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祥允
(滕州市龙阳卫生院内科,山东 滕州 277500)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发病人群集中于中老年人,发病急骤并伴随有语言与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根据相关调查可知,早期护理方式可以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干预,患者的语言肢体恢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本文主要是为探究早期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在语言肢体恢复应用中的护理效果,故而选取9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文。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院的90例脑梗塞患者,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6岁-78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病症类型为右侧偏瘫23例、左侧偏瘫2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3岁-75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病症类型为右侧偏瘫21例、左侧偏瘫24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其中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采用早期护理方式,加强环境、心理、饮食、康复训练等方面,确保周围环境的舒适卫生,并根据患者的喜好合理制定饮食安排,使患者多食用健康易消化的食物,确保患者对纤维素的摄入量以及饮水量,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由于脑梗塞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因此应采用合理的方式调整患者心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来缓解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肢体主动训练,并逐渐由简单到复杂,从而加强患者的肌力;对于失语患者,应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从单音节开始,从字到句,鼓励患者多说多练,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护理人员应注重用药规范化,严格遵医嘱用药,对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并随时观察患者的身体体征[2]。
1.3 观察指标 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语言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向患者及其家属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等级,其中总满意度为满意度和基本满意度评分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护理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计量数据,以t检验数据,计数数据用百分数(%)和例 (n)表示,以χ2检验数据,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语言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为(82.36±3.12)分,对照组为(61.21±2.96)分;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为(69.36±4.01)分,对照组为(50.23±3.56)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29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为3例,总满意度为93.3%;对照组分别为18例、16例、11例,总满意度为75.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脑梗塞主要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失语等,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并且不能达到正常水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疾病的残死率大范围的降低,但是患者后遗症较为严重,给患者及其家属都增添了较多的负担,而早期护理方式是一种创新性且人性化的干预模式,可以对患者心理与生理方面进行有效干预,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致残率,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与肢体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语言与肢体功能恢复中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为93.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5.6%,通过两组患者的状况对比得出,早期护理方式显著优于常规方式,护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加快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