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莉莉
法国《电影手册》影评人奥利维耶·乔亚尔非常欣赏贾樟柯的电影,他认为:“这位导演其实试图让自己成为自1980年代起经济改革引起社会变更的见证人,从最平凡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取材。面对中国的社会现实,他采用的方法是直接的,有时甚至是纪录片式的,他忠于巴赞式的电影现实主义观点。”①从早期的“还乡三部曲”到《天注定》《山河故人》,贾樟柯一直在用纪实的影像关注着家乡,记录着变革时期的中国社会。
《江湖儿女》延续了贾樟柯一贯的纪实风格,拍摄地点还是在山西,还是以煤矿为背景,观众看后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本片主要讲述了巧巧(赵涛饰)和斌斌(廖凡饰)十七年来从相爱、分手到重逢的故事,分为三个时空段落:大同(2001年)——重庆奉节(2006年)——大同(当下),在时空和结构上是三段式的,和《山河故人》一样。贾樟柯的电影在空间上几乎都离不开迪厅、卡拉OK和煤矿,这些场景观众在《小武》《站台》《任逍遥》《山河故人》《天注定》等影片中都多次看过。
《任逍遥》中赵涛饰演的人物也叫巧巧,该片中也有一个斌斌,巧巧的男朋友也是黑社会的大哥,巧巧咬男朋友的桥段和《江湖儿女》中的几乎一样,巧巧从河坝走过时穿的衣服、造型也和《江湖儿女》中的一样。《江湖儿女》在重庆奉节的那场戏,巧巧的造型与《三峡好人》中的沈红几乎一样,《三峡好人》中也有一个郭斌,两部影片都是赵涛饰演的青年女人不远千里去奉节寻夫,都以分手告终,在这两部作品中,赵涛都看到了夜空中的UFO。再比如,《站台》中也有一个在煤矿工作的三明,做生意的二勇。贾樟柯作品中赵涛饰演的角色几乎都是没有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执拗坚强的女性。本片中的一首歌曲《浅醉一生》在《小武》中曾出现过。所以,《江湖儿女》更像是贾樟柯以往作品的混搭,又像是以往作品的续集,抑或是向以往的作品致敬。
贾樟柯一直在用影像记录和反映时代的变迁与社会变革,他的电影偏向于纪实风格,喜欢手持摄影机实景拍摄,使用自然光线、方言和长镜头,影像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感和非常强烈的真实感。
本片使用了一些以往的素材,这些镜头是贾樟柯的创作团队在创作《任逍遥》《三峡好人》《东》等作品时在山西、重庆奉节等地拍摄的。据本片的录音师张阳介绍,在影片开头,贾樟柯将创作《公共场所》时拍摄的公交车上的片段与本片中巧巧在公交车上的片段剪辑在一起;在三峡剧院演出的那一场戏,舞台上歌手演唱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是早期拍摄的影像,而台下观众的镜头是这次拍摄的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些纪实性镜头成为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是无法替代的时代记忆。本片还用了很多以前录制的声音素材来表现时代感,比如在大同的棋牌室、迪厅、KTV等场景的音乐都是录音师张阳以前在大同录制的。
贾樟柯喜欢用长镜头表现拍摄对象的真实生活、环境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几乎他的每部电影中都有一个超级长的经典镜头。例如,《小武》中小武在梅梅的寝室,两个人并肩坐着谈天说地,用了一个6分多钟的固定长镜头表现两个人朦胧的爱情。《任逍遥》中巧巧与乔三在演出专用车上发生争执,巧巧想下去找小济,被乔三阻拦了11次,最终巧巧还是下了车,这一段用了一个2分半钟的长镜头表现巧巧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江湖儿女》中,表现巧巧和斌斌在奉节重逢的那一场戏用了3个长镜头,其中最长的一个接近10分钟。两个人重逢时氛围很尴尬,郭斌有了新女友,一直找各种理由躲避巧巧,巧巧的内心波澜壮阔,却又竭力地控制着情绪,9分多钟的长镜头非常震撼人心,把斌斌的绝情、巧巧对斌斌的深情以及分手时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贾樟柯不喜欢戏剧化的叙事,更倾向于影像的纪实和记录功能,喜欢从平视、客观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变革时期底层人物的生存境遇。贾樟柯的作品一直在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流露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例如,《小武》中的梁小武是农村出身的小偷,偷窃被抓后警察把他铐在电线杆上,让路人围观他,没有人顾及他的尊严;《站台》中的城镇青年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想摆脱小地方闭塞的生活却又无能为力;《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是煤矿工人,在奉节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妻子,但是为了赎回妻子,他只好又回到煤矿从事危险的工作;《山河故人》中的梁子是煤矿工人,后来得了不治之症,涛被前夫抛弃后一个人孤苦到老;《天注定》中的几个青年都生活在底层,迫于生计走上了犯罪道路,还有一个选择了自杀;《江湖儿女》中巧巧的父亲所在的煤矿即将破产,斌斌看似威风凛凛,但是一场事故后他的位置就被取代。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和沉重。”③贾樟柯对底层的关怀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他在电影中关注人物内心的痛苦及其根源,关注底层人物的尊严。巴赞认为:“‘新现实主义’首先不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其次才是一种导演的风格吗?而这种风格的基本特点不就是在展示现实时不显行迹吗?”④贾樟柯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是基于人道主义的真实。
贾樟柯非常喜欢流行音乐,擅长用音乐来表现岁月的变迁,几乎他的每部作品都有很多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的歌曲。比如,《小武》中的《心雨》《大花轿》《天空》《选择》;《站台》中的《希望的田野》《我的中国心》《美酒加咖啡》《站台》;《山河故人》中的《珍重》《gowest》,等等,这些音乐激起了观众的很多回忆和怀旧情绪。《江湖儿女》中也出现了很多有时代标识的音乐,比如,《永远是朋友》《浅醉一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男儿当自强》《潇洒走一回》,等等。音乐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影片的主题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例如,影片开头的歌曲是《男儿当自强》,“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正是斌斌的理想;麻将馆内斌斌等人正在打麻将,背景音乐《永远是朋友》强调了斌斌和弟兄们的关系;巧巧来奉节寻找斌斌,得知斌斌有了新女友后落寞地走在人群中,广场上一个歌手在深情地唱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巧巧和斌斌正式分手后,她在剧场里再次听到了这首歌,音乐很贴切地揭示了巧巧内心的痛苦。
贾樟柯非常擅长运用声音叙事,有时会通过画面与音响、音乐和人声的对比形成隐喻。例如,《任逍遥》中,小济偷东西被抓,背景音响是彩票中奖的消息;巧巧咬男朋友乔三,下一个镜头的背景音乐是《女人是老虎》。《三峡好人》中韩三明和小马哥的手机铃声分别是《好人一生平安》《上海滩》,暗示了两个人不同的人生观和结局。《江湖儿女》中巧巧、斌斌和兄弟们一起喝“五湖四海”,背景音乐是《浅醉一生》,“尽管想拥有但却只能期待,始终只醉在心里,丝丝期望渐飘渺……”,歌词似乎在隐喻巧巧和斌斌的结局;巧巧的父亲通过广播控诉宏安矿领导的腐败行为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并试图动员煤矿的职工一起努力挽回煤矿的损失,但是画面上的矿工都是一副无动于衷、事不关己的表情,声音和画面的对比揭示了煤矿衰败的原因;再比如,影片中巧巧在奉节坐船时背景游轮的声音,导游用高音喇叭解说的声音:“大家注意看两岸,从今年的9月21日开始,三峡库区将进行156米蓄水……再过几年,您如果有机会再次光临三峡,这里有一部分美景将成为水下遗迹……”声音交代了时代和环境的特点,拓展了电影的叙事空间。
在电影市场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贾樟柯保持独立的风格,坚持用电影记录和反思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引发观众的思考,贾樟柯的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责任感和担当。
注释:
①谭笑晗.法国《电影手册》杂志华语电影批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②姚远.对真实的追求——与张阳谈《江湖儿女》的声音设计[J].电影艺术,2008(06):154-156.
③贾樟柯.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1.
④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