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旷桂红
广播现场报道是指带有强烈现场感的一种新闻作品,它可以是记者从现场发回的即时连线报道,也可以是深入现场采访之后形成的现场录音报道。它具有强烈的纪实性,是最能体现广播新闻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而细节呈现,对于一篇现场报道的质量高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场景细节就是新闻现场中,各个新闻主体的个性化的东西。比如车祸现场,常见的场景可能是车辆损毁情况,车祸导致人员伤害情况和物件受损情况等,比如自然灾害现场,记者要抓的细节可能是废墟、凌乱的物品等。场景细节是现场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它最基础,也最容易被掌握。一篇成功的现场报道,是必须有场景介绍的。
环境细节是对新闻现场周边环境的一种描述,可以起到交待新闻背景的作用,有时也可烘托新闻事件,起到映衬效果。让人身临其境,有画面感。与场景细节不同的是,“环境”不是新闻事件的主体参与者,它是事件本体外围的一个因素,环境描写并不是现场报道的必须品,但如果有,一定是对作品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的2018年,笔者前往汶川三江镇采访,在表现当地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并增收明显这一事件时,笔者就在报道中加入了一些环境描写。比如“5月,正直猕猴桃盛花期,在麻柳村鹞子山,雪白的猕猴桃花与青翠的山林相接,交织出一幅秀美的图画。在山腰的一片猕猴桃林地里,村支书徐敏正在察看花的长势。”这样的环境描写,既交待了事件的时间背景,也描绘了事件发生地的氛围,无形中奠定了一种报道的基调,报道也因此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
标志性物件,是指现场能为表达主题服务的物件,这些物件承载了新闻事实的某种价值,展现这些物件的过程,就是对新闻价值挖掘的过程。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直播报道中,选取了一个标志性物件——管理线,作为他直播的一个对象。管理线的一边是香港,一边是内地,当入港车辆走过这条线的那一刻,就是迈向历史时刻的标志。因为这个点选得太恰当了,后来在很多时期都回放。
电视如此,广播也一样,在做现场报道时,标志性物件的展示往往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7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做了一档广播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南来北往——2017 春运观察。其中,选取了一个标志性物件——火车票来反映广东春运的变化。通过近年来无座票的市场需求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传递出一个信息:无座票余票情况越来越多并不意味着春运期间运力供需矛盾已经解决,它反映出的更多是需求的升级:过去只要能回家就行,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蹲着,但现在不单要回家,还要舒舒服服地回。通过小小的火车票,折射出铁路春运供给侧改革的大主题。小物件,大道理,非常有说服力,也非常深入人心。
矛盾细节就是将现场看似矛盾的现象提炼出来,向受众剖析其原因。如果说,场景细节是有形的,矛盾细节则是无形的,它特别考验记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一位参与汶川地震救灾报道的记者介绍,在救灾现场,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偌大的一个现场,只有一台挖土机在工作,而一大群人在旁边围观。记者一观察,原来这是一个相当无奈的情况,因为路只有几米宽,一侧还是断崖,看似很空阔,但实际作业范围很有限,加上余震频繁,山体松动,事实上它只允许一辆挖掘机在上面工作。记者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矛盾,并且将这一细节解释给受众,准确地传递了道路抢修难度巨大的信息,让人印象深刻。
细节是多样的,那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如何呈现细节,让报道更好地打动人,感染人?
作为以“听”为主的广播现场报道,无音响,不现场。音响的充分运用,不仅可以更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场,刺激听众的听觉感受,更能增强报道的表现力,感染力,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具体在报道中,要善于抓住细节身上发出的声响,选取最有表现力的部分来呈现。这些声响可以是人物的语言,也可以是物件的声响。一般来说,反映场面或事件内容的音响越丰富,现场报道的现场感就会体现得越强烈,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具有现场感。比如现场的风雨声、人物谈话、机器声……会对听众的听觉产生空间感、立体感,使现场报道更具有身临其境的强烈效应。好的音响具有鲜活性和生动性的功用,它或是热烈、或是悲壮、或是欢快、或是轻松、或是喧腾鼎沸,或是以动衬静,可以反映气势恢弘、场景广阔的新闻事实,有着较强的烘云托月的力量①。
2011年,笔者曾跟随时任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现场办公,调研如何解决过桥车辆噪声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市委书记的调研很深入,问题问得很具体。笔者现场录下了大量的一手同期声,将其中精彩的对话呈现在报道中,其中有市委书记和住户代表杨丽芬的这么一段对话:
“我问一下,你那个房离马路——”“我们就和金山大桥一墙之隔。”“关了窗还吵?”“吵!没有关窗的时候,是67分贝。”“那你认为能有什么处理的好办法?”“其他业主也说了,能不能装个隔音板?”“隔音板装在哪里?”“就装在那个隧道到桥的那个地方就可以了。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但是业斌书记可以派一些专业人士去学习一下。”
报道中,类似的同期声还有多次出现,不需要说更多的话,书记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疏解民困的形象已经很生动地展现出来。该报道能够获得广东省广播影视奖二等奖,这与抓细节,重现场表现分不开。
有比较,才有区别。比如说某市的国民收入1000 亿元,一般人是不会有什么概念的。因为没有比较,受众不知道这1000 亿元意味着什么,不知道是“丰收”了,还是“减产”了。但是如果加一句同比增长(减少)多少,在全省的排位情况,那就不一样了,受众就会大致认识到这个数字的基本含义了。所以,对比是体现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同理,在某些现场报道上,运用对比的方法,会使细节价值更好地被受众接受。一般来说,对比的方法用在场景细节上会更多一些,特别是在自然灾害中的现场报道运用中会很广泛。为了说明灾害影响,灾害之前,是什么样的,受灾之后,又是怎么样的,一经对比,一目了然。
广播是以“听”为主的媒体,要想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得靠记者三寸不烂之舌的描述,才可能有“可视化”的效果。2008年奥运火炬在西安传递时,著名跳水运动员田亮是第一名火炬手,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传递完火炬之后采访了他,并向听众作了这样的描述:第一我看到他接火炬之前有一点紧张,脸上的表情有一点严肃;第二是田亮手持火炬传递的时候,是边跑边亲吻火炬,上面是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下面可以看到田亮和火炬紧紧贴在一起;第三是在起跑点的观众朋友你们太幸运了,田亮不断地蹦起,好高好帅的动作,只要他一蹦起现场的观众马上就欢呼。②经过这么一描述,就算听众没有看到现场,但现场火热的场景以及火炬手的形象,已经很鲜明地呈现在脑海中了。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过,传媒人第一个核心能力,就是一件事情发生,迅速地把这个东西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提炼出来。在细节呈现上,记者要善于判断细节是否具有为主题服务的核心价值。细节在新闻报道中意义重大,但只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承担这一重任。作为记者,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细节都往里放。这些细节,要最能为主题服务,最能增强报道的生动性,感染力。为主题服务,首先要与主题的基调保持一致,比如一个喜悦的现场,你得找一些与之相应的笑脸、欢呼、言语、衣着打扮等来衬托;一个灾难现场,受损的具体细节、现场氛围等是记者要留意的。为主题服务,要看这细节能否与主题表达的思想一致,这是最核心的要求。
2019年1月11日,笔者所在的城市,一座市民期盼已久的大桥通车了。当天,笔者在现场看到了很多喜悦的小细节,有自发载歌载舞的,有扶老携幼上桥参观的,有现场查看商机的……其中,一个骑电动车的妇女停下来拍照,她的车上,还绑着几个空的竹篮子。原来她是附近的村民,不时拿几只鸡和一些菜去江对面的市场卖。大桥开通之前,她要绕很长一段路,花上40分钟才能到市场,而今只要十来分钟就可以了。我在报道中说她的故事时,特意将这些细节作了描述,因为这样一说,这座大桥的价值(也就是我们这次报道所要说明的核心价值之一)自然就体现出来了,市民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也凸显出来了。
有人说“用眼睛采访”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新闻现场往往是复杂的,记者要善于观察,敏锐的观察可以帮助记者发现典型场面,生动细节,在头绪繁多的现场中捕捉到有用的东西,为听众提供“画面”,产生现场感③。
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到敦煌站时,记者对火炬手姜丰毅有一个简短的采访,其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记者):刚才我看到一个细节,您自己准备了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把它收进自己的背包当中。(张丰毅):沙漠里头你会更觉得水的珍贵。”④尽管对话很短,尽管看似和火炬传递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这个对话给人印象很深,并不违和。在缺水的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显得更为迫切。明星的一举一动,产生的号召力、影响力本身就不同一般。火炬传递的过程不仅是宣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过程,也是展示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气质和文化形象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下,记者的这一细节提问,可谓别出匠心,传递的是一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信息,正所谓小细节,大学问。
一篇现场报道,内容的重要与新鲜是吸引听众的主要原因,但表达的好坏也是成败的关键。很多现场报道是通过现场连线实现的,现场连线要求记者善于描述现场,对细节的描述准确、具体,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生动和富有感情。记者能够口齿清晰、表达流畅,多用平民化的语言,说大实话,大白话。
在采访之前,记者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将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熟悉熟悉再熟悉(对于非突发事件而言),将要采访的“点”反复打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进入现场之后,能够迅速“抓大”(事物的基本概貌)也不“放小”(事物的细节),让新闻报道既有宏观,也有微观,让报道更加具体生动。当然,如果是突发性的现场报道,并不是说就没有案头工作可做,其实,平时的积累,就是最好的案头工作。比如对台风的报道,做得多了,就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台风的级别、登陆点、第一波的危害以及接下来的危害呈现等等。当有了这些基本的积累,亲临现场的时候,记者就可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发现有价值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当记者充分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并加以运用的时候,离优秀的报道就更近了一步。
注释:
①郭威.广播新闻现场报道中的音响运用[J].记者摇篮,2010(10).
②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著.激情梦想: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直播纪实[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663,678.
③宋立俊.做好广播现场报道的基本要求[J].新闻窗,2016(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