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聪
(第一师十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阿拉尔 843306)
我国农业全面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农业收割机高达100万台以上,与2006年相比,增加102.5%左右,灌溉机械1200万套以上,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60.5%左右,机械化农业工具每年都逐步递增,有利于农民机械化作业[1]。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开展了多项扶持政策,例如购买农业机械的相关补贴,鼓励农业机械化种植和收割,玉米为主的农作物面向机械化方向转变,渐渐脱离传统的耕种方式,为农民种植玉米、水稻等提供了便捷服务,拓展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途径。
虽然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农业种植工具[2]。国家研发了农业设备,而购买该机械需要大量资金,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购买一台机器都成问题,因此限制了部分农民种植玉米和水稻的工作效率。并且现有农业机械种植、收割以及运输速度缓慢,一时间很难一步到位的完成机械化作业。
农业机械化深入农业领域,影响农村地区的发展,但是农民文化水平有限,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农业机械操作,而且针对农业机械操作注意事项一概不知,极大影响操了作机械的速度以及使用效率。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大力扶持农民参加机械使用操作,对维修机械,保养机械应给予详细的讲解,帮助农民熟练运用机械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农业机械分为小型农机和大型农机两种,小型农机适合分散作用,大型农机适合大规模作用[3]。不少地区农民选择小型农机作用,针对大规模的作用并不合适,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欠缺,规模大小影响农机型号的选择,农民必须根据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农机工具。例如:大型农机应用于集约化农场种植,范围大,工作效率高,提高农业种植和收割速度。
精准扶贫的策略之一是普及农业机械化生产,落实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农业机械工具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农民了解机械知识,掌握机械维修方法,学会合理使用机械工具,为农业的生产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政府部门为了农民了解更多的机械化知识,可以邀请技术人员指导使用农业机械作业,讲解机械工具使用的注意细节,带领农民田间地头做实验。此外技术人员每月一次下乡活动,加强农民对机械工具的重视,一一解答农民使用器械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农民。例如:在博兴县,鼓励农民在农业机械化学校学习新型拖拉机和收割机知识,了解农业机械操作规范,如何检测机械故障等,针对不同的种植地区,如何深松土地、耕作以及化肥量多少为宜。鼓励当地的农民都主动参加培训,学习到农业机械化安全操作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少地区,农民的致富意识淡薄,对贫富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阶段,首先要调整农民对致富概念的全新认识,让广大农民理解脱贫致富的道理,唯有努力奋斗,才可以加快致富的进程。目前,农民可以通过机械化作用,提高玉米和水稻种植和收割速度,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工作,例如:进城务工,结束农活期间可以到大城市打工,获取额外的劳动收入,进而提高生活水平,为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从事农业工作,离不开机械化工具,政府加大农机扶持力度,可以帮助农民缓解购买农机压力,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民可以购买需要的机械化工具,便于从事农业活动。其次,为农民提供购买农机方案,制定合理明确的计划,定时发放农机补贴,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发挥农机工具的重要作用。
农村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农业机械化工具可以满足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需求,同时也应做好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机机械化工具更新换代快,国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针和策略,引导农民对新技术的掌握,精准扶贫政策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在农业抗旱期间,政府安排相关的技术指导人员为农民讲解灌溉问题,亲自到田间地头落实玉米灌溉,引导农民实施保湿措施,提高农业种植收益。此外,加强对农民使用农机设备的监管,合理的农机补贴,才能更好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助力产业精准扶贫,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落实农业机械化培训工作、增加农民致富信念、政府加大农机扶持力度、落实农业机械化服务四个方面策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有效的帮助农民早日实现脱贫生活,有利于实现城乡地区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