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仪式观看“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中的仪式构建和价值共享

2019-02-20 08:30:17
视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认同感仪式

□ 江 辉

一、重新赋予歌曲媒介符号以文化记忆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发行于1985年,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曾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的爱国主题歌曲。该歌曲以第一人称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表达了个人对祖国恒久不变的情感。作为一种媒介符号,歌曲的真正价值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对时代的推动作用。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认为,任何具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确切地表示出其意义,人们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去理解符号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涵义。因此,《我和我的祖国》在建国70 周年这一特殊的社会情境下,便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记忆和新的情感意义。当人们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深情和浪漫仿佛让人跨越了空间维度,置身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内,亲手抚摸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感受着祖国母亲大海般的依托。《我和我的祖国》在新时期通过多元媒介的诠释、赋予和重塑,在网络上形成规模庞大的媒介景观。

二、“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中的仪式构建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新京报“我们”视频面向全国征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作品,截至2019年9月30日,#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微博话题已拥有7.6万的讨论量,国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大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河北大学等多家单位纷纷跟随响应,通过快闪活动向祖国致敬。“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富有正能量的仪式活动,当被上传到网络与他人共享时,便形成了仪式活动的传播。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认为,传播不仅是简单的传递,更是一种仪式,是人与人的互动和众人参与的狂欢。当受众观看视频时,分享的不仅是信息,更多的是意义,而分享的过程也是唤起信仰的过程。因此,“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所打造的传播仪式正如一种以共同体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从而形成“共情”的神圣“典礼”。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场“典礼”是如何进行仪式构建的。

(一)由平凡人物营造认同感

仪式是由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加以组合构建的,从而达到意义空间的共通和一致,因此,在快闪视频中所运用的人物符号是极为重要的。在每一个“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中,都能看到许多普通百姓和劳动工作者的身影。例如河南汝阳宣传部的视频中,加入了在清晨打太极的老人、晨跑的年轻人,以及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交警等普通劳动人民工作的画面;在甘肃消防拍摄的视频中,有许多消防战士兢兢业业、不畏辛劳地服务人民的场景;在多所大学拍摄的视频中也穿插了学生们上课、看书、运动的场景……这些平凡人的镜头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生活工作的点滴缩影,伴随着浓浓的“烟火气”,与每一个观众有着相同的符号表达,唤起了观众的“同理心”,营造了强烈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会随之形成相似的心理场域,在之后的传播中为信仰的共享形成铺垫。

(二)在活动现场塑造仪式感

在每一个“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的活动现场,虽然表演时间短暂,但却达到了充满艺术效果的震撼,这要得益于活动中的仪式感塑造。譬如在河北大学的快闪活动中,演唱者身穿着印有“河北大学”字样的服装,手里挥动着五星红旗在教学楼前齐声歌唱,随后吸引着路过的学生纷纷驻足加入;在国防科技大学的活动中,演唱者统一身穿军装,围绕于巨大的国旗周围,并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了敬礼的手势;而在广州白云机场,表演者们则是身穿特色民族服装,以新派国乐RAP+粤剧的全新方式惊艳亮相,周围旅客纷纷被感染,挥动手中的国旗共同加入表演。可以看出,每一个快闪活动不仅是简单的合唱,而且充满了各具风情的仪式感,在每一个活动现场,仪式行为者通过不同的行动、姿势、舞蹈、演奏等表演活动和对群体、场景的安排,构拟出一个有意义的仪式情境,最后通过集体合唱这样一种凝心聚力的方式,达到表演者和观众的互动融合,在相同的情境中共同完成这场“仪式”,达到心灵的融合与共鸣。

(三)在传播过程形成互动感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移动平台的分享、传播过程中,吸引了广大受众主动参与,许多网友在#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话题下进行转发、评论,抒发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祝福。以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的快闪视频为例,其目前已拥有1.1 万的转发量,视频观看次数达76.4 万次。在无数次的传播和互动中,便会产生柯林斯“互动仪式链”下的结果,即在群体团结下,无数个人情感能量进行汇聚升华,从而形成了“神圣”的群体符号以及维护、尊重群体符号的道德感。因此,在新中国70 华诞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激发出人们心底对家国的深沉爱意,大量受众在传播中互动,从而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同样的文化信仰和民族情怀下,每个人都是14 亿华夏儿女的一员,形成了高度团结感。

三、仪式传播中的价值共享

“传播的仪式观”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人类传播活动(或现象)中那些隐喻层面问题的阐释①。人类所有的传播活动之间,都充斥着各种符号,每一个符号都有其象征意义,而音乐符号之所以有被传播的价值,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意义即为符号的所指。在“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中,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是最重要符号,其所蕴含的便是祖国和每一个中国人不变的情感和人们对祖国的真诚歌颂。当这个符号以快闪这种仪式化的形式传播时,其意义便会在人群、社会中形成价值共享。

(一)情感能量的共鸣与凝聚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唤醒某些观念和情感,把个体归为群体②。因此,“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为受众建立国家认同感提供了象征符号和独特的实践行为,这种爱国歌曲通过仪式的表演,起到了沟通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用。譬如视频中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百姓幸福的笑脸、新中国的盛世美景、人们对祖国母亲的高声歌颂等,都让受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仿佛自己也在快闪现场,与同胞共同歌唱。此外,网友纷纷通过评论“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我爱中国”等字样来表达爱国之情。因此,当受众在观看、传播、互动的过程中,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也在被他人的情感所感染,相同的情感汇聚成海,让情感能量得到了强烈的共鸣和凝聚,更加强了国人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和理解。

(二)主流价值观的推动与升华

在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否得到广泛的传播关系到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多元文化齐头发展的今天,如何对主流价值观进行更好的传达与表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无论从内容形式到传播途径,都营造了主流价值观传达的仪式感,既表现了社会风尚,又将时代气息融入其中。快闪活动作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触发集体记忆,在社会范围内引发群体的情感共鸣。因此,将爱国歌曲以快闪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定位了以家国情怀为基底,中华文化为内涵的社会框架,将主流价值观进行了推动与升华。此外,在“我和我的祖国”快闪里富有仪式化情节的设计,无形中让受众感受到新中国70年来的栉风沐雨和峥嵘岁月,以及文化、文明的崇高,唤起人们保家爱国的强烈责任感。

四、结语

人们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经过仪式化的构建、传播后,其意义得以最大化扩展和表达,同时,快闪的活动形式也成为宣扬和传承爱国情怀、强化主流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中,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让人们参与到仪式空间并产生情感认同,共同为祖国母亲庆生,不忘历史,感恩盛世。因此,“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的成功举办与推广,对于今后通过多元形式来表达、传播以及宣扬主流价值和构建国家认同感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郭建斌.如何理解“媒介事件”和“传播的仪式观”——兼评《媒介事件》和《作为文化的传播》[J].国际新闻界,2014(04):6-19.

②[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认同感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仪式感重要吗?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纪事(2019年2期)2019-02-12 09:12:56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琴童(2018年11期)2018-01-23 11:34:08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Talking strategies
《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
党史纵横(2014年11期)2015-01-27 10:07:22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