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何 勇
近年来,一些企业瞄准了高考志愿填报的商机,为家长和学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方案,指导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收费动辄数千元。在庞大的考生基数下,这项看上去有些 “冷门”的业务,甚至吸引了多家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布局。(6月5日 《证券时报》)
俗话说 “七分考,三分报”,如果高考志愿选择不当,很可能上不了理想的大学,或不能被感兴趣的专业录取,甚至直接撞车落榜。特别是浙江等省份新高考改革之后,考生最多可以填报80个高考志愿,填好志愿不仅是一门技术活,而且是一门力气活。
目前很多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比较盲目,只是简单地凭借一本 《高考报考指南》,或者完全在父母、亲戚的安排下被动选择,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求名校,就是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对考生的兴趣爱好、报考专业实力的强弱、学校所在的区位优势、未来就业前景等重要因素考虑不够充分。这导致不少考生被自己不感兴趣专业,或名校中实力较弱的专业录取。个别考上名校的考生甚至因此选择退学复读重新参加高考,以报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一些企业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为考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数据分析支持,无疑满足了很多家长、考生的需求,有助于减少考生因盲目填报而出现的遗憾,这也是这个行业在短短几年之间能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面对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成为一门生意的趋势,公共服务不能缺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也要着力为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服务,特别是要尽早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完全交由市场,不能让考生在高考之后才手足无措花高价购买咨询服务。相比较而言,班主任、科任老师对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状况更了解,在高考志愿填报上能够提供更多的宝贵意见。而且,动辄几千元的收费标准,也不是每个考生家庭都有经济能力承受的。
再者,教育主管部门、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行业、企业的监管,严格审查这类企业的资质,明确其责任和义务,防范、严查、严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虚假宣传等损害考生合法权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