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艳华
新闻事件的“故事重构”,是指用故事化手法描写新闻,采用对话、叙事、场景设置矛盾冲突等方式,细致入微地展现细节,凸显事件中蕴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变化等故事性元素。思想性不够深入,敏感性不够强烈,故事性不够巧妙,平民化视角不够贴近,是目前主流媒体新闻宣传“故事重构”能力不强、不能打动人的主要表现特征。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的生产、创作、传播都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而紧紧围绕受众需求进行产品生产、语态改革和创新表达,才是提升“故事重构”能力、抓好内容体系构建的主要途径。
从6月份开始,中央就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对于传媒领域而言,全媒体时代的深度融合发展,除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和要求外,还要始终坚定“党管数据”“党管平台”“党管媒体”“党管新媒体”等原则,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四向四做”为目标和要求,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通过加强开展“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媒体人才队伍。
导向是生命线,这根弦时时刻刻要紧绷,这是内容生产的前提。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①,这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流媒体,在议题设置、栏目开设、爆品打造、价值传播等方面,全面增强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的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能力、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能力、加强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姓“马”姓“共”的政治本色。
从选题设置开始,标题、导语、正文、结尾……构成一件完整的新闻产品,只有做好一个个“分力”,才能最终做好整篇故事重构的“合力”。
第二,标题制作。新媒体受众往往只会花1 至2 秒钟的时间看一眼标题以决定要不要阅读该文章。讲故事需从标题开始,首先,标题最好以关键词开头,有一个能直接摄入受众眼球的词,让其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不能促使受众点击进入全文,那么可以说,内容生产就失败了。其次,每一个标题最好都要具象到一个具体的情景、一个故事,让人想一看究竟,既让受众“看得进”,也要“看了信”。要保证受众能够快速、清晰、准确地捕捉到新闻的核心内容,标题就必须要浓缩主体内容精华,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给网民。
第三,导语撰写。导语作为标准新闻稿格式中仅次于标题的重要角色,其个性化、人性化、丰富化成为传媒竞争的重要手段。而要做到“抢耳”“抢眼”,首先就要精练,开门见山,短小精悍,以最短的文字,体现六要素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达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符合“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稿结构以及受众的阅读习惯③。其次要营造兴奋点或卖点,用讲故事的口吻,强化视觉感,调动受众的情绪,而不只是他的大脑,让人读起来忘不掉。此外,好的导语还要制造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得他们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第四,正文布局。在题材选择上要做到“三见”,即见人、见事、见情;在语言上做到“三化”,即悬念化、镜头化、口语化;在创作上做到“三有”,即有细节、有风格、有思想;讲故事要抓住三个“节”,即情节、细节、枝节。《华尔街日报》是美国最大的财经报纸,它精于讲故事,尤其是故事人物、语言、细节的安排。人物语言是贮存和释放信息的直接形式。记者要着力“炼字”“炼句”,直接引语力求简洁,言约意丰,中间不时穿插事实或者背景,细节的运用精准到位。有声有色的情节,使新闻故事亲切逼真,读来如临其境,从而招人喜爱,传之也才会“弥远”。
新闻报道要学会“讲故事”,但不能“编故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地报道新闻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采用新的写作方式的同时,也要守得住自己的品质与格调,让新闻报道在以故事为叙述的前提下,传递更多的善意、责任感和建设性,不仅要好看、有趣,更要充满正能量。
第五,构思结尾。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提升式”结尾,由正位故事得出结论,升华到道德、法律、人性光辉等;一类是“悬念式”结尾,一个矛盾刚得到解决,在结尾部分埋下伏笔;还有一类是“预告式”结尾,以形成“阅读期待”。
总体而言,新闻产品的生产创作要以受众为中心,进行生产、采编流程再造,深化主题思想、创新传播语态、丰富讲故事手段,形成传播的同频共振。
首先是时政新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态僵硬、“新八股”等形式让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传播。要知道,时政新闻是最大的民生,传统媒体的服务对象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沉默的大多数”,而是互联网时代拥有更多选择权、主动权和话语权的“清晰的个体”④。
时政新闻讲故事,第一要学会主题的“对冲”表达。“对冲”是财经术语,应用在传媒领域,就是“硬新闻”软化,“大新闻”小切入点,小人物“大题材”,春风化雨,一叶知秋。要学会以选角度、挖深度、升温度、提高度“四度”标准来进行切入选择、提升。第二要学会化繁为简,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介质属性的互补,最终实现简洁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内容呈现。第三是要学会深入挖掘人物故事,注重“讲故事”能力的提升,通过事件讲政策,通过人物故事讲事件,主流价值传播将会产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效果。
其次是社会新闻。其内在的故事性很强,但要更“巧”地讲故事,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第一要挖细节。细节是新闻故事的“血肉”和“细胞”,是社会新闻的生命线。细节越生动,传播效果就越好。细节不会自己来,在新闻通稿里不会有,不能靠等靠要,而是靠细心细致地去挖掘。第二要动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能将事件中一个细节随随便便拿来做文章,强迫受众“感动”,而应真正地去挖掘其中的人性光辉。第三要重互动。比如《10 岁女孩为生病妈妈买烧鸡,差2 元哭一夜》,这样的一篇报道竟然引来很多人为小女孩捐款。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受众很注重参与性、互动性体验,能够设身处地地参与到报道中来,交互必然带动传播。第四要重持续。一件触动人心的社会新闻传播,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将会持续发酵。对于媒体而言,通过连续报道将题材“吃干榨尽”,也算是事尽其用。
马飚,中国作协会员,攀钢员工,研究生学历。在《诗刊》《星星》《诗探索》《文学自由谈》《诗潮》及各类选本发表诗歌1000余首,2015年获《星星》诗刊全国大奖赛一等奖。
再次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越是遮掩越是会被质疑。压制真相反而会让谣言大行其道,不如坦坦荡荡面对受众,有错就改,无则加勉。重视彰显人文精神虽然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主要的精力、篇幅还是应该放在事件的后续处理或救援上,并尽量从中挖掘和展现真善美的精神,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
还有就是新闻评论讲故事。2016年,河南广电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号召,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十八谈”评论员文章,开启了全国广播电视“说评论”的新模式,通过新闻评论来讲故事,其中有些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不同属性媒体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传播特点,在故事重构能力提升上有所作为。
第一,图片是新闻的眼睛。图文传播有获取信息快捷、不受移动场景限制、一目了然、相比音视频通讯资费更低等特点,但不足之处在于,如果文字太多会影响受众体验。“一图胜千言”“读图时代”……这些理念不仅适用于传统媒体时代,在新传播环境下也同样适用。图片的色彩效果、场景选择、人物角色、动作冲突等,一瞬间便成永恒。
第二,微视频里有乾坤。微视频无疑是互联网业态的一大风口。短短几分钟视频里,声光电交织,大至沧海巨变,小到生命一粟,很快就能吸引人的眼睛,调动人的大脑,调和人的味蕾,影响人的思绪,带动人的情绪。当前短视频平台已经在各种垂直领域深耕,例如“一条”“二更”“梨视频”等,几分钟视频便可带来几千万的粉丝关注,影响力可想而知。
第三,音频可以“伴随”更久。广播是媒体变革过程中市场份额受到冲击最小的媒介,因为其天生具有的“伴随式”特点,私家车、智能汽车迅速扩充为其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广播频率或音频平台除了要继续坚持讲故事的内容生产优势外,还应根据受众需求,开设关于交通、养生、教育、家居生活、运动等垂直领域的内容,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第四,数据新闻成为“主角”。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已经从“配角”变为“主角”,从“噱头”变“看头”⑤。传媒必须适应新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充分收集数据,将之转换成有意义和可操作的见解,然后利用它们讲述一个引人入胜、切实可行的“故事”,这样数据才有价值。
第五,新技术带来全新革命。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各个传媒机构的“技术秀”,十八般兵器齐上场,从不同角度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中央厨房”是近几年媒体融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传播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围绕一个题材,“中央厨房”不仅可以推出传统的图文、音视频产品,还可以实现H5、动漫、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呈现。
第六,新媒体市场关注度很高的还有直播。其参与性、互动性备受年轻受众青睐。在其特殊的场景下,主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套服装,甚至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传播的焦点。然而目前各种商业直播的内容品质良莠不齐,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对直播的相关立法管理也迫在眉睫。
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先进技术为引领、内容建设为根本,技术和内容是发展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⑥,要为内容插上“技术的翅膀”。以“故事重构”能力提升来抓好内容建设内核,其关键还是在于人,在于对人才的培养,能力的练就,包括专业的原创生产能力、多样化的语态创新能力、广泛的技术应用能力、立体化的渠道传播能力、有效的舆论引导能力、全方位的受众影响能力、市场化的品牌经营能力等。用脚走路,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思考,用笔记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是传媒人始终不忘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注释:
①钟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J].党建,2019(02).
②丁薇.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价值传播[J].新闻战线,2018(09).
③张颖凡,郑晓磊.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现代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5(02).
④李淼.媒体融合的四大难点怎么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05-19.
⑤蒲虹宇.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新闻”的实践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7).
⑥陈发宝.媒体融合发展要把握好四大关系[N].经济日报,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