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同时,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进入Web2.0以来,受众的选择不再局限于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局限于央视和各大卫视定点播放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搜索、网络点播,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出现更是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递共享方式。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一个娱乐喧哗的时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相声,作为一门传统的语言艺术,起源于清朝末年。传统的相声段子类型多种多样,大多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古代的神话传说、名人的历史典故等。在北京“德云社”这个相声品牌树立之前,相声行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可谓是停滞不前。各种小剧场、茶馆里的相声演员们用同一个相声接待一批又一批不同的游客,相声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不景气。一张方桌,两位演员,容纳数十名观众的小园子,已经和发展越来越快速的社会、当下人们追逐的时尚潮流不相适应。抑扬顿挫的太平歌词、倒背如流的贯口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追求。相声这门传统的文化艺术渐渐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关键路口。
现代传播,简言之就是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多媒体早已不仅是一个词汇,而且是一种现象。在这个万物皆媒的时代,信息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纷繁复杂。受众的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搜索。现代传播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若固守其中,终会为其所困,但若借力扬帆,必能遨游天地。因为现代传播是催化剂,它促进了中国人对传统的追寻,以此为契机,传统走出了神圣殿堂,开始进驻寻常百姓的心中。
传统文化如果能够很好地借助现代传播这一平台,将文化经典转变为视听结合的形式,就会将精髓传递给更广大的社会受众,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德云社”相声团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好地利用了现代的传播技术手段,在品牌初成时,采用大流量轰炸推广,通过电台录音、媒体录播等形式,将其覆盖范围从小剧场扩散至北京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和许多成功的案例相似,“德云社”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德云社”成立于1995年,曾名为北京相声大会,2003年后改为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名字——“德云社”。其实“德云社”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06年前后,随着“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郭德纲的成名,让更多受众关注到已经逐渐没落的传统相声行业,原来还留有一丝生机,还有一个名为“德云社”的传统艺术团体坚持传承着这份文化艺术。郭德纲、于谦二人凭借《我这一辈子》《我要上春晚》《我要反三俗》等一系列小人物、接地气儿的相声表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由此也不断地强化了“德云社”这个品牌形象。此外,“德云社”无论是商演还是小剧场表演的相声,不仅传承演绎了传统的经典相声段子,还在其中结合时事热点、演员人物故事等素材,融入新的“包袱”,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展现老一辈艺术家留下来的财富,还能更好地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炒热现场气氛,使表演效果最佳。
近年来,始终坚持小剧场表演的“德云社”借助新媒体技术,不仅满足了现场的观众,还满足了屏幕前的大众。Bilibili、优酷、新浪微博……各种网络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来自现场观众自发录制的视频,供网络用户浏览观看。这种线上线下相呼应的方式深得大众网民们的喜爱与支持。这让“德云社”“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的要旨更加深化。并且大范围的互联网传播,让受众的覆盖范围大大超过小剧场实际的观众人数。这样的传播手段,使“郭德纲”“德云社”的品牌形象传播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人心。
当然,任何事物的前行都离不开“发展”二字,“德云社”能有今天的品牌效应和成就绝不是单靠郭德纲一人的名气,还有他众多的徒子徒孙。“德云社”作为传统相声的代表,在创建初期就按照旧时的戏班坐科方法,遵照创社元老张文顺老先生定下的“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家谱排字,每四年一科,所有科均为同辈。
目前的“德云社”徒弟已经排到了“霄”字辈儿,团体发展有四百余人,其中不乏有已经成名成角儿的。除了郭德纲、于谦这对黄金搭档,还有岳云鹏、孙越,郭麒麟、阎鹤翔,烧饼、曹鹤阳等观众所熟知喜爱的“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这些徒弟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在表演相声的同时也向观众们展示了更多传统艺术和现代时尚的结合。不仅有京剧神童陶阳表演的老生、儿徒张云雷呈现的太平歌词这类传统的艺术形式,还有“堂主”孟鹤堂擅长的B-Box、烧饼带领五队队员一起展示的街舞等众多“花样”都出现在了“德云社”的相声舞台上。
观众作为相声演员的“衣食父母”,毫无疑问是“德云社”发展前行中最重要的力量。“德云社”发展到今天,培养了一批真心喜欢相声,喜欢郭德纲、德云社的“钢丝”,有了稳定的演出市场。每年的9月份,德云社还会在北京开办“钢丝节”的相声大会,来回馈粉丝。
而今,无论是借助抖音火起来的张云雷、早先活跃的岳云鹏,还是刚刚参加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的孟鹤堂等,在新浪微博、抖音、Bilibili等线上平台都拥有着大批稳定的粉丝后援团队。而随着“德云社”的发展,常年累月活跃在小剧场的演员们,也有了一部分较为稳定的粉丝支持。这一点离不开师父师兄的提携,也离不开现代传播、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让剧场之外、屏幕之外的受众也能领略到“德云社”不同的风采。并且近年来“德云社”的观众粉丝群体也在不断地变化,早期的粉丝观众多为中年人士,而借助微博、抖音等平台火起来的相声演员,拥有的粉丝团体则较为年轻。现代技术也使“德云社”的粉丝覆盖范围不断地扩大延伸。而“德云社”相声团体为之带来的表演也变得越来越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受到年轻新一代人的追捧,焕发出新的生机。
“德云社”作为传统的艺术团体,自发展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但相声行业市场在“德云社”的努力下确实有了复苏的征兆,老一辈传统艺术家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有了新人继承学习,同时也得到了一大批热爱听相声、喜欢相声的粉丝们的支持。在“德云社”的传播影响下,年轻人能聊评书、哼唱太平歌词、懂得什么是京韵大鼓,已然是很大的进步。
相声这门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与现代传播技术的结合。只有利用合理的传播渠道,迎合当下的观众娱乐需求,才有可能实现取时代之精华,去历史之糟粕,符合时代的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