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昕
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 上海 201323
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背景下,人们也更加关注机场建设,相应的也推进了机场建设项目速度与数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多数机场的容量饱和后,会选择搬迁,这也使第二机场建设数量逐渐上升,影响了交通运输体系和民航业发展。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机场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
因受限于净空环境、电磁环境的缘故,机场选址多以与城区相距较远的位置。而在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相应的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城区范围,城市逐渐包围了原处于城市外围的机场,机场周边成为了城市发展用地。结合行业规范得知,机场改扩建项目通常都有着较大的占地规划,而土地资源对于多数城市而言十分紧缺,难以为机场建设提供一大块区域。加之经济快速发展下,也逐年上涨了征用土地价格、拆建安置成本。城市发展过程中,与机场发展之间会产生土地资源争夺,个别城市仅能拆建现有机场,或是进行第二机场的新建,如延安机场、青岛机场便是因城市发展而进行搬迁[1]。所以,当前机场规划设计中,如何对有限土地资源合理争取、利用,成为一大难题。
机场建设是以完善运输服务体系、满足人们需求为主要目的。有关旅客体验的提供方面,机场属于重要成分之一,即机场将空间与服务条件提供给航空公司,而航空公司则负责为旅客提供实质性服务。当前少数机场规划设计中,邻近候机楼的位置多用作机场预留用地,或是商业开发用地,而航空公司基地作为机场直接用户,被安置于机场边缘位置,整体规划设计中问题十分严重,机场并未对航空公司运营需要予以考虑,以多个分散区域设置航空公司基地。多数设施的考虑与设计皆是立足于自身商业角度,几乎没有考虑航空公司和旅客的实际需求,导致航空公司运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下降,其服务质量也大幅度降低。
以往在规划设计机场时,基本都是将吞吐量颇高的大型枢纽机场引入轨道交通中,除此之外也仅是将高速、普通公路连接在内。而在我国逐步建成的“四横四纵”高速铁路网并投入使用之后,以高发车旅、舒适快捷、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著称的高铁,强烈冲击了民航运输。同时,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下,逐渐提升了人均汽车保有量,在长途旅行更倾向于自驾。在高铁、高速等交通方式的挤压下,机场运营中不但需要密切关注如何将影响拉动增量减少,同时在规划设计中也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民航机场运输生产获得了显著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航行业的发展。民航体制改革之后,由地方负责机场管理,各地区政府对民航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将各类政策支持提供给机场,该背景下个别中小型机场也实现了长年高速增长的态势,提前数年将原计划年生产指标完成。我国原本为民航大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正朝着民航强国不断前进,民航运输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增长态势[2]。改扩建机场涉及的周期较长,面对“刚建成已落后”等情况,若想最大限度避免,就必须将超前原则融入规划设计中,失独增加规划设施规模,并对航空业务量乐观预测。同时,在总体规划中纳入预留发展空间并合理控制用地,明确机场未来发展定位。此外,规划中还需对远期改扩建予以足够的考虑。
机场规划设计期间,政府和地区管理区及民航局应当积极合作,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对建设工作共同予以指导。通过对机场规划设计的合理指导,高度重视投资的有效性,确保规划设计的机场与企业投资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此外,政府、机场及航空公司参与到机场规划设计时,应当立足于各自利益与诉求。
面对设施分散、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为了最大限度规避,应当合理优化功能分区模式。通过设立多种功能中心模式、分期建设多个候机楼,摒弃传统单一中心模式。针对功能分区模式,可围绕旅客通行距离、运输距离等核心功能合理进行优化。
目前,国际和国内交通体系中,宜机场为中心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属于主流发展趋势,该发展趋势也完全吻合于国家民航局、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要求。就我国国内来说,最为典型的有上海虹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该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航站楼、磁悬浮、西广场(含地铁)、东广场(含地铁)和高铁,具有“空地联运、产业聚集”的功能,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3]。日益发展的地方社会经济背景下,也逐年改善了机场周边各类交通设施,个别城市与机场周边逐渐普及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铁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甚至也普及了轨道交通,具有了将多种集疏运交通方式整合及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空铁一体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条件。个别机场若是条件具备,可与地方政府对接,在规划设计期间,可考虑在新建航站楼前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站的构建,将公路、高铁、普通铁路、轨道等纳入其内,以便将多种交通方式间零距离换乘与无缝衔接的服务提供给旅客。
日益发展的机场建设工程下,各地机场建设也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针对机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不但需要将规划设计理念积极转变并优化规划布局,同时也要创新建设模式、改革机场管理制度,将机场、航空公司等各自定位明确,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机场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