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苏北沿海县市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

2019-08-30 00:59:14刘立文
关键词:灌云灌云县连云港

刘立文

灌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江苏 灌云 222200

一、研究背景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明确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江苏省地缘优势独特,人文底蕴深厚,发展基础良好,对外开放度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发展必将对江苏未来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诸多方面来看,苏北、苏中、苏南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一带一路”对苏北地区的影响显而易见。本文试以连云港灌云县为例,通过阐释分析一带一路背景对灌云县带来的外部发展机遇,并结合灌云自身优势与发展短板,提出灌云县未来发展宜采取的战略对策及建议。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外部机遇

1、更丰富的物流市场空间

作为距离连云港市区最近的县城,灌云有条件受益于连云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在大宗散货交易、多式联运、保税物流等方面宜有所突破,融入大物流格局。

连云港是中亚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日韩货物进入中亚乃至欧洲的最佳中转地,陆上辟有国际班列,海上开通60多条近远洋航线,区位优势突出,自然成为江苏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先导区。新亚欧大陆桥海铁联运,过境运输占全国的60%,连云港发展多式联运具有先天的条件。

图1 灌云在大物流格局中的分析示意

从国际东西方经济联系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全球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越发明显,新亚欧大陆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亚欧大陆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连云港未来可面向日韩市场,吸收日韩产业转移,同时积极争取作为东欧机械设备、中亚能源、矿产输出和轻工、日用消费品进口的战略通道。

从物流格局来看,连云港市确定发展中哈物流中转、上合组织出海两大基地。依托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加快建设大宗散货交易中心、保税仓储、多式联运中心、国际物流分拨配送;依托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多式联运、大宗商品储运交易中心、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服务、物流支撑服务及商务、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现代化物流园区。物流功能拓展对于灌云有重要指示作用。

2、更完善的交通体系

从交通格局来看,连云港致力于加快“公铁水空”集疏运体系建设。港口方面,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连云港组合港四个港区建设,包括连云港港、赣榆港区、徐圩港区、灌河港区,规划到2020年,一级公路直通四大港区。交通廊道方面,纵向强化沿海通道,建设连盐、连淮扬镇、青连铁路;横向释放陇海线运能,强化东陇海走廊,建设陇海铁路;总体上形成“一横两纵”交通廊道。

灌云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未来宜深入对接区域交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自身交通通达性。

图2 灌云在大交通格局中的分析示意

3、更开放的产业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放缓,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等一系列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江苏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针对这些国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的特点,将省内的优质过剩产能输送出去,一方面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能够缓解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矛盾,为供给侧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灌云燕尾港港口建设明显加快。日前,燕尾港2号码头加快扫尾,2台40吨门机完成调试,照明、监控等附属设施正在施工;1号码头规范运营,1至6月份完成吞吐量110万吨;3号码头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加快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和行政许可报批。燕尾港港口物流园加快建设。新建堆场1.5万平方米。口岸开放有序推进。相关手续已报江苏省政府,海事、海关、国检、边检四家查验单位均已签订临时开放合作备忘录,1.2万平方米口岸开放联检中心基本建成,灌云燕尾港港口查验设施和港口信息化规划等加快推进。

三、灌云自身优势与挑战分析

(一)客观优势

1、公路建设

灌云县高速公路网络覆盖度处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灌南,但与新沂、吴江等交通枢纽城市相比,略有不足。从通行能力上看,沈海高速为6车道,长深高速为4车道,平均车道数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目前长深高速灌云段平均日交通流量已达23760pcu/d,饱和度达0.6以上,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3 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及车道数对比图(单位:km/km2)

普通国省道,从现状网络密度上看,灌云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从规划路网上看,高于灌南、新沂以及全省平均水平,与现状规模相比尚有约144公里有待落地,需加快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建设。

图4 2015及规划普通国省道面积密度图(单位:km/km2)

2、空港建设

目前,以“空港”“铁路”为主导的重大基础设施在积极建设中,设施建设级别高,未来发展带动潜力大。

空港方面,花果山国际机场规划定位高,预期吞吐量规模大,对于连云港现状机场辐射带动能力是战略性的弥补。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现状白塔埠机场吞吐能力不足百万,与其规划定位相差巨大,现状机场由于用地空间等局限,拓展受限。落户小伊的连云港新机场目标打造江苏省第三大国际机场,仅次于南京禄口和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发展定位为“适应“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需求的国际航空港”。规划新机场,近期2020年旅客吞吐能力250万人次,远期规划旅客年吞吐量达到800万。

从空港物流功能拓展情况来看,苏北、苏中空港物流发展基本空白,连云港新机场具有较大拓展空间。除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外,其他机场货邮吞吐量均不足万吨,苏北地区空港物流发展基本处于空白。

表1 灌云花果山机场与周边地区机场等级对比一览

图5 连云港新机场与江苏其他机场、附近临沂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一览

图6 江苏其他机场、附近临沂机场的货运吞吐量一览

3、铁路建设

铁路方面,连淮扬镇高铁建设,将进一步助力灌云融入宁连大通道,是灌云联系苏中、苏南地区的关键要道。连淮扬镇铁路灌云段全长26.8公里,规划建设标准为客运专线、时速250公里,预计2020年全线建成通车;高铁建设将直接带来区域出行效率的提升,灌云县将进入“快速铁路时代”,客运量将呈现大幅增长。据统计,由高铁诱发生成的“新增客流量”占高铁客流量的50%,对于灌云产业发展将带来更多机遇。

此外,连盐铁路建设也将对灌云县域中部杨集发展带来一定正面影响。连盐铁路是规划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境灌云,在杨集设货运站。规划运输能力为连云港至盐城段客车46对/日、货运8750万吨/年。该条铁路为沿线大型企业服务,主要运输大宗工业原料,如石化产品、钢铁、铁矿砂、煤炭等。

(二)面临挑战

1、人口外流

2016年,灌云县常住人口约80.5万(数据来源于2016年灌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统计公报),与户籍人口105.1万存在约24万左右的差值。该部分差值人口主要为外流到其他地区务工的劳动力。

据人社局提供数据,灌云县外出劳动力近年总体上规模平稳,并未呈现进一步扩张趋势,近年基本上维持在23-24万左右外出规模。

造成劳动力资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县城要素集聚水平总体上有限,未能充分有效吸收周边剩余劳动力。灌云县现状中心城区人口为21.6万人左右,人口规模低于规划近期(2015年)预测值31万人。农村劳动力不进县城,直接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8%左右。灌云外出的农村劳动力约22万左右,只有约5万人选择在县内打工,约17万以上选择外出到灌云县外打工,主要务工去向为苏南地区。

2、重大区域交通设施配套服务水平有限

燕尾港后方港口功能用地预留有限,港口后方物流服务功能及相关商务配套、展示贸易等功能拓展,均缺乏足够的用地支撑。随着后方临港产业区内企业相继落户,燕尾港港口用地需要有进一步有效供给,目前受到后方用地限制,燕尾作业区港口作业及物流功能仍集中在海堤后方约150m纵深的陆域范围内完成,场地仅能满足港口生产作业的日常堆存使用,现有港口用地不足。同时,与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及园区企业物流配套服务功能相关的公共仓储、流通加工等物流加工功能,以及与港口航运发展相关的商务配套、金融流通、展示贸易等高端配套功能拓展,均缺乏足够的土地资源支撑。因此,在燕尾作业区新一轮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港口及物流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对后方土地给予充分配套,保障港口、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港口集疏运体系有待加强。目前虽然已初步建成公路和水路集疏运通道,但整体建设水平、规模和作业效率等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燕尾作业区与后方产业园区连接的主干路网仅为纬九路,作业区后方地块南北向连系路网仅为经七路。随着三期码头的建成投产,港口作业区与后方产业园区内的物资流通运输量将不断增加,现有道路将无法满足港口集疏运的需求。

城区内部内河等级、码头发展有限,对燕尾港构建海河联运中心支撑薄弱。东西向内河航道级别低,包括善后河、四圩河和东门河,善后河虽然为三级航道,但为灌云北部界河,对内河航运意义有限,四圩河和东门河均为五级航道,直接影响内河航运对燕尾港的疏港能力。现状内河码头仅裕丰作业区内河码头,吞吐能力为83万吨。

3、道路交通通达性有待提升

县域内部几大重要功能性区域(县城、燕尾港区、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并不通畅。从县城—港区联系来看,现状仅有204国道-324省道一条道路连接,虽已改造提升但仍然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从旅游景区周边交通来看,目前旅游发展主打的“一区三园”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尤其伊芦山景区对外交通不便,道路通达性有限。

此外,乡镇间交通联系十分薄弱,伊芦、圩丰、同兴等乡镇交通可达性较差且路况建设水平薄弱。据交通局资料,灌云乡村道方面,2015年底乡村道双车道四级公路占比仅为9.8%,低于连云港平均水平(20%)和全省平均水平(27.5%),农村公路亟需提档升级任务迫切。此外尚有19处渡口严重制约沿线群众出行,亟需进行撤渡建桥,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四、战略与对策建议

(1)承接“一带一路”,积极融入区域大格局

融入区域大交通发展格局,对接连云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目标,灌云宜加强燕尾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的港口立体综合集疏运体系,融入连云港“一横两纵”交通廊道格局。

融入区域大物流发展格局,对接连云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目标,灌云在大宗散货交易、多式联运、保税物流等方面宜有所突破,完善物流体系功能。

(2)迎合重大设施建设机遇,依托区域基地提升综合发展地位

承担海河联运重要节点枢纽,迎合江苏海河联运市场蓬勃发展,整合燕尾港全港各方资源,实现从海港到码头装卸,再从码头到内河,最终到厂家地头的无缝对接,信息共享、一站服务,从海河联运全程节约成本,提升燕尾港临港物流服务附加值。

积极建设空港产业园:依托连云港新机场(花果山国际机场)的建设,打造集国内干线机场、苏北国际机场、苏北综合交通枢纽、临空经济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空港产业园。

(3)依托与连云港市区的近邻关系,在产业功能方面与其构建分工协作关联

打造连云港产业转移承接地,利用沿海开发带来的交通条件改善,发挥港口、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承接连云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外移。

建设连云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地,利用自身农产品特色,塑造品牌,承担连云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旅游选择地职能。

作为连云港组合港南翼特色港区,对接连云港产业发展纲要,积极承接连云港港区散杂货向运输功能,加速提升贸易增值服务功能,完善海上通道,加快连云港组合港南翼特色港建设。

(4)依托重大基础设施,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空间并优化功能组织

充分发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增长极作用,优先确保四大产业片区用地。县城经开区以连淮扬镇高铁站、内河码头为增长极,未来以发展都市工业、现代商贸服务为主导;空港物流园区以连云港新机场(花果山国际机场)为增长极,未来以发展仓储、货物进出口、出口加工及保税等业务;临港产业区以燕尾港为增长极,积极发展石化及下游配套产业散杂货运输及化工品、海工产品运输,船舶制造等;杨集物流园,结合连盐铁路,强化商贸物流,发展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储运基地。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空间,优先确保四大产业片区用地,即县城经开区、空港物流园区、燕尾港临港产业区和杨集物流园,充分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配置水平,推动园区产业集聚、智慧发展。

(5)构建合理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要素、信息流动,为县域提升发展奠定有效支撑基础

以完善“公-铁-水”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依托,全面融入连云港“一横两纵”走廊。铁路方面,加快推进连淮扬镇及连盐铁路建设与站点设置,打通燕尾港-徐圩港区道路、铁路、航道联系;公路方面,加强与连云港市区的南北向区域交通干线联系,打通连云港市区-新机场-城区-海港-高铁站之间的一级路快速通道;港口-水运方面,多种港口建设(海港、内河港),积极融入连云港枢纽体系,同时重视内河码头建设。

猜你喜欢
灌云灌云县连云港
老奶奶坠河,4名小学生分工救人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40
5.连云港卷
灌云县小伊镇 聚焦重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浅谈灌云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灌云小麦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灌云豆丹美食节:吸引八方宾客的响亮名片
华人时刊(2016年8期)2016-08-11 21:01:31
开放包容聚万福 创业创新谱新篇——访连云港市灌云县委书记左军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