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住院的1200例老年内科患者进行研究,把30例发生不良护理事件作为观察组,以科室上报为入组标准,其中包括18例男性,1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5±7.25)岁;把1,170例没有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作为对照组,这些是除观察组外老年内科所有住院患者,其中包括689例男性,481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7±5.56)岁。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根据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对不良护理事件的上报,利用相关原理从这些不良护理事件中筛选出9项影响具有共性的因素为本文对资料进行收集的依据。
按照老年内科配备的人力和排班表对护士的学历、工龄等进行收集,通过详细的查阅评估其健康教育情况的健康教育执行卡,宣教以后签字确认的是认为宣教的效果良好的,部分没签字或签字的是认为宣教不充分的;根据每位患者的护理评估量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不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为较差;通过每月考核护士的操作并根据日常检查对护士操作的规范性进行了解,操作不规范的指没超过90分的;每月根据日常督察和查对制度质量标准考核护士,较差的是90分以下的;以护理级别和患者病情为巡视频率依据,一级和二级护理患者巡视的频率不小于12次/d,三级护理巡视患者的频率一天小于12次;受季节性患者增加和护士轮休等影响,导致实际上护士分管的病人大于10人为人力不足;病房的加床和在日常监管中存在卫生间地面湿滑等的都是不安全的环境。对病例数进行收集的依据是相对固定的护士管床,并对其进行汇总。对两组患者单因素中具有可比性的项目进行对比,在Logistic回归方程中代入具有可比性的影响因素计算,对导致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护理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数据的分析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用%和例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其中因变量为是否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自变量为具有可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时使用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式。
2.1 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情况 老年内科2016年-2018年住院患者1,200例,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有30例,占总数的2.5%,其中跌倒、输液渗透面积大于5 cm、静脉炎、压疮、烫伤、非计划性拔管、错误用药、针刺伤的例数分别为6例、7例、4例、3例、2例、2例烫伤、3例、3例。没有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有1,170例,占总数的97.5%。
2.2 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危险因素 分析单因素的结果可得,没有采取充分的护理宣教、护士操作不规范、护理评估存在交叉现象、巡视的频率较低、护士较短工龄、病房不安全的环境、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都是导致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重要因素。
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护士工龄不超过10年、护理评估较差、巡视频率不超过12次、护士缺乏充分的宣教、病房不安全环境、护士不规范操作等。
本文通过研究可得,护士工龄不超过10年、护理评估不良、巡视频率不超过12次、护士缺乏充分的宣教、病房不安全环境、护士不规范操作等都是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虽然查对制度不严属于错误用药的危险因素,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因素属于保护要素,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本文研究中错误用药所占较少比例相关。但是3例错误用药都是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所以加强管理非常重要[1]。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得出防范措施:(1)对资历较低的护士加强培训,使其评估能力有所提升,使护士缺乏丰富的经验、工龄较短等问题得到弥补[2]。护士应该及时动态的评估患者的一些安全隐患,且前移风险预警关口,可使发生不良事件如烫伤、压疮、跌倒等的概率减少;(2)对操作规范、查对制度、分级护理等制度和规范加强执行。通过护士积极的巡视,可使一些不安全因素被及时发现,特别要在薄弱时段加强巡视,使发生错误用药、输液渗漏等不良事件的概率降低;并通过对相关操作过程的进一步落实,保证不良护理事件如针刺伤、静脉炎等出现的概率不断降低;(3)强化宣教安全知识。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老年患者所掌握的文化背景层次不同,其拥有的健康管理意识也不够,因此宣教获得的效果可能相对较差,因此护士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宣教方式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的调动患者和家属参与的积极性,为其自我防范意识的提升奠定基础;(4)构建科学管理和解决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模式,同时也是重要的提升护士在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中正确认知的措施。
因为本文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导致一些影响因素缺乏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以对分管患者的护士人力进行补充、加强对病房的有效管理是保证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减少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