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徐盼盼 文/摄
康立科技围绕硬件系统、看版系统、软件系统三方面为达利丝绸提供整体智能解决方案。
徐郁山
回顾过去的一年,不管是在行业会议还是企业采访时,如果说有什么主题是从头热到尾的话,大概就是“智能制造”了,这个词似乎有着很重的使命感,一方面,它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工业国抢夺的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它也被看做是中国制造业想要实现“换道超车”的转折点。从年初到年末,国家层面关于“智能制造”的政策层出不穷,好像哪家企业不谈它就是落伍了。
然而,当纺织行业在谈智能制造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关注什么?作为传统行业,智能制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面对当前用工难、设备自动化程度低、运作成本高的现状,智能制造到底该如何落地……
开进车间的电动小车、纺织女工人手一个的ipad、干净灵活的生产过程……一个传统行业车间就这样“逆袭”了。作为全国丝绸行业首家智能制造改造升级示范企业,达利丝绸的做法,或许能让行业对智能制造有一些更为清晰的认识。
达利丝绸智能数字化车间改造项目通过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初步实现互联网手机终端远程控制,不仅有效减少了用工,还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车间的数字化管理,并向无人车间和全域智能工厂持续推进,在全国丝绸行业实属首创。据悉,未来达利丝绸拟再投入500万元,对其余车间逐步实施全面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即可实现晚间正常生产的“黑灯车间”,改变纺织行业三班转的现状,据悉,达利丝绸将于2019年底全面实施生产设备智能信息化。
真丝产品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纱线检测困难,想要建设真丝产品的智能车间更具有挑战性,想要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提升产品质量难度更大,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满足其合作要求呢?
多年前,“黑灯工厂”概念掀起了自动化升级的风潮,当前,智能制造热潮也席卷了纺织行业,服务项目包罗万象,面对众多企业自动化改造服务的庞大市场,部分纺织企业老板却仍持观望态度,他们到底在担忧什么?
传统纺织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为达利丝绸提供倍捻车间智能化改造的浙江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据悉,在对达利丝绸倍捻车间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康立科技围绕硬件系统、看板系统、软件系统三个方面,为其智能车间提供了整体的解决方案,改造后,其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人员显著减少,生产能耗降低了17%。
作为自动化与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纺机控制系统制造商,康立科技总经理徐郁山认为,他们的解决方案在达利丝绸的改造中体现出了他们的能力。以单锭传感器为例,由于真丝纱线特别细,要做到单锭检测的难度尤其大,针对真丝倍捻的单锭传感器也是第一次运用在纺织厂,康立科技技术研发部在攻关了两三年后终于实现了这个功能。
康立科技从纺织、纺机企业共同入手推进“智慧工厂”落地。
从“黑灯工厂”的概念提及开始,我们就应该明白简单的机器换人并不能给制造业带来质的飞越,谈智能制造,人更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面对传统纺织企业的发展困境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康立科技展现出的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优势,更在于如何从下而上地推进技术落实。
从第一台机器诞生时,就有人担心会被机器替代,今天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是存在。有些一线员工,一方面对自己的文化程度不自信,另一方面也害怕自己的工作会被别人代替。他们会不自觉地对新生事物会有抵抗的心里?怎样让这些人改变理念并发挥出他们的特长?这是康立科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智能车间的落地中,一方面我们会冲到前线和一线工人一起干,看是否真正能发挥作用,不断完善,车间员工看到我们会和他们一起面对问题会比较安心,愿意沟通;另一方面,我们是由易到难来推行,会找挡车工中稍微机灵点文化程度高点的人从简单功能先用起来,再一步步逐渐增加新的功能。” 康立科技信息部部长陈炜说。只有在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掌握智能技术的专业人士的创造性互动中,才能制造出真正落地的智能产品吧。让人更有尊严、更有价值的智能制造自然也更能落地。
据悉,目前,康立科技已依据“智慧工厂”解决方案这一思路,针对纺织企业原有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和升级,建立了多个“智能工厂”。同时,也为纺机制造商提供自动化方案,根据不同机型控制系统进行全方位定制研发,实现速度、精度、功能、工艺多样化的全面提升,使纺织机械的运行更加绿
色智能,更加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如果能赶上智能制造这趟“快车”,将有力缩小我们与国外一流企业的创新差距,长远来看,智能产品会帮助企业解决很多问题。背靠中国纺织市场,拥有20年深耕纺织市场的经验,相信在如康立科技一样的企业帮助下,行业的“智慧工厂”建设将稳步推进。这是徐郁山心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