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黄溪村蚕桑高效发展经验总结

2019-02-20 03:06姚金宝
蚕桑茶叶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蚕蚕农桑园

姚金宝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30202)

黄溪村地处修水县马坳镇南部,全村土地面积11.3km2,耕地88.4hm2,11个自然村,下设15个村民小组,共681户3 206人,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区贫困村。2009年黄溪村立足本村实际确定把蚕桑作为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发展,通过用活扶贫政策、引进技术作支撑、土地集中流转栽桑、培植蚕农适度规模经营、推广优良品种和省力化技术、加强蚕桑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经过几年努力,全村蚕桑生产规模迅速发展壮大,经济效益连年增加,2014—2016年黄溪村蚕桑产值连续三年达500万元,2017年突破800万元,成为江西名符其实蚕桑第一村。其高效生产模式在国内也属于领先水平,蚕桑产业发展为该村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适度规模生产模式

受耕地面积少条件限制,黄溪村桑园面积53.3hm2,占耕地总面积60%以上,从事养蚕农户121户,户均桑园面积0.4~0.67hm2。村里要求蚕农桑园面积不得少于0.33hm2,原则上不超过0.67hm2,蚕桑生产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完成。通过精细管理,桑叶产量在3 000kg/667m2以上,年养蚕种5~6张/667m2,667m2桑产茧200~250kg,蚕茧质量各项指标均较好,667m2桑年产值8 000~10 000元,纯利润6 000元以上,大部分养蚕户年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成为了江西蚕桑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典型。

2 引进技术支撑

黄溪村发展蚕桑初期因技术欠缺造成张种产量底、蚕茧质差、经济效益不好,蚕桑生产陷入困境。村委会发现这一困扰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后,2010年引进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井冈公司)到村里开展蚕种生产。井冈公司进驻后加大了技术扶持力度,生产期间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并制定了驻点技术员技术指导和技术操作督导方案。在井冈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与专业化技术指导下,黄溪村蚕农很快掌握了种桑养蚕技术,张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快速提高,并养成了良好技术操作习惯。现在大部分蚕农每年春蚕、中秋各饲养一批种茧,其余时间饲养4~5批丝茧。良好的桑园基础和养蚕设施,加上到位的技术操作,迅速提高了全村蚕桑生产水平,现在黄溪生产出的蚕茧质量优良,深受丝厂喜爱。

3 循环式多批次养蚕模式

该村以小蚕工厂集中共育为基础,推广多批次循环养蚕模式。小蚕工厂把小蚕饲养到4龄饷食后分发给大蚕户,大蚕户每15d养一批,全年养蚕8~10批。通过增加养蚕批次降低了单批养蚕规模,充分提高了劳力、桑园、养蚕大棚和蚕用物资利用率。现在一般农户每批饲养4~5张,完全能依靠夫妻两人自身劳动力完成,解决了以前养大蚕短期工难请和大量劳务费用支出问题,提高了蚕农自身劳力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4 高标准桑园建设

为方便桑园成片建设,村委会把农民手中土地集中流转过来,栽好桑树后再返包给蚕农。从2016年起新栽桑园全部为强桑一号良桑品种,并分步改造以前栽植的荷叶白等低产桑园为强桑一号。通过三年努力,到2018年底全村53.3hm2桑园全部变成了良桑品种。同时村里积极争取资金完成了桑园道路硬化,修建了排灌沟渠,实现了桑园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并为今后桑园机械化作业打下了基础。

5 蚕桑生产设施化

5.1 工厂化小蚕共育

村里筹集资金200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面积5 000m2、建筑面积2 000m2、年小蚕饲养规模1万张的高标准小蚕工厂。小蚕共育室内配套安装了空调、自动补湿设备及切叶机、消毒机、撒药器和塑料蚕匾等设备。在小蚕工厂旁边配套了10hm2高标准小蚕用叶桑园。2018年饲养小蚕26批超过6 000张,小蚕工厂共育的小蚕除满足本村大蚕户需要外,大部分供应给周边十几个乡镇的蚕农。黄溪小蚕工厂共育的小蚕以强健、匀整、好养、高产而深受欢迎,成为修水蚕桑界叫得响的品牌。

5.2 省力化大棚养蚕

从2013年到2018年5年期间,村里筹集资金分期分批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30 000m2。在建大棚过程中充分考虑桑叶运输方便和消毒防病需要,将养蚕大棚分成几个区块建设,每个区块大棚面积与桑园面积相配套。大棚紧邻桑园修建,单个大棚规格为长×宽=54m×8m,每个大棚分隔成4间,每个农户一间。大棚采用钢架结构,棚顶与四墙用保温材料建成,达到了夏蚕防高温、春蚕晚秋蚕保暖效果。棚两面每隔4.5m开一窗户,保障大蚕通风透气,棚内搭建3~4层蚕台,棚内、棚外四周地面全部硬化,每个农户配套建一个消毒池。养蚕大棚由村委会按10元/m2·年租赁给蚕农使用,不仅减少了蚕农固定资金投入,又克服了农户自建大棚零星分散不利于消毒防病矛盾,也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创收渠道。

6 生产过程实现“五分开”

黄溪村建成了农民居住区、丝茧育生产区、蚕种生产区,蚕桑生产实现了“五分开”。一是人蚕分开。养蚕农户集中居住在新农村建设点,小蚕工厂 、养蚕大棚与居民区分开。二是大小蚕分开。全村实行小蚕共育不准散养,小蚕工厂与大棚分开建设。三是养蚕室与储桑室分开。每个农户在蚕室内分隔出一间约10m2专用储桑室,进储桑室换衣、换鞋,避免了养蚕操作对桑叶污染。四是蚕沙与桑园分开。村里购买运输车采取垃圾运输方法,大蚕户每批蚕上蔟后将蚕沙等废弃物集中运输至茶园进行堆沤,完全发酵后施入茶园。五是种茧与丝茧分开。村里划分了蚕种生产区域与丝茧生产区域,种茧与丝茧不得混养,减少了丝茧对蚕种生产污染。通过“五分开”有效减少了人与蚕、小蚕与大蚕、蚕粪对桑叶及丝茧对种茧的污染。

猜你喜欢
小蚕蚕农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躲雨
可爱的小蚕
也谈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技术措施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