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祥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6)
医生的职业是治病救人,它的职业特点要求从医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仁爱之心。在医学教学中,将对医生的道德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方面能够使广大患者得到安心的治疗,另一方面也为医疗行业的规范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国引入人文教育的时间比较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于人文教育的理念不够深刻,很多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很难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主动性。
1.1 让学生充分认知解剖学 学生具有很大的个性化差异,有些同学在进行人体解剖学课程是,不敢接触尸体,甚至在对尸体解剖的过程中,匆忙为之而不得其理。这样的学习状态必然会对以后的投入医学工作造成极大影响。要想提高医德首先需要在学生基本素质上得到培养,让学生具有行使医德的基本功。没有一手精准的医术,就无法对患者做好医疗,所谓的医德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从事这方面学习,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工作来位患者服务,让学生从道德素养方面进行强化解剖学的本质意义[1]。
1.2 进行个性化教学 尽管同在一个课堂接受教育,但是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还是非常明显,例如:男女生性别的差异造成的差异。很多女同学胆量小不敢触碰尸体,还有人认为尸体脏,不肯触碰,而有很多同学由于性别差异,羞于触碰[2]。这些情况在解剖学中都是经常遇到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接个同学的个性,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医学观,将人体结构和人相区分,让学生在教学中打消那种唯心主义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即将充实的医疗工作,从而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医生职能。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做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客服自身的弱点,对医学解剖学有正确的认知。
1.3 从细节上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就要让学生树立自己“白衣天使”形象。在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仅要要求学生穿着“白大褂”,还要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穿着整齐,细化到每个纽扣,细化到帽子和口罩,要增加学生对自身身份的认知,让医生这个概念,从抽象到具体,印刻在学生的思维中,体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上。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要注意增加仪式感,让学生珍惜生命。教师要对人体的器官进行详细的解说,以及相邻器官的联系和作用,要让学生懂的一名医生的工作对于患者生命和健康的意义,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伟大,让学生产生对病痛中患者的关爱。通过教学中的仪式感,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的道德培养内容牢记于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高超的技艺和良好的医风医德,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自身道德培养也是为学生以后的从医生涯树立标杆。
2.1 用优秀的医生事迹给学生以熏陶 在人体解剖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和道德培养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的艺术高超,道德高尚的医生事迹讲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这些医疗工作者身上领悟到受人尊重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认识到,做一名好医生不仅仅要有治病救人的医术,更要有对患者的爱心。在医学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重视先进人物事迹的感召力。教师做到了对先进医疗工作者的尊重,必然也会让学生由内心产生共鸣。
2.2 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进行人体解剖教学时,教师要起到学生榜样的作用[3]。若想律人必先律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教师一定要首当其冲,给学生做出开模。在面对尸体的时候,很多学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反应。这时候教师就要勇敢站出来,为学生做好示范。教师要从提高自己自身素养做起,以对医学的热情,严谨的教学态度,优雅的教学仪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形象。
2.3 以优秀学生作为榜样 在进行人体解剖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化特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他们同龄人或同学中找到优秀的学生,树立榜样的形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能有真实感,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并不难,自己也可以做到。这样的激励常常是更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渗透的方式,常常被用于人体解剖学中道德培养方面,而且渗透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能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将道德教育渗透进教学过程中,效果十分明显。
3.1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渗透 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刚刚接触的时候,既好奇又陌生,这是学生尽管会有很多复杂的心理,但是还会有很强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将那些医疗方面德才兼备的医生实操案例讲给学生听,讲述他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从而能够让学生对医生手术时的心态更加有亲身感受。这样的渗透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能让学生主动效仿优秀医生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
3.2 采用案例分析方式渗透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有针对性的手术案例,采用不同处置方案对患者的影响进行解析。例如:在进行剖腹产手术时,能够获得手术成功会有多种方法,手术方法的不同会造成手术效果的不同。有的可以采用横切,有的可以采用竖切,但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会怎样思考呢?他们会结合孕妇的年龄,会结合胎儿的情况,会考虑到患者在剖腹产后留下的疤痕的大小和恢复期间痛苦的大小等,来判断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方式能够实现美观和减少痛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基于医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道德才能够产生的。
3.3 在讲述理论时渗透医德教育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将医德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深入挖掘,利用教材本身医德的因素,结合多方面环节进行道德教育。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误诊案例,以为老人被子女送到医院检查,患者肩膀和手臂疼痛。一个年轻的大夫观察了老人的精神状态和肩臂的状况,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给患者开了一些风湿类的药物。几天后患者家属找到医院进行投诉,老人死于心肌梗死。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教育学生对待患者要采用科学谨慎的态度,能够认真对待患者每一个细节。在进行判断病情的时候,要有客观依据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从医要一丝不苟,马虎大意的最后结果会误人误己。通过风湿和心肌梗死在表象上的相似症状的课程讲述,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道德教育。
3.4 在试验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 在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使用的尸体大多是经过甲醛长期浸泡过的尸体,在进行解剖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会表现出来不适应,甲醛的挥发性会刺激到学生的泪腺[4]。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试验的意义进行深入剖析,只有平时练好了本领才能够在手术台上掌控住手术的技能,才能达到通过手术治病救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提高作为医生的使命感。此外,教师还要讲解尸体的本质,让学生能够善于用唯物论的观点看待人体结构,消除掉学生内心对尸体的恐惧和厌恶。在实验中,要在每个细节上要求学生做到规范,包括每个动作的、每个器械摆放的位置等,只有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够良好的医德医风。要把每个实验的课堂,当做是面对患者的手术台,这样才能够让德育教学渗透进每个实验课的环节中。
人体解剖学时医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踏入医学领域的第一门课程,这个时期能够掌握好时机,将道德培养融入到解剖学教学中,对学生医德培养尤为重要。同时,通过医德教育也能够促使学生地以后的学习更加努力,更加认真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