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见状元碑

2019-02-20 20:36叶小秋
闽南风 2019年1期
关键词:碑林孔庙进士

叶小秋

七月暑假的北京,月季依然娇艳,银杏一派青葱。我和儿子前去拜谒北京孔庙国子监,在那里幸遇了铭记家乡状元林震的状元碑——明朝“宣德五年进士题名碑”。

走进孔庙,但见孔子行教像庄严矗立大成门正中,一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形象,不禁肃然起敬。放眼四周,古老的松柏遒枝斜飞,枝桠森森。松柏环抱下,一排排古老的状元碑秩序井然,文气郁郁。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经1300年,科考700多榜,共产生近600名文状元。历代皇亲都会将殿试钦点的每一榜状元及进士全部勒石铭记,并竖在孔庙国子监以示彰表,诏告皇朝文才辈出,标榜皇帝选贤任能,亦是鼓舞士气,垂示后人,营造重学风气。据讲解员介绍,北京孔庙约保留195通进士题名碑,主要为明清两代,碑上刻有状元及其余进士的姓名、次第和籍贯。许多历史名人贤达都在这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像于谦、林则徐、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都能在碑林中找到他们的名字。

听完讲解,我们很想找到家乡的林震状元。此时游客渐渐散去,孔庙不再嘈杂。伴着啾啾的鸟鸣,我们径直走进状元碑林,静下心来,细细搜寻。在行教像左侧的碑林中,我们轻易地看到一些史书上熟悉的文化名人,比如于谦,西侧后一排,东数第五座;袁崇焕,东侧东数第三碑;林则徐,西侧后二排西数第三碑等。后来我们发现了“方位示意图”,原来碑林是按朝代进行排序的。很快地,我们在南墙找到了期待中的明宣德五年进士题名碑,正是入大门右转,往前数,第四通,“宣德五年庚戌科”即到。

“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林震,漳州长泰”。眼前的石碑古朴、厚重,朵朵祥云浮雕缭绕其间。明宣德五年,1430年,走过了588年的风风雨雨,在北京,在孔庙,我们遇见了铭记状元林震老乡的状元碑!状元碑的正文虽然已经风化得厉害,但我们仍然能够立即清楚地辨识这些文字。隔着围栏,我们用ipaid拍下这通状元碑,拍下这些珍贵文字,并合影留念。

有了经验,我们又找到了状元林震的老师唐泰——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题名碑,进大门右转第一通。惜年代久远,这一通碑文极为模糊。再往内寻去,因围栏隔离,加之碑林丛丛,我们仅找到明万历三十二年的长泰籍进士杨莹钟。相较而言,进士姓名的刻写要比状元小点、浅点。

在北京孔庙中流连,流连在状元碑林中,我不禁思接千载。我们用眼睛,用镜头,更用心灵记录北京孔庙国子监的种种华丽壮美,思索古代千年科考的利与弊,但我还是更想说说状元林震身上积蓄的冠军精神,以及林震的老师唐泰所倡导实践的育人思想。

翻开长泰史料,两位极具代表性的明代学者、才子向我们款款走来。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识渊博,同时又风度儒雅,谦恭自守,虚怀若谷,令无数后人景仰。

林震在殿试答卷中提出帝王“为政在人”的主旨思想,一则以农桑养民,二则以学校教民,远举唐虞三代教养之道,近述祖宗列圣勤民之政,建议重视完善官吏选拔及考察制度,以提高政令执行效益;精选优秀教育官员,通过教化百姓,匡正民风。文章借史立论,以古鉴今,言辞恳切,发人深省,展现了状元应有的远大抱负与家国情怀。林震一举夺魁,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成为漳州府史上唯一文状元。林震一生静养修身,淡泊明志。《闽书》评价他:“士之所当为者,不独高第显名也……素定而引退,以终其身,贤者固不可测乎”,对林震的高洁情操给予高度赞扬。

个人以为,现代社会行行皆出状元,很需要学习林震的状元精神。《长泰县志》载,林震自幼家贫力学,矢志不移,勤读善思,“每樵耕必挟书自随,休卧树下,仰读不辍。”林震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积极进取、追求极致的冠军精神,值得今人传承弘扬。而我更欣赏《林震家训》曰:“凡林氏子孙,气必正,言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谨,居官必廉慎,乡里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实乃值得今日家庭教育借鉴。

所谓名师出高徒。事实上,唐泰老师不仅培养了长泰状元林震,还有一大批进士等。那么,唐泰是怎样做到?纵观史料和民间传说,一则唐泰本人十分优秀,博学多才,勤思善发,一则唐泰深谙教育规律,因材施教,谆谆善诱。

唐泰,字师廓,号东里,长泰彰信里(今陈巷镇)唐山社人,自幼資质聪敏,博学强记,学究古今,通晓各种经书典籍,尤其喜欢《易经》,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不少深邃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唐泰睿智的哲理思维,直接影响其日后教学生涯。长泰民间传说,唐泰讲解《易经》十分精彩,曾吸引钟馗现身聆听并抚掌赞赏。于是,唐泰在唐山社所倡建之书院命名为“钟馗书院”。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才子,唐泰的出仕和致仕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学生们。明永乐十二年(1414)秋,唐泰参加福建乡试,高中第四名举人。翌年春,赴应天府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并顺利进士及第。登第后,唐泰授祁州知州,力承孔孟仁政之道,宽惠爱民,减省刑法,薄收赋税,办案公正严明,深得百姓爱戴。由于政绩斐然、学识渊博,唐泰政声直扬。在有司交章极力辟荐下,唐泰得到明成祖朱棣的特旨宣见御试。才华横溢的唐泰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当场挥笔立就《麒麟颂》《野渡横舟歌》《明伦论》,字字珠玑,篇篇佳构。朱棣龙心大悦,以为辅政良才,拟予破格擢用。不料尔后,塞北边情告急,朱棣御驾亲征,擢用唐泰之事被暂时搁浅了。

唐泰平昔潜心治学,胸怀坦荡,对于个人荣枯进退始终顺其自然。留京候旨期间,见朝廷官场一派腐败,大小官吏贪赃枉法,日以成俗,国事日非,唐泰内心一片无奈。多少个客居他乡的深夜,一阵阵难言的孤独袭上心头。“摧眉折腰事权贵”断难相容。不若屈子天问忧国赴江献身,不若李白浪迹江湖寄情山水,洗去浮躁喧嚣的唐泰想起垂垂老矣的双亲,忆起风习淳朴的故乡,上下思量,与其长此侧身惊涛莫测的宦海,不如洁身引退,归隐故园。从他的学生林震一生淡泊明志、辞官归乡后以诗史自娱的行为中,也可以找到唐泰思想的影子。无意仕进的唐泰很快上书“乞归侍养”,辞去官衔,告别京华,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厚德载物,大象无形。返乡后的唐泰,将余生所有热情和智慧都付诸教育事业。他在唐山社结庐百间,专为传道授业解惑,致力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唐泰博学多才,厚积薄发,他提出“慎思为美”“禁止自欺”,以良好修养和高尚师德,影响、启发了闽南一代学子。唐泰深谙教育规律,言传身教,因材施教,谆谆善诱,诲人不倦,精心培育,力求每个学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正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泰的门下走出了长泰状元林震、龙溪探花谢琏、漳浦进士陈亹、理学名家陈真晟等等。闽南一时俊彦纷呈,人才荟萃。闽南各地热忱向学之弟子,纷纷慕名登门拜师。唐泰授业生数最多时达数百人,办学规模之大在当时应是首屈一指。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六百年前,状元之师唐泰献身教育,教化百姓,开化文明,斯诚闽南之幸!六百年后的今日,再思之,斯诚教育之镜!

猜你喜欢
碑林孔庙进士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四进士(上)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西安碑林
游青田东方碑林
开封行吟
几处孔庙争暖树
全国孔庙知多少
进士桥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