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
——以《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例

2019-02-20 06:58王世欣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媒介大会

□ 王世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底蕴,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学术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虽然各界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传统文化想得到更好的传承,就需要有创新的传播方式。电视是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文化传播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赏析,学习我国优秀诗词文化,从古人的诗词中陶冶情操,得到启发。该节目既得到了很高的收视率,也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

一、现代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

拉斯韦尔著名的传播“三功能说”中明确提出了媒体也有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现代媒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

(一)提升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媒体每一次的传播活动都是在向受众传递信息,可以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在传播文化方面,媒体的这一功能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国宝档案》和《中国诗词大会》这种文化类的节目,受众能够系统地了解到类似诗词、国宝文物等领域的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也能增加和周围人的谈资。大众传播不能决定人们的具体看法,但能够通过议程设置让受众接触到媒体想要传递的内容。受众通过接收媒介传播的文化知识,不仅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而且通过媒介传播的文化知识建构了文化认同。

(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功能”表明大众媒体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五千年的文化有着厚重的底蕴,要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就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会存在生涩难懂的地方,凭借受众自己搜索资料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现代媒体在传播传统文化时通常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之后才传递给受众,让原来晦涩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降低传统文化的准入门槛,使传统古文化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传统文化,这就使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提升国民文化自信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动力。在当今的世界大环境中,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日渐激烈,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欠缺,西方价值观正在“入侵”青年人的精神。通过现代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让国民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从而产生文化自信。例如媒体对国外孔子学院建立的报道让更多的人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逐渐树立起了民族自豪感。五千年文明有许多需要继续探索的部分,只有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才能激起受众探索的欲望,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中国诗词大会》传播功能分析

(一)提升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吸引了各大媒体平台和观众的注意力,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满了对节目设置、内容、主持人等方面的讨论,有数千万网友参与了这类话题。这一文化类的节目能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如此高的热度,证明我国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大的魅力,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到了我国的诗词文化,提升了诗词文化的关注度。还有许多主流媒体也纷纷发声响应这一节目,为该节目制造了更大的声势。

(二)满足受众的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表明,个体使用信息是为了获得满足感,有着自己的特定需求,受众处于主动的地位,即获取信息目的的达成和人们对于媒介的接触不是盲目性的,而是依据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加以选择。《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满足了受众对于文化的学习需求,达到了共赢的受传目标。节目围绕受众对中国诗词文化的需求提供文化信息,受众虽然不能通过电视完全了解诗词,但是也满足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追求,进而对节目产生好感,产生一批忠实的节目受众。

(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在强调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关乎中国梦的实现。提升文化软实力自然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前几年我国媒体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让我国传统文化一直没有展现魅力的机会。《中国诗词大会》十分注重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在节目中邀请了国外友人,他们十分热爱中国的古代诗词,这让更多外国人关注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现代媒体传播启示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媒体肩负着这一重要的传播责任,我们可以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看到国民对于传统诗词文化的热爱。那么,其他传统文化也需要通过现代媒体传播出去,我们需要探寻更好的传播方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全媒体传播

全媒体指媒体的内容、功能、渠道层面的融合,注重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电视节目,它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电视,但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受众已经不满足于电视传播的信息。因此《中国诗词大会》也开展了全媒体传播模式,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播,以提升节目的知名度。例如节目开通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用来参与节目的讨论,回答网友的问题,在节目播出前发布节目消息来吸引受众关注。预告片能吸引爱好诗词的网友去观看节目,在官方账号上还推出了诗词推荐的板块,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全媒体传播的方式是内容得到更好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他文化在传播时,可以借鉴这一方式。

(二)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加强与受众的互动,相当于让受众也参与了节目的制作,提升观众对节目的兴趣度。《中国诗词大会》走的是大众化道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题目主要选自中小课本中的内容,涵盖多种诗词类别和主题。观众熟悉度高,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参与感。百人团的人员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实现了与观众群的深度互动。在节目当中,场外的观众也可以参与答题,实现了和受众的深度互动。

(三)注重话题的引导

电视媒体注重的是内容的制作,但在提高收视率方面,还得借助网络和移动媒体。《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二月份刚刚结束,冠军是北大博士陈更。在最后一期节目中,陈更与中科院的孙晓婧进行了最后的PK,甚是精彩。节目结束后,微博中便发起了#神仙打架#的话题,用来形容两人的对决,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节目还强调陈更参加了四季诗词大会,网友们便在讨论中说陈更陪伴了诗词大会四年,这是实至名归。节目抓住参赛选手的特征来发起话题的讨论,能让更多网友关注到《中国诗词大会》,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四、结语

我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瑰宝,有利于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大众媒介担负着传播文化的重要责任,并且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中国诗词大会》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做出了创新,不但使传统文化走入现代人的生活,而且积极地为传统文化能够走出去做贡献。它以创新制胜,坚持优质内容为王的传播模式,值得在传播传统文化时被借鉴。只有创新传播方式,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

猜你喜欢
中国诗词大会媒介大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声讨大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会选举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背后
“中国诗词大会”唤醒民族精神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诗词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