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习云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光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丽江 674207)
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水稻市场需求在逐渐增加,进而促进水稻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病虫害的威胁始终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水稻产品的质量。所以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食物需求和促进农业经济的提升,需要相关部门和种植人员制定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并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加以关注,培育出符合人们生活需求的优质水稻,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与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水稻生长的质量与水稻产品的质量将会直接受到水稻品种的影响。在品种选择中,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不能够出现跨区水稻种植的现象,否则水稻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很容易使水稻质量下降。目前适合在南方种植的水稻主要有黔两优58、野香优688、野香优3号、五优华占、五优1179、野香优9等品种,该品种都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可以在根本上保证水稻的生长质量。另外在水稻种植前需要利用强氯精对种子进行消毒,减少根本上的危害。
一般在大田种植水稻的用种量一般为1~1.25kg,并且需要抛秧1.5kg,优质早稻播种期适宜在每年的3月15日左右,并且需要采用地膜防寒育秧技术,防治水稻因寒冷导致生长出现问题;晚稻一般为7月10日左右,注重秧田的选择,尽量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且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水稻秧田,在种植期间施撒足量的基底肥料,并与壮秧剂结合使用,肥料选择磷钾肥为好。
一般分为两种生态条件。第一种为气候生态条件。一般优质水稻的开花期所需温度为25~30℃,该温度也是水稻开花的最佳问题,在灌浆结实其的温度为21~25℃,白天为26℃、夜晚为20℃最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部,稻米垩白米率,垩白的大小和成熟期间的温度高低成显著的正比关系,但是一旦温度过低垩白又向着增大的趋势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情况实施水稻种植。
稻米品质的可控栽培因素之一就是施肥的影响。根据大量的种植研究和分析,在N、P、K肥施撒的基础上,影响最大的为N肥,对N肥的科学施撒可以提升稻米本身的蛋白质含量,并且使垩白面积和垩白粒率下降。在施肥过程中应当以高产、品质优良为总体目标,如以中等肥力田块为例,一般按照目标所得产量为700kg,并且按照品种特性将施N肥量控制在16kg左右,基肥与追肥的比例控制在5比5的基础上,采用全层施肥方法,并且在水稻的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追肥作业,提升水稻生长品质。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不过该技术也存在两面性,例如该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将一些隐蔽性较强的害虫清理干净,并且对水稻生长没有任何副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缺点也被充分的显现,清理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因此该技术所消耗的财力和物力都比较大,所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同样有优点和缺点。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将虫害及时处理干净,并且使其不能够继续复发;缺点是经过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随着农药使用次数和频率的增加,害虫在体内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并且大量农药的残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只有不断的对化学农药进行更新和研究,才能够发挥出化学防治的良好效果,对环境保护也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如果这种方式存在必然性,就必须选择合理的药物搭配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后续工作的麻烦。例如某水稻田中发生二化螟虫害,那么可以采用10mg的虫苯酰胺悬浮剂与30kg清水融合,然后进行农药喷洒;如果某水稻田内部出现稻瘟病,可以利用100g的春雷三环锉可湿性粉剂与30kg清水进行融合然后实施农药喷洒。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适合的农药配比,达到病虫防治的根本目的。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其主要形式是利用某些动物控制害虫的新陈代谢,使害虫幼虫的死亡率增加,以此来控制害虫的总体数量,并且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在现代水稻种植中被广泛应用。
在水稻生长过程如果发现有染病的植株,需要对其及时剔除,避免其他一些健康的植株受到影响,在剔除病株后需要及时添加肥料,保证水稻植株生长过程中的营养供应,是其生长环境的舒适性得到良好保障,并促进水稻植株抗病虫害能力逐渐提升。
水稻是我国粮食作物中重要的种类之一,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与环境情况选择适合的栽培技术,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强关注,保证水稻良好生长的同时保障人们日常生物对食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