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中身份建构的语用研究

2019-02-20 09:38赵子鑫
视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绿皮书托尼黑人

□ 赵子鑫

一、引言

电影,作为艺术与工业的结合体,逐渐成为不同观念、文化等多维度因素传播的土壤。电影由多个典型的语境化场景衔接构成,其人物的身份建构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身份观由本质主义向社会建构主义的转向,身份研究转向关注其依赖于话语的、动态的社会属性。Hecht提出身份交际理论,指出身份本质上是一个交际过程。Simon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提出身份的自我层面理论。Bucholtz&Hall认为身份即是个体的社会定位,并提出身份分析原则:浮现、定位、指示、关系和部分原则。谷小娟在对语言与身份研究的文献梳理中总结出包括变异、社会心理、语用行为、批评话语分析等多个研究视角。话语在身份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加深,身份研究成为语用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陈新仁于2008年提出语用身份。另有学者开展商务会话中的身份研究、学术会话中的语用身份等实证研究,但影视作品的语用身份研究仍属少数。

二、理论框架

语用身份是指社会身份在具体语言交际中的呈现,即说话人在话语实践中所呈现的身份与当下所涉及的对方身份。语用学视角对于身份研究体现了交际者在话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动态语境做出的能够推动交际目标实现的选择。

作为动态语境中被激活的社会身份,语用身份的交际依赖性和话语建构性两种属性强调了身份建构在话语实践层面上的起点、过程和重点。动态选择性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随着语境化的交际情境、目的、对象的改变,交际主体所建构的语用身份也随之动态调整。语用身份的交际资源性旨在说明在具体的话语实践中,身份作为一种社会符号能够激活其隐含的社会资源,从而服务于交际主体当下的交际需求。基于Tracy话语实践类型和Verschueren对语言选择的层次划分,陈新仁指出语用身份建构的宏观层面主要涉及语码、语体、语篇特征、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微观层面包括言语行为、称呼语、语法、词汇短语、语音特征和副语言特征。本文基于语用身份的理论框架,分析《绿皮书》中两主角多重语用身份建构的原因和差异,探究语用身份之间的异同如何影响两人之间矛盾的变化并推动剧情的发展。

三、语料分析

《绿皮书》自2018年上映,斩获金球奖和奥斯卡等多个奖项与提名。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牙买加裔钢琴家唐·谢利在筹备前往深南部保守地区的巡回演出时,雇用一名司机托尼负责巡演路程的接送工作的故事。其情节发展以《绿皮书》为线索,伴随着两人的试探、磨合、争执与熟悉,旅途纵然有波折,但也顺利告一段落。

剧中两人多重语用身份构成多个范畴的分野,从而引发两人关系中矛盾的产生与消解。两人的身份建构一方面属于微观层面的语用资源,同时在宏观层面推动剧情发展。

(一)两主角关系演变进程中的语用身份建构

唐和托尼的关系在全剧伊始由经济关系建立起来,在片尾却成为亲密好友。究其原因,两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共同的经历和相互间了解使得彼此的态度发生转化,这些转变也体现在彼此话语实践层面的语用身份上。

在面试时,唐问到托尼是否对为黑人工作感到困扰。托尼目光躲闪地说道“No.Just the other day me and the wife had a couple of colored guys for drinks.”事实上那只是两个黑人修理工。托尼发现妻子给他们倒了水后,愤怒地将杯子扔进了垃圾桶。托尼为面试成功虚构了非种族主义者的身份。首次结束演出后唐来找托尼,托尼只对他的玩伴说:“He ain’t my boss,I work for the record company.”托尼再一次虚构身份表示自己为唱片公司工作,也反映出他的种族主义者身份。

唐所建构的身份体现出他刻意保持的情感距离和恰当的工作关系。一次争执中,唐表示:“I need you to stop it with your phony altruism and concern for my career.”这表明他明确地建构了两人带有心理距离的同事身份。唐认为托尼的关心和面试时的虚假身份如出一辙。由此,这一阶段两人建构的身份实质上反映出了两人关系中的歧视与利益。

然而,随着两人对彼此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距离也在缩小。托尼在观看了唐的表演之后,给妻子的信中说唐弹奏时不像是黑人,而是天才。旅途中,托尼的朋友为托尼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这使得唐误以为托尼要退出巡演计划。两人在澄清误解后,如同老友一般谈心。托尼表达了对唐的赞赏。这也成为两人关系的转折点,进而影响着两人后续话语实践中的身份建构。

(二)社会背景的分野

两人社会背景的不同体现在诸如受教育程度、行为规范、社会地位的各个方面。这些因素在话语层面建构的语用身份引发彼此间的诸多矛盾。

两主角因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身份建构表征为两人的诸多矛盾。旅途伊始,唐试图劝阻托尼不要在车内吸烟:“Could you put out the cigarette please?”唐运用了“could you”和“please”的委婉表达方式,托尼反而答道:“Smoke’s going into my lungs.I’m doing all the work here.”一应一答间,两人的话语实践建构起受教育程度差异的身份。

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两者遵循着不同的行为规范。当托尼给唐分享炸鸡时,唐说道:“I prefer not to get grease on my blanket.”托尼几般劝诱后,唐答道:“Do you have plates?Or Utensils?”托尼对于唐的繁文缛节万般无奈,暴躁地说道:“Bah fongool!Eat it with your hands.”对于托尼来说,吃炸鸡这件事直接用手是理所应当,唐却不以为然。两人遵循的行为规范究其根本来自于其社会身份的差异。

上述因素也共同塑造了两人与他人意见相悖时的身份。影片开篇便出现一则打架事件。托尼与顾客发生争执便不由分说地制服了对方。第二场演出开始前,场地工作人员没有按照合同准备钢琴,托尼再一次大打出手。两件事例都建构了托尼用暴力解决事端的身份。

然而,当两人在旅途中遭遇种族主义者警察并被其逮捕入狱时,唐通过私人关系解决了这起乌龙事件,并告诉托尼:“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对待突如而来的事端,两人建构起的践行不同行为规范的身份是两个角色诸多矛盾的又一分野。社会背景的分野体现出两人多重身份的相悖,并最终导致两人矛盾的激化。然而,两人矛盾的消解却来自于黑与白的分野。

(三)“黑”与“白”的分野

对于观众而言,60年代唐的黑人身份无疑预设了其社会边缘人群的身份,托尼作为白人则是主流群体。然而,唐的学识、人脉、社会地位等诸多因素以及托尼在社会底层的艰辛生活似乎又与这一假设相矛盾。

托尼在行程中播放着黑人音乐家的乐曲,唐很喜欢便询问起来。托尼却疑惑道:“You never heard of Chubby Checker?…Lil’Richard,Sam Cooke,these are your people!”托尼因为唐与这些音乐家两种维度的相似性而预设其圈内人的身份(in-group membership),事实上唐却并不了解这些黑人创作者和这些音乐,也不认同托尼对他预设的黑人身份。然而,两人之间黑与白的分野,并不仅仅在于托尼对唐黑人身份的预设。这一分野同样体现在托尼在遭受种族主义者的歧视后对托尼施加的控诉。

语境:在唐演出中场休息时,主办方因种族歧视而拒绝唐使用洗手间,唐执意返回住所如厕。返回的途中,驱车的托尼和唐各有愤懑而发生争执。两人争执过程中,唐将托尼与白人种族主义者等同,控诉自己所遭遇的不公。而托尼并不承认唐对自己建构的白人圈内人身份。为消解唐所预设的听话人身份,托尼通过“我和第二大道的犹太人都比和这些乡巴佬的共同点多”所建构的语用身份包括两层含义:托尼属于意大利裔,通过建构与纽约的其他社群的圈内人身份强化对唐预设身份的不认同态度;用乡巴佬来称呼第三方,指出60年代北方工业文明与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分野,凸显了双方身份的差异,而这种社会背景也是矛盾的根源。

两人对彼此的种族身份预设多次引发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而究竟谁更“黑”的争论也随之而来。他们途经种族隔离的日落城时,托尼因警察的歧视性称呼而出手伤人。唐最终通过美国时任司法部长解决了该事端。唐对利用私人关系的不齿与托尼获救后的沾沾自喜再次引发两人的矛盾。

T:You don’t know shit about your own people!What they eat,how they talk,how they live.You don’t even know who lil’Richard is!I know exactly who I am.I’m the guy who’s lived on the same neighborhood in the Bronx my entire life,with my mother,my father,my brother,and now my wife and kids.…You live on top of a castle.I live on the streets,you sit on a throne.So,my world is way more blacker than yours!

D:Yes,I live in a castle!Tony.Alone!And rich people pay me to play piano for them,because it makes them feel cultured.But as soon as I step off that stage,I go right back to being just another nigger to them.

两人的争论实质是对双方身份的界定。唐预设两人的种族身份,表示托尼应当承受警察的无理称谓。托尼却不以为然。托尼表示唐的社会地位和普通黑人社群毫无关联,以此反击唐的控诉,其次通过叙述自身背景信息将自己的身份建构为比唐更“黑”的个体。唐再次回绝托尼对自己建构的社会上层身份,自己不过是富人故作文化姿态的工具。两人的对话最终建构了双方同属社会意义上的“黑”人身份。

贯穿全片的一条重要线索就是两人的关系变化,一方面因两人社会背景的差异而建构的语用身份成为两人矛盾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两人本质上的社会边缘群体身份最终消解了两人的矛盾并成为改善两人关系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在身份研究历久弥新的今天,身份与话语实践之间的联动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以语用学视角的身份研究为理论框架,分析《绿皮书》中主要人物唐和托尼身份建构在话语实践层面的具体表现,解读身份背后的形成机制和意义建构,从而在更深层次探讨本片的艺术手法。唐与托尼的屏幕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编。两人在不同身份建构与切换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两人的关系在这些矛盾的产生与消解中发生了逐级变化,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这部作品所反映的黑人音乐家和白人司机两个人物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阶级),实质上却同属社会意义上的边缘人群。由此,影片最终指引观众体悟边缘群体的脆弱,反思社会赋予每个个体的责任,弘扬心中的公平与正义。

猜你喜欢
绿皮书托尼黑人
托尼找马
与孤独作战 喝一碗《绿皮书》煲的“鸡汤”
理发师托尼
碰瓷的绿皮书
黑人谈河流
我想自己做
夜半花
像命中注定,唐和托尼同年去世,才有了《绿皮书》
托尼逃跑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