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芳
摘 要:生活處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是素材。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才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好习作真的来源于生活。让我们放开手脚,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去开心地玩,开心地享受生活,开心地接触大自然。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感受生活的人,他的习作才是最灵动、最感人、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
关键词:作文;素材;生活
学生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这是我们流传千古的名言,也是学生习作素材获得的最好途径。
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总会紧锁眉头,不知如何下手写作文,也不知怎样写作文。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感受到:如果学生没有养成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没有体验生活的经验,即使再好的老师,教授再多的习作技巧,再如何强调习作的要求,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收效甚微。为什么?就是孩子们没有写作素材,没有情感体验,内容自然就是空洞、乏味的了。
作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通过听商晓红、张玉华等几位老师的作文课,我也感受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内容,必须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习作的灵感,找到习作的内容,找到习作的乐趣。
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这不,马上就要冬至了,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包饺子,迎冬至”的活动,专门请了几位学生家长,组织学生在家自己带面、带馅,带着包饺子的工具,来学校包饺子。学生是异常的兴奋,我想这不正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素材吗?所以从一开始班级如何分组,成员们都要自己准备什么工具,如何请家长前来协助自己的小组完成包饺子的计划,等等,都让每一名学生参与,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的确如此,他们调动了全身的注意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及组织能力,去协调、思考、安排好一切棘手的问题,保证了整个包饺子活动的顺利开展。
包饺子活动终于到来了,每个同学都一起上阵,和妈妈、阿姨们,一板一眼地学起了包饺子。正是由于学生的这些体验,孩子们的情感才更加丰富,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于是写作他们就会信手拈来,下笔有神了。
看看孩子们饱含深情的开篇:宋××道:“从通知包饺子那天开始,我们的心情一直都很兴奋。终于在这周三,大家期盼已久的‘迎冬至,包饺子活动在我们激动而高兴的心情中顺利开展。”
单单就这么一个过程,孩子们各有不同:
王××写道:周三跑完操,回到教室,发现教室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桌子对到了一块儿,分成了六个组;黑板上装饰得很漂亮;桌子旁还有几位阿姨。我们激动极了,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东西献宝似的一样一样地拿了出来。我把从家里带来的维尼熊围裙拿了出来套上,加入了包饺子的行列。宋××的妈妈让我把肉馅拿出来,可我怎么也找不到了,眼看着同学们就要开包了,我还没找到,我急得快哭出来了。忽然,李老师走过来,问我:“这是你的吗?”我定睛一看,可不是吗?老妈为了防止汤撒出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个严严实实。可等我历尽千辛打开时,傻眼了:白菜出水了。这真是独特的包饺子体验。张××说:我们小组由金×妈妈和面,金×用擀面杖做饺子皮,我、赵×、王××、马××来包饺子。这样的流水线,效率不错,但饺子总没一个一模一样的,这正彰显着我们的性格:我比较谨小慎微,王××比较稀奇古怪,赵×大开大合,马××有板有眼。我总是左手托饺子皮,右手盛馅,我一盛就是一大勺,要不撑得太大,要不没有捏紧,煮着就露出馅来了。我妈妈过来一指导,说:“你舀的馅太多了,肯定不好包啊!”哦,我顿时恍然大悟,随后便小心翼翼地盛馅,分量到一定程度时再包,这样,我包的饺子逐渐有模有样。但我包的总是如楷书一样,又高又瘦,比较死板:而我妈妈包的如隶书一样紧凑而结实。我看着同学们都包着各式各样的水饺,心想:“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便先包好一个,把它仔细修正了一遍,捏了一个扇子的模样,我们更是越包越起劲。王××则这样写道:一切准备完毕,张老师宣布包饺子开始!我是负责包饺子的,只见我左手上摆着一张面皮,右手用勺子挖了一大勺馅,放在面皮中央,再使劲一捏一抓,一个饺子就做好了。但这饺子的“尊容”还真不敢恭维,馅太多了。饺子的边缘又没弄好,根本“站”不起来。失败呀!我又尝试着包了几个,好多了,真是“勤能补拙”呀!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是素材。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才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再看看孩子们投入到其中的情感,从中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很多真谛,如,陈××写道:这是大家一起的劳动成果!看来“团结力量大”这句话说得不错,感谢家长帮我们包饺子,这次活动让我们融为了一体,不分你我,下次包饺子,我的技术必定会更上一层楼的!丁××简单明了道:这次活动很成功,我期待下一次的活动,我还没吃够呢!王××在作文中则写道:我们笑着,吃着,笑声洋溢在我们六年级四班当中,我们和家长们度过了一个有爱,有意义的冬至!耿××则写道:包饺子活动告一段落,同学们都吃到了饺子,也学会了包饺子。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忘记——星期三愉快的包饺子活动!
40多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深深打动了自己。写作文前,我没有过多地讲习作技巧,也没有过多地渲染包饺子当时的气氛,只是说:“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包饺子的现场,把你的真实感受,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吧!”就是这样让学生真地自己去体验生活,自己去享受生活,不需要过分雕琢,学生却给大家呈现出了视觉和感觉上的“饕餮大餐”。
好习作真的来源于生活。让我们放开手脚,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去开心地玩,开心地享受生活,开心地接触大自然。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感受生活的人,他的习作才是最灵动、最感人、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