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城 林蠡 李磊
摘 要:“粵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政府为有效应对国内经济新常态而提出的一大新概念,这一概念代表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决心与新战略。本文基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就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做一番分析。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承担着“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中的引领作用”等重要责任。在世界科技革命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突破“两制”的约束,发展成为推进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当怎样突破限制,展现出充沛的发展活力,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大问题。
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国际背景
现阶段,世界经济整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特征一为世界经济还尚未从低迷期走出,根据《世界经济展望:脆弱的复苏》(由世界银行发布)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普遍较为低迷,具体表现为:在过去的几年,即2016年预估的世界经济增速仅有2.4%,2019年预估的世界经济增速也只有2.9%,在这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更为缓慢,仅为1.7%。依照该增长速度,世界经济在短时间内无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在经济发展低迷的同时,世界科技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迅速发展的科技的推动下,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驱动新产业、新经济结构形成的初期。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大数据等各项新型科技的推动下,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悄然来临,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的兴起与发展将势必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产生影响。因此,现阶段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就处在经济发展低迷、科学发展方兴未艾,经济结构不断悄然变化的国际背景之中。
(二)国内背景
在展望国际背景的基础上我们回首国内背景,不难发现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未能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涨幅,尽管近几年来我国GDP一直都在稳步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较缓,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经济一体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我国也已经进入科技创新的爆发时期,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拉近了我国与世界的距离,同时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创新。经过长达几十年内的恢复与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能,并且积累了十分可观的科技创新力量。具体表现为:近年来,我国科技专利数量逐年增多,至2016年,我国的科技专利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10.3万件,这几年来更是稳步发展。同时,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与发展,一大批新的产业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等已经展露出头角,并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旨在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身处于我国特有的经济、科技发展背景中,具有明显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思路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这一概念是在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下提出的,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也必须以改革开放为前提,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找到适于自己的发展策略与道路,进而突破“两制”的约束,突破陈旧的生产关系的桎梏,实现粤港澳三地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坚持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向外开放深度,实现珠三角内地城市群对港澳两地、对世界的有序、有效开放。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必须要紧抓“群”这一字眼,要坚持“群体发展”的原则,在发展过程中要能够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商贸、交通、金融等功能的城市群落。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必须要讲究战略,要通过“体制机制革新、要素流动保障、区域协调发展、营商环境与公共服务、社会公众参与”等五个层面的战术对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的联动发展、创新发展、健康发展,要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战略优势等充分发挥出来,让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效应、集聚效应、外溢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应用。
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必须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我国需要在坚持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优化顶层设计,使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拥有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首先,国家需要坚持“一国两制”这一大的治国方针不变,并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础上,促进粤港澳这三个独立关税区的相互协作。但是进一步讲,三区的相互协作必须在深化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政府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是现阶段,港澳与中国内地实行“一国两制”政策,这就意味着在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与发展该城市群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尤其是大环境下的政治制度的不同,会给粤港澳大湾区各部门间的联络造成阻碍。因此国家政府要能在深入了解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将权力下放,积极促成各政府部门间的协商沟通,科学引导各地区间政府共同探索出一条适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合作管理机制,由各地区政府共同统筹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促使其机制化与日常化。
第二点是充分发挥CEPA的效用,为大湾区城市发展群发展提供经济制度保障。现阶段,CEPA的制度设计还不尽完善,实际操作性也不强,为此,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的同时,完善落实CEPA同样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而对于CEPA的改进落实,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尤其是关注中小企业的各项发展情况,发展实际、发展需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指导与支持力度,使其尽快与行业需求相贴合。其次是政府应当完善CEPA机制的政策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其的科学合理,提升CEPA机制的实际操作性。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过程中,人才与科技是影响其发展程度的两大重要因素,即所谓的“要素流动保障”。政府只有提升大湾区人才、科技这两大要素的使用效率,才能真正是大湾区城市群焕发出活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就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说,政府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促进优势劳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的高效流动。在科技、工业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形式日益紧张,各国间的经济竞争也日益激烈,但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只有实现人才要素的高速流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这就要求大湾区城市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人才的引进,现阶段,高素质、高能力人才进入粤港澳地区工作、居住的门槛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人员要素得不到充分的流动,针对这一问题,各地区政府可以探索、尝试着降低人才进入门槛,促进人才的引进与利用,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二是人才的巩固,粤港澳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同时经济发达,学术文化繁荣,本是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资源,但是受政策、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人才的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人才的过分流失会使粤港澳大湾区失去发展的活力,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加快建立港澳居民来往湾区的通行证制度,推动该证与内地居民身份证的同等条件使用;同时适当优化优质人才的工作福利待遇,巩固人才、留住人才。
(三)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一大方向就是朝着经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在制度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市场联系紧密的基础上与国际经济市场展开紧密的联系,加大国际经济的贸易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从而增强发展动能。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必须要各地区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并协同努力:一是要树立起“群体”意识以及“中心”意识,要巩固想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促进人民币金融制度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大力推动下,让人民币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二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加强动能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的推动下,世界已经迎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必须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才能提高产能、增强动能,提升国际化水平。而对于科技的发展与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完成以下几点:一是要完善落实科机构的建设,通过有效地策略手段吸引世界发达国家的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到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中心,或者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从整体上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能力素质,壮大科研队伍力量,为科研工作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此外,大湾区必须要进一步开展与国际组织以及发达国家合作创办产业园区,积极稳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拓宽大湾区科技创新于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切实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非常雄厚的经历实力与科技实力,如至2016年时,我国的科技创新专利就已经超过100万件,这其中就有许多出自粤港澳大湾区。
(四)建立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想实现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扮演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角色,就必须要协同发展,即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应保持大体一致。但是实际上,受政策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是存有一定的差距,且该差距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消除,因此,政府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要将发展的线放长、眼界放宽,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建设完善、社会经济的逐渐协同发展等逐渐缩小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发展水平的一致性。其次,人民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里力量,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建设中,不能忽略“人民”这一要素,我们只有引导人民积极参与到经济的振兴建设中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港澳市民却长期面临着所获发展红利不均衡的问题,社会发展的大部分成果被少数人攫取,广大市民的生活水平却未能提到显著提升。针对这一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日后建设必须要将市民的发展需求放在第一位,更多关注中下层民众的实际需求,切实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建设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应当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找到适于自己的发展策略与道路,实现粤港澳三地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志均,刘智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文价值链融合与大众认同机制的构建[J].特区经济,2018(10):47-50.
[2] 黎江韵.“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挑战[J].特区经济,2018(10):41-46.
[3] 眭文娟,张 昱,王大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的发展现状——以珠三角9市制造业为例[J].城市观察,2018(05):24-30.
[4] 周 全.立足廣西,面向粤港澳——广西贺州对接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8(10):120-122.
[5] 韩永辉,张 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策略思辨[J].广东经济,2018(08):56-58.
作者简介:
李 城(1988-),湖北人,硕士研究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技术设备处,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林 蠡(1970-),广东湛江人,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动物疾病与免疫,环境改良微生物研究,高等教育管理。
李 磊(1962-),湖北人,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育与经济管理,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