《春水微波》来阅读,作品大部分是以小城青年的爱情为题材,而今的黄老师早已著作等身,他的作品涉猎广泛,其中还有部分是我们熟知的高校题材。

毕业后,同学们都没有停止继续学习的步伐,不少人还拿到了硕士学位,虽分散各处,但各自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出彩。仅以“动物世界”为例,我们的“驴”和“猫”已走上机关的领导岗位,“蜗牛”也已是省内某大学副教授,“小蚂蚁”还跨越千山万水成功“爬”上了青藏高原,成为一名光荣的援藏教师。其他“食草动物”们则分别成了教学一线的骨干老师或学科带头人。

时光如水在不经意间缓缓流过,但往事并不如烟仍旧历历在目。在母校欣逢六十周年校庆的日子里,作为从15号楼走出的一名普通的女生,我的回忆显然没有激昂和高亢的情节,有的也只是鸡零狗碎般的片片花絮。但15号楼的记忆是真实的,一同真实的还有那段被铭记的师恩与不散的同学之情……

对漳州师院的女生们而言,15号楼就是一处宁静的港湾,因为在这里她们可以从容地思考大学的内涵与外延;15号楼也是一座七色的彩虹,跨越它便可以诗意地摘取幸福的璎珞。

从15号楼走出的女生,自信地收获着属于她们的果实与喜悦。

猜你喜欢
中文系漳州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中文系何为?
有趣的动物
情调漳州
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黄振东作品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