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持人语言样态在不同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中的体现
——以《新闻1+1》和《马后炮》为例

2019-02-20 08:58申兴华
视听 2019年7期
关键词:样态白岩松类节目

□申兴华

在时下电视新闻栏目的众多类型中,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因具备话题性以及便于主持人展示个人素质和风采而深受受众喜爱。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指电视新闻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发表的意见和态度,进行解释分析的节目形式。具有新闻评论的共性要求,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和指导性。如今新闻评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意识形态,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价值判断。

在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通过鲜明的观点和透彻的分析,来帮助观众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进而动员他们改造世界,具有极强的引导性。所以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该说什么、怎么说都应该首先立足于不违背国家的大政方针,立足于本身新闻人的立场上,遵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与要求。由此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社会语境的严肃性、政治性与个人风格、节目效果如何结合。其中,主持人的语言样态承载了节目的内容,是重要的载体。笔者对于主持人语言样态的理解是:为达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在特定语境下,主持人在进行语言创作中体现出的话语风格和表达方式。

《新闻1+1》是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起初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评论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现在改为只由一位主持人主持,即“新闻+评论”模式。而广东经济科教频道的新闻评论节目《马后炮》与《新闻1+1》不同,评论内容以家长里短市民生活琐事为主,主打民生新闻评论,风格敢爱敢恨。

对两个节目主持人语言样态试做研究分析,将有助于在节目同质化倾向增多的今天,为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充分传递节目价值、展现自我价值、提升传播效果提供灵感与思路。同时,也是对当下新闻评论“中央派”与“地方派”风格特点的归纳总结。

一、不同语境对主持人语言样态的制约

同样是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1+1》与广东广播电视台播出的《马后炮》,两个节目的主持人的语言样态有所不同。央视是我国最权威的媒体,影响力最大,所以节目的内容选取肯定是相对严肃且比较重要的事件。而《马后炮》是在地面平台播出,受众主体更多的是当地百姓,所以节目内容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由此看来,“国计”与“民生”两种不同的媒介语境控制着主持人的话语样态并产生影响。换言之,不同的播出平台、不同的受众、不同的话题(节目选题)都会对主持人的语言样态带来影响。《新闻1+1》的媒介语境决定了主持人语言的庄重和权威,《马后炮》则更加轻松和随性,强调个人的展示。

社会语境和媒介语境是从外部对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样态进行要求和限制,属于客观要求。那么个人语境就是从主持人自身多方面素质综合出发所形成的个人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特色,也就是主持人“自己想怎么说”,是语言因素的范畴,属于主观要求。

《新闻1+1》栏目的主持人白岩松的主持风格和话语样态有鲜明的学院派风格,条理框架清晰,评论缜密严谨,以冷静睿智著称,语言逻辑性非常强,所以白岩松在新闻评论的过程中喜欢以小见大、以点破面,通过对一件事情的评论放大到整个事件的环境以及事件背后的隐情;《马后炮》栏目的主持人马志海则是以风格犀利、敢爱敢恨著称,评论直截了当,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通俗易懂。

两位主持人个人风格不同,原因有很多:性格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个人经历的不同等。也正是个人语境的不同造就了主持人评论风格的不同,因而也铸就了新闻评论类节目最大的魅力。不同的个人语境是主持人话语样态产生区别的主观原因,也是节目不雷同、评论吸引人的保证。

二、不同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态特点

(一)白岩松:举重若轻、以小见大、思维缜密、以理服人

白岩松非常善于把看似与观众生活很遥远的事情变得“接地气”。他往往会先说一段与受众生活接近的故事产生通感,再代入节目的话题之中,缩短了距离。例如,一期《新闻1+1》中报道了河南郑州一篮球场上打篮球的青年与跳广场舞的老年人起了冲突。白岩松是这样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并发生收看欲望的:“这两天在网上有两张对比性的照片很火,我们来看一下……”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通过网络热图引发受众兴趣。更值得提出的是,白岩松的思路非常清晰,牢记导向的重要性。《新闻1+1》节目的宗旨一定是传播正能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拉偏架、挑事情”。所以在利用完这张图之后,他迅速做出了补充:“但是我觉得沸腾起来的舆情基本把这件事带沟里去了,因为它演变成了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的冲突,其实完全不是,应该是我们在前进中不同需求的人们针对有限的场地所产生的冲突。”这段评论非常巧妙,是点睛之笔,通过这段话迅速让受众明确了节目的导向和节目的矛头所指。

白岩松还习惯用他的语言来使观众共同参与到思考中去,并且善用反问。他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形象并不是一个看见人间疾苦就拍案而起的“怒目金刚”,反倒是有几分冷峻平实的剑客风范,用如机器一般精密的语言和快速的反应通过寥寥几句总结和反问来发人深省。

白岩松的“抓重点”能力、反应快的语言优势是这样体现在节目中的:在2017年5月3日的节目中,报道了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国土资源局七名领导被同时罢免的消息。除了正面肯定,白岩松还从中得出了这七名被罢免的领导干部并不是一伙的,而是互相内斗,拉帮结派。这就意味着这次罢免不仅仅是一般的不作为和贪腐造成的行政免职,而且是对党内一股恶劣风气的清洗。在体现自己理性缜密的过程中,白岩松还经常在节目的连线采访中采用追问的方式。当在连线旬阳县的组织部长时,白岩松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七名被罢免的官员通告中宣布的是党内职务,那行政职务又如何处理呢?”“既然会有干部来顶替他们的职务,您说是外来干部,为什么要都启用外来干部?”这一系列问题在看似平和的口吻中已经体现出了一丝尖锐,而且指向性非常明显,这些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敢说真话,仗义执言却绝不拍桌骂街是白岩松的特点。

另外,在节目中我们还总能看到白岩松的一丝幽默,体现了爱憎分明的新闻人的坚守。还是旬阳县罢免干部的新闻,他在连线采访中对那位领导的官腔可能稍有不满,在最后嘴角带着坏笑说:“另外有一个提醒,国土资源局的官方网站上领导干部的信息应该迅速更新了。”这种看似让领导“难堪”的质疑却是老百姓喜欢的,也是他自己特有的“白式坏笑”。以理服人、逻辑严谨,善莫大焉。

(二)马志海:同声同气、针砭时弊、有血有肉、以情动人

与白岩松不同,马志海在主持《马后炮》节目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新闻评论的力度和言辞犀利程度的追求,更愿意通过语言特点来体现同声同气、针砭时弊、有血有肉、以情动人的个人风格,这是个人语境在地方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在前些年的一期《马后炮》节目中有这样一条新闻:安徽合肥搞大型政治工程,目的是把全城所有的小摊贩取消。马志海在节目中评论道,“城市不是城里人自家的客厅,更不应该成为富人专有的豪华宫殿。任何一座城市,它的成长都要从农村吸纳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城市对农村的回报是什么?你把城市当成自家客厅来建,搞到之后,一个乡下人哪怕就站在那里什么都不做都可能犯下破坏市容的罪过,城里人有没有觉得自己太不厚道了?”这一段评论足见功力,不仅点出了一些城市管理者粗放管理、好大喜功的问题,还指出了对外来工群体缺乏关爱的现实问题,让外来工温暖,让管理者反省,一举两得。

另一期节目报道了东莞一个实施暴力抢劫的团伙被群众当场抓获。五名歹徒被气愤至极的群众殴打,其中两人重伤不治身亡。马志海评论说,“法律上的道理不想多说了。我来虚构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只要是旁边有人说他是小偷,只要有人带头动手,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性命不保。这种事儿不是没有发生过,您有没有觉得,以正义的面目出现的秩序失控,也是相当可怕的一件事呢?”马志海用非常俏皮的语言把政治学上的重要问题点了出来——“多数人的暴力”。

通过语言风格的对比,我们看到:白岩松立足于一个更高于观众的角度,偏重于理性的分析和谈吐。用他过人的智慧和详实的资料数据结合受众的生活经验,使受众能够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国家大事;马志海则是呈现出和观众“肩并肩”的姿态,用老百姓的大白话替老百姓发声,更注重情感的陪护和介入。由此可见,央视新闻评论主持人的语言样态体现为“冷峻平实”、理性为主,以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为主;地面频道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开放尺度比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要大很多,语言力度更强,更注重受众情绪的宣泄和引导。

三、把握好主持人语言样态的平衡

有的主持人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节目中说着不痛不痒的话;有的主持人想要多说一些却顾忌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有的主持人抱着能够一炮而红的心态在节目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现象是当下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两种极端。要避免在主持节目时极端倾向的出现,就要把握好语言样态的平衡性。影响和制约主持人语言样态的因素主要有四点:个人表现风格、个人工作平台、栏目面向受众、栏目选题内容。

在严肃的媒体平台做评论类节目要讲究导向作用,拔高评论立意,遣词造句也要加以斟酌,不能过多地采用“大白话”的口语化表达。但通过锤炼语言功力和语言技巧,通过语调、节奏、停顿的“活化”,一样能够达到较好的语言表达效果。相反,在选题较为家常平民化的评论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样态需要适当地“端着一点”,评论类节目不仅要“说得对”,还要“说得好”。“说得对”很容易做到,只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观众就会认为主持人的语言有说服力。

四、结语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对新闻热点的求知欲已经不满足于对事件来龙去脉的了解,更多想要知道的是为什么发生以及发生以后怎么解决。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受众在生活中普遍压力较大,情感需要宣泄,收看新闻评论类节目成为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新闻节目中的明星节目。中央媒体严肃型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与地方媒体家长里短型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中,不同主持人的语言样态各有特点,颇具研究价值。通过研究央视的《新闻1+1》和广东经济科教频道的《马后炮》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样态,可以为时下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充分传递节目价值、体现媒介意志、提升传播效果提供实践参考。

猜你喜欢
样态白岩松类节目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白岩松错了吗?
白岩松的第一排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