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的创新之处

2019-02-20 09:56
视听 2019年9期
关键词:竖屏被访者类节目

□ 董 静

访谈类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二十几个年头,我国最早的访谈类节目可以追溯到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谈话类节目话题亲民,寓乐于教,同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深受观众喜爱。随着各省市电视台谈话节目的蓬勃发展,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纷纷开播,满足了观众的不同口味和需求,电视访谈节目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例如《鲁豫有约》《艺术人生》《非常静距离》《可凡倾听》等,这些谈话类节目都曾红极一时,但是在面临节目同质化严重、嘉宾资源有限和节目质量下降的问题上,这些传统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日渐没落。随着媒介不断融合,网络访谈节目不断发展,《和陌生人说话》作为我国首档竖屏播放的人物访谈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在众多的网络谈话节目中脱颖而出,深受观众喜爱。《和陌生人说话》专注于挖掘我们身边陌生人的故事,这与之前的谈话类节目以“明星”“名人”的八卦绯闻为主要内容不同,它呈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展现他们不平凡的一生。据统计,《和陌生人说话》2018年网络总播放量高达2.6 亿。

一、谈话空间:由开放性到私密性

胡智锋教授在《电视节目策划学》中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是: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某一个固定的空间场所进行热烈讨论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谈话类节目中的“谈话空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传统的电视类谈话节目大部分是在演播室里发生的,一个固定的空间区域,场下还有观众,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一个固定的聊天场所。例如安徽卫视《鲁豫有约》的场景就是在一个固定的演播室里,而且演播室布置得温情,柔和的蓝调背景和米色的沙发,底下坐着很多捧场的观众,观众还会时不时地欢呼雀跃,在与被访者的访谈过程中,面对现场的观众和现场的环境,嘉宾很难做到真情流露。

《和陌生人说话》的谈话空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节目是在一个灰色调的演播室里录制的,节目中只有两把靠椅,一张圆桌,一个灰色的落地灯,环境极其简约,就像一个私密的聊天会所。这些场景的布置营造了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者的态度,就像节目片头陈晓楠所说的“不预设立场,也不去评判”。在演播室内没有现场观众,只有主持人和被访者,这样就给了被访者一个私密的倾诉空间,以保证情感的全部释放。《和陌生人说话》在谈话空间上给被访者一个私密的空间环境来让被访者敞开心扉,没有现场观众的干预使得被访者能够真情流露,去倾诉他那不为众人所熟知的人生经历,不仅能让节目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优势,也能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

二、谈话对象:由名人到普通人

谈话类节目最重要的除了营造一个所谓的“谈话场”,更重要的就是谈话嘉宾的选择,那些带有话题感的嘉宾就是节目的看点。以往的嘉宾无非是文娱界的明星,或者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某个行业的精英,虽然这类节目一开始可能会有很好的收视率和看点,但是由于名人资源的有限以及话题的枯竭导致很多节目都是在炒残羹剩饭,所以传统电视谈话综艺节目才会越来越没有市场。而《和陌生人说话》节目不同,谈话嘉宾的选择更加宽泛,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娱界和知名人士,而是更多地关注普通个体,普通人的故事似乎更有共鸣,更能打动人。其次,以往谈话类节目的谈话嘉宾带有明星光环,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访谈,让观众了解明星背后的普通生活,但是《和陌生人说话》节目更多的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访谈,去了解平凡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例如《鲁豫有约》有一期采访的是胡歌,胡歌是明星,观众更希望知道他抛去明星外衣下的平凡的生活,但是《和陌生人说话》不一样,《和陌生人说话》中都是普通的陌生人,这个时候受众更想要了解他们不平凡的故事。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给自己的肺写了三年信的女孩,也看到了为盲人放电影的爷爷,还有“网红抢劫犯”大力哥,以及专业抓贼的“便衣警察”冯黎明等,这些人都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人,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也分享着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生命的理解。

三、谈话内容:由娱乐到深刻

网络类谈话节目在谈话内容上也有不同。由于嘉宾选择的不同,所以谈话内容也会有区别,主要体现在由以往的八卦轶事向更加贴近生活和民众转变,谈话内容更多的是当下社会热点话题,慢慢从宏大世界观转变为普通个体,更好地履行了谈话类节目的社会责任。在《和陌生人说话》节目中所讨论的并不是宏大的家国政事,也不是名人的八卦轶事,而是身边普通人的故事。例如曾经的“杀马特之父”罗福兴,通过他的自述,我们才知道原来曾经的杀马特是留守儿童在青春期表达的一种宣泄方式,想要获得关注的一种状态,由此也带给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高雅文化,什么是非主流文化?再如为死囚写遗书的欢镜听,通过他给死囚写遗书才感悟到生命可贵,他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死囚犯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样子。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暴露出来的人性都是脆弱的也是真实的。而《和陌生人说话》的特别节目《不可说》更是深刻地讨论了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整容、丁克、癌症和暴富。这是一场两个陌生人的对话,他们可能观点不同,经历不同,也无法理解对方,甚至不能和解,但是只要说了话就有意义。这是这个节目的主题,为的就是把当下最敏感的话题放到节目中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不预设立场,也不评判对方,剩下的交给观众。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的热度更替也太快,很多时候大家聊一个话题,都是草草聊,聊完就过去了,然后更新到下一个更热门的话题。但是《和陌生人说话》的特别节目《不可说》聊的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话题,注重个人的表达,将话题聊深刻、聊透彻,给观众重新思考的机会。

四、谈话方式:由主持人到聆听者

说到谈话方式,我们不免想到主持人的角色,因为在整个谈话类节目中的谈话方式是由主持人控制的,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在传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主持人的角色是八卦问题的提问者,即在节目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串联节目,用一些吸引眼球的八卦隐私来吸引受众。在传统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要么是讲述嘉宾生活,以及拍戏时有趣的故事,要么是挖一些嘉宾的隐私来满足受众的窥私欲,并没有去探讨更深层次的话题。说到底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主要角色应该是作为一个倾听者、提问者、参与者来调动现场气氛,控制话题的方向,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发问者来主持谈话节目,显然是不够的。

在《与陌生人说话》节目中,主持人陈晓楠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更是一个聆听者,就如她在节目中说,主持人就是用你的问题像钥匙一样去打开一场谈话。在整个节目采访中,陈晓楠作为一名主持人并没有大量的台词,大部分时间她都是一个倾听者,只是在讲故事的转折点会有一两个继续诉说下去的问题,不会打断被访者的谈话,而是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每一句话,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会感受到陈晓楠的真诚。其次陈晓楠在主持中尊重每一个被访者,不管是杀人犯、同性恋妈妈还是酗酒者,她都同样以尊重的方式去对待每一个人。知名电影评论人毒sir 说:“在看这档节目时,有一个感觉,它是真的尊重镜头下的人物,这种尊重不是猎奇,不是消费他们身上的经历,是发自内心地平视对方。”在节目第一期《大力哥:从蠢贼到网红主播》的最后,陈晓楠和大力哥都笑了,他们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相互谈论着各自的经历和人生体验,到后来大力哥有些哽咽,陈晓楠用真诚和尊重抵达了大力哥内心中那块柔软的地方。陈晓楠没有以一位主持人的态度发问,而是作为一位倾听者,说到动情处与讲述人一样达到共情,也正是她对生命的敬畏,对每一个平凡人物的尊重,使得节目有了独特的魅力。

五、注重受众体验:观看方式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节目的观看方式变得更加多样,早已不再局限于客厅的电视机,各种终端设备都在成为内容的播放平台。从电视机到手机,从手机到平板电脑,又从手机投放到智能电视,只不过是将同样的内容放到不同的介质上播出。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和4G 的普及,开始逐渐形成竖屏和横屏的观看模式。据了解,智能手机用户中约94%的时间需要竖持手机,人们更愿意竖持手机进行日常生活,但是在观看视频时,却有了麻烦,需要将手机向侧边旋转90°或点击选择全屏模式,这实在不是令人舒适的体验。传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大多数都有着这样令人不适的体验,不管是iPad 还是手机等移动终端都是只能横屏观看。竖屏播放是《和陌生人说话》节目在观看形式上做出的最大创新,由此开启了中国竖屏播放时代。在这个以手机为主要播放载体的时代,因为竖屏观看时,一只手就可以把手机拿稳,符合在公交、地铁等移动场景观看的需要,拿起手机点开视频直接看,不用调转手机屏幕方向,减少了选择最适合看视频的步骤,迎合了用户的观看姿势。其次,竖屏播放还能增强交流感,将屏幕宽高比例从16∶9变成9∶16,从全屏变为竖屏的播放形式,人物居于视频的中央位置,拉近了观众与被访对象之间的距离,有面对面交流的亲近感。竖屏播放还能展现被访者细微的表情,例如罗福兴在回忆“杀马特”时代的无力感,大力哥在谈及女儿时的愧疚,这些微表情通过竖屏播放能够近距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感同身受。最后,竖屏播放减少了周边道具物品的干扰,只有主持人和被访者出现在画面中,简洁的访谈环境使观众的注意力聚焦于访谈的双方,从而能够保证观众的视点不被干涉。

综上所述,《和陌生人说话》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都体现出当下社会越来越尊重受众的需求。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发展,《和陌生人说话》这个节目率先在谈话类节目中做出适应时代的改变,既吸取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成功经验,又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网民的需求。《和陌生人说话》作为网络谈话类节目的一颗新星,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它遵循网络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进行创新,为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竖屏被访者类节目
横屏与竖屏混合视频的创作方法初探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浅析竖屏影像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竖屏时代,如何以竖视频的形式讲好新闻故事
竖屏剧将是视频网站争夺的新领地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