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想政治供给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2019-02-20 04:36汕头市东厦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素养政治

文/汕头市东厦中学

何 晖

思想政治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更新理念,正确认识变化、敢于面对变化和积极适应变化,在行动上立足发现,从守成、整合和调整等维度进行适应“政治认同”培育的探索。同时,还必须关注“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实现方式的探索,主动参与以完成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任务。

一、关注社会热点、优化课堂资源供给,培育“政治认同”

政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大国外交”事例,增强学生对“制度自信”的“政治认同”。笔者在教授人教版《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时,将中国2018年四大外交亮点: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旋律是改革开放、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北京举非合作论坛峰会——主旋律是“一带一路”、上海首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等时政热点渗透到教材中。学生认识到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到中国将向世界展示自我,展现市场潜力,欢迎各国参与和分享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再到“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示中国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主场外交活动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政治学科教师在分析这些外交活动对世界所作的贡献时,结合生活体验引导告诉学生:国家的成功外交,需要优越的经济制度作保障,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把“大国外交”时政热点渗透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国责任意识、合作开放的胸怀,增强学生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认同,对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家形象的认同;让学生从内心认同我们要增强制度自信,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此外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比较各国发展道路,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对照西方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理解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道理;阐明党的执政理念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意志,阐述中国共产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意义;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凸显时代对中国人的要求。学生的“政治认同”在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中得到显著提升。

二、关注学生心理、优化德育活动供给,落实“政治认同”

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陶冶追求真理与正义品德的重要途径。我校政治教师团队在德育工作中,融“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于社会热点问题探究和系列活动之中,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聚人气,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体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感悟到要理性参与社会生活,修炼品行修养,为今后的精彩人生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政治认同”,领悟“政治认同”内涵,从而增强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例如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我的中国心”德育讲座、爱国诗歌朗诵以及“创文学生走进社区”等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同时,还能够缓解高中学习压力。

思想政治学科通过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的有机融合,创新德育的校园活动设计,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机融合。笔者所在学校政治学科教师协助校学生处确定每年11月为校园宪法宣传活动月,在校园内悬挂学生组队制作的法制宣传横幅,利用教育宣传栏宣传宪法知识;升旗仪式上轮流邀请学生代表主讲“国旗下讲话”宣传遵法、守法的认同。邀请辖区校法制副校长为全体学生做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各班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邀请任职法律部门的家长与学生进行专题交流;在班会准备前期鼓励各班进行法律黑板报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把学生知法、学法、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转化为宣传法律与宪法的实际行动。开展弘扬宪法的主题班会,扎实推进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学生法制观念不断増强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通过“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活动的开展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宪法》主要精神,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法制进校园”系列活动增强学生法律认知、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学生懂法学法守法的自我要求,使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理政方略深入人心。

三、基于社会生活、优化社会实践供给,提升“政治认同”

社会实践把“政治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政治认同”产生基于政治认知、情感信仰、有效参与。将社区资源、家长群体、区域内专家等都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系统,并加强对口衔接和有效互动,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政治认同”培育多元供给主体格局。

通过组织形形色色活动为中学生体验社会参与创造机会。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基于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政治实践活动,形成有益于提升中学生“政治认同”的系列活动。例如高一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围绕公民“政治参与”提升“政治认同”这一主旨,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实践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走入社区宣传创文”、“垃圾分类处理”、“学区公交车开通热门线路”等关乎学生实际关注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具体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个体政治参与对于公众决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认同。开设模拟人大、模拟政协、小记者走市长开放日、我们身边的村委会与居委会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必修二《政治生活》的中国政治生活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沟通渠道,通过采访人大代表、旁听居民会议等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内展示形式体验社会主义民主,验证和反思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自身对社会实际的了解,提高自身对国家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更好结合,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是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升华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政治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衍生和拓展。

总之,一切教学艺术都应该服务于学生学的艺术,落实“政治认同”的教育应该是有生命的教育,更应该是充满人性光辉的教育。学科“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不是崇高而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大上”的东西,它就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在有生命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受到励志与鼓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丰富的情感体验,为自我的个性彰显、心态开放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教师也实现有效的分享、成功的给予、自我成长与实现。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学生真正体会到的“政治认同”素养是什么,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这就是我们要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而努力的方向。培养学生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坚定的主人翁责任感,在情境中引领学生领悟生活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参与,增强学生的国家与社会认同感、民主与法治认同感。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素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