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内舆论的转折点
——回顾与浅析越南战争“春节攻势”前后美国电视媒体的相关报道

2019-02-20 08:58商爱笛
视听 2019年7期
关键词:越战攻势美国政府

□商爱笛

在美国电视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普及和美国战时新闻管制的“水土不服”的背景下,越南战争“春节攻势”前后美国国内电视媒体对战争的报道使美国媒体与政府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层递进的阶段,最终导致了美国国内反战舆论的爆发。

一、“春节攻势”前后美国国内电视媒体相关报道的阶段梳理

(一)第一阶段:媒体与政府间隔阂初生,电视媒体报道开始大范围展开

“春节攻势”前夕,驻南越的美国记者数量达到峰值,他们组成了超过400 人的大型战地记者团,并通过各种手段向美国国内传递前线战事消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记者莫利·塞弗在随美军某支海军陆战队前往越共据点执行清剿任务后,以电视片《火烧锦尼村》敲响了约翰逊政府的丧钟,该报道也成为掀起美国国内反战舆论的起点①,为“春节攻势”后美国国内反战舆论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惨烈的战斗场面随着信号来到美国国内,传遍千家万户,美国军方所希望的由媒体带动美国人民参战热情的希望彻底沦为泡影。

(二)第二阶段:“春节攻势”展开,电视媒体报道达到高峰

1968年年初,北越对南越展开“春节攻势”。尽管南越在战斗中实现了压倒式胜利,但是美国电视媒体对战斗的报道却让南越“赢了战斗,输了舆论”。在此期间,美国电视媒体报道到达高峰。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深入越南前线,带回第一手资料。节目中,他不仅将前线战斗的惨烈情景呈现给观众,并评论越南战争正让美国政府处于困境之中,应当尽早谈判,结束战争。

根据数据统计,“春节攻势”期间美国电视节目对越南战争的报道激增20%,受此影响,民众对越南战争的关注也不断提升。“春节攻势”期间,美国民众通过电视观看到的越南城市破坏画面、民众伤亡画面、美军士兵伤亡画面等惨烈情景实现倍数级增长。这一切让电视媒体的报道效果达到越战以来前所未有的顶峰,美国国内反战舆论也随之达到高潮。

(三)第三阶段:“美莱村惨案”爆发,电视媒体的“春节攻势”愈演愈烈

1968年3月,美军在越南广义省美莱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美莱村惨案”,共杀害500 余名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事出之后,美国政府及军方极力掩盖这一事实,美国陆军部官方报《星条旗报》竟然在大屠杀后,以头条新闻登出“美军包围赤色分子,杀死128 人”②。但是,记者西蒙·荷西的努力让美军这一掩盖行为成为耻辱。

1969年1月,距离“美莱村惨案”爆发近一年之后,记者西蒙·荷西在《纽约客》杂志上揭发了美军在美莱村犯下的暴行。随后,电视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袭来,由美军摄影记者罗纳德·哈伯勒拍下的照片被真实地呈现在民众面前,美国政府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被彻底撕下,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战舆论让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尽早撤出越战泥潭。

此后,美国媒体对美国政府彻底失去信任,而美国政府也因对战争事实的掩盖失去了民众的拥护。相对于冷冰冰、干巴巴的文字陈述,美国电视媒体更愿意站在负面报道的立场上,用生动的影像画面警醒美国民众,同时刺激美国政府尽快做出决策,撤出战争。

二、“春节攻势”前后美国民众反战舆论的兴起与发展

从对“火烧锦尼村”的报道到对“美莱村惨案”的报道,美国电视媒体推动着美国民众反战舆论的一步步发展,并对美军最终撤出越南战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起初,反对越战的运动只限于小规模左翼学生中,但是伴随着美国在越战泥潭越陷越深,以及美国电视媒体铺天盖地的相关报道之下,反越战行动开始呈现规模化。“春节攻势”前夕,反战人士聚集在一起冲击五角大楼,有人甚至冲上五角大楼的升旗台,升起越共旗帜,以表反战立场。

“春节攻势”的展开使得反战行动进一步升温,电视媒体对前方战事的大量直观呈现及合理表达,和约翰逊政府大量征召学生青年入伍的举措,让反战行动几乎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五月四日屠杀”,即肯特大学惨案,便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自此,反战舆论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主流舆论,反战运动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一大特征。一方面,大小反战组织不断扩大着自身的宣传阵线,另一方面,美国电视媒体继续不遗余力地对反战舆论、反战行动,以及政府的非法镇压进行展示与讨论,促使舆论不断升温。

不断高涨的反战呼声也在改变着美国当局政府的相关决策,甚至是政府部门人员的立场态度。初期,约翰逊政府对电视媒体影响力的认识严重不足,当其感受到由电视媒体裹挟而来的难以阻挡的民意时,已然晚矣。“春节攻势”后,伴随着民众对战争支持度的一降再降,约翰逊不得不在民主党大会上宣布,将不再参与下一届总统竞选,并承诺限制对北越的轰炸。约翰逊政府对电视媒体的认知不足以及错误公关,也直接影响着下一届尼克松政府的路线制定与政策方向。

1969年11月,时任副总统阿格纽通过电视网发表演讲,猛烈抨击美国国内媒体对于政府政策的歪曲解读和不实报道,为此相关媒体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等第一时间进行回应,政府与媒体间的论战一时间胜负难分。直至次年“美莱村惨案”的真相被《纽约客》披露出来,尼克松政府的解释与掩盖宣告彻底破产。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兵,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结果与诸多因素无法分割,但是电视媒体在刺激民间反战舆论方面所体现出的重要作用难以忽视。

三、电视媒体对战时新闻管制变革产生的巨大作用力

越战后,或者可以说“春节攻势”之后,电视媒体在战争中所体现的巨大冲击力继续影响着美国国内环境,电视作为新兴媒体,其优势和特征也迅速地深入人心。美国政府及时加强了新闻管制,打倒“模棱两可”和实行一边倒的舆论导向成为新闻管制的全新思想内核。在认识到电视媒体的巨大威力之后,美国政府还特地对电视媒体设置相关准则,如播发画面须为军方提供,主要内容应为士兵饮食起居等无关痛痒的生活场景。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在此之后的新闻管制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家媒体的报道内容几乎呈现出难以置信的一致。以CNN 为例,其消息源75%以上来自官方公报或新闻发言人,新闻片面性可见一斑。战时新闻管制的加强,与美国越战时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史无前例的活跃密切相关③。

当然,电视媒体也并未保持沉默,CNN、ABC、CBS、NBC 等广播电视媒体依然不遗余力地运用着有限的镜头,努力将战争场面传回国内并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越战之后,美国国内媒体、政府与公众三者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

四、结语

回顾越南战争时期“春节攻势”前后美国电视媒体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电视媒体在充分运用自身媒介特点的基础上,对美国国内反战浪潮以及政府决策产生的巨大作用力,以至于对相关新闻制度变革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媒体在不断放开又收紧的口袋中尝试与探索,政府在维护权威与释放自由中不断权衡,而公众则需要在翻来覆去的信任与怀疑中选择相对正确的出口,三者之间相互连接,激烈博弈。将复杂的命题放回一边,越战中无数媒体从业者所体现的职业水准与精神,已然成为世界新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可敬可畏。本文利用历史资料,再现那一时期的诸多媒体报道以及相关连锁反应,但是笔者对历史材料的挖掘依然不够深刻,对于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联系思考不够充分,今后应当继续努力学习新闻史学,培养新闻史观,加强学术思维,提高自身学术能力和水准。

注释:

①郭琰,尼克·威瑟姆.反越战运动中美国公众舆论的影响与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30-135.

②王亚兰.越战时期美国媒体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③栗畅.美国政党对媒体的控制和利用研究[D].北京:外交学院,2018.

猜你喜欢
越战攻势美国政府
《凝固汽油弹女孩》50载:越战决定性照片的故事
西线攻势
美国政府对华北伪政权出笼的关注及应对
越战中美军士兵的平均死亡年龄
脱贫攻坚,一年攻势在于春
美国政府工程采购合同管理的主要做法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经验与启示
二战和越战期间美国对日本及越南海上封锁作战特点浅析
“贝尔塔斯”与1918年德国攻势的瓦解
美国政府五拒国民党军参加朝鲜战争的经过及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