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肇庆鼎湖第一实验学校
孙秀芬
识字与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两个重要方面,新课标提出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人文性”融合于识字教学中,从识字到口语的转化,是落实好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措施。笔者从识字教学中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在资源,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并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学会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可创设交际情境,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向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识记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又让胆量不大的学生在较小的交际环境中敢于表达,为多数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任务比较大,有些字笔画多,结构复杂,难写、难记;还有些字,字形字音相似,学生易错。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字交流意见,说说识字的方法和技巧,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活动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致高涨,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游戏中识字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渠道。
如玩猜谜语游戏。在利用猜谜语识字时,需要一人说一人猜,或一人说多人猜。一是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要学的生字选一两个编成字谜让学生猜,猜对了奖励谜语卡。这样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接着请猜对的学生说出理由。二是引导学生模仿老师选生字编成字谜,自主选择对象猜一猜,并说说是怎样猜的,说的时候注意大方有礼貌。话题的展开对参与者的言语表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说话,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小学教材图文并茂,口语交际也是绘本形式。图画能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因此,抓住儿童这一心理特征,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教材插图为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走进图中成“画中人”,同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山”字时,我先出示一幅“山”图,问学生这是什么,然后出示“山”字,学生一下子就猜出,这个字读“shān”,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山”字的形与图画有什么联系,由此得出结论:字的形和图相像的字叫象形字。这个“山”字就是一个象形字。教完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大山的样子,再想一想“山”字的写法,然后引导学生说话。这个说:我知道“山”是象形字;那个说:我还会组词“上山”的“山”;最后引导学生用组的词说话,有学生造句:星期六,我跟爸爸去爬山。没想到,一幅图画,一个“山”字居然把孩子们积累的丰富词汇给引出来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有话可说的素材。
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实物等,激发学生的想象,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识记,收到学生乐于记、记得牢的效果。
让学生“当小老师”,在汇报反馈识字方法这一环节,每一组请一位学生代表汇报所学生字,然后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组员也可以向小老师提问题,要求所有提问学生和小老师在交际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和条理性。同时提醒学生要认真倾听,学生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中进行语言实践,既增加识字量,又有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如《日月明》一文,我利用图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从图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用两个基本句式“谁在干什么?”“哪里有什么”进行练习。学生回答:“三个小朋友在种树。一个人扶着小树,一个人铲土,一个人浇水。”我再追问:“如果只有一个人种树,结果会怎样?”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理解了有关团结力量大的谚语:“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这既是识字教学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提升,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愉快的情境,开展多种活动组织识字与口语教学,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字、口语表达欲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达到识字的要求,又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