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秀
大陸與台灣因為地理、歷史、文化等因素,長久以來都是台商的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不僅台商得到了發展,也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動能,更加深了兩岸間的往來。然而,隨著在台商到大陸投資越來越多,產業別越來越多元,台灣對於台商的照顧與服務,就不能仍停留在過往的模式上,必須隨著科技的演進、產業的更迭而有所相對因應。如何維持兩岸經貿往來健全,強化兩岸產業鏈的交流合作更是重中之重。
對於台商的權益,我認為台灣必須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建立起與大陸正式溝通交流的經貿管道,這才是保障台商的第一步。因此,對於不管是服貿、貨貿還是兩岸間的其他協議,台灣都應該稟持一個開放的態度,正視與中國大陸的經貿交流以及兩岸間的貿易協議簽訂與落實。
台灣應為台商營造有利環境
台灣除了積極推動與大陸的兩岸間經貿交流協議外,營造友善台商的內部政策更為重要。台灣欲鼓勵台商回台投資,就必須做好與大陸的「分工」,透過政策的制訂以及人才培育,讓台商的研發中心能夠回到台灣,透過兩岸間產業鏈角色分工,以整個大中華地區作為戰略佈局,從政策面為台商佈局進行加固。
政策的制訂固然重要,但這當中,兩岸關係「穩定」還是核心關鍵;我們回顧改革開放後的這些年,過去由於國民黨時代的兩岸關係建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國民黨時代推動的「擱置爭議」、「存同求異」兩岸關係發展政策,讓兩岸經濟、貿易、文化、藝術等等的交流蓬勃發展。但到了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來的這三年多,擱置爭議變成了挑動爭議,存同求異成了去同求異,也使得台商的處境日漸困難,兩岸的往來近乎停滯。
放眼未來,穩定兩岸關係是台灣的當務之急,不管是對台商的權益保障,還是台灣一般民眾與大陸交流、交往,唯有兩岸關係穩定、和平發展,台灣才能夠繼續穩健的持續進步;對於兩岸在經貿、文化上的交流,我們更應該保持一個開放、樂觀的態度,互助合作,共取雙贏;也只有兩岸關係穩定,臺灣跟大陸和平發展、密切合作,台商才能有強大的後盾、奮力向前,台灣才有機會創造下一次經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