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剑
(湖北省利川市农业农村局,湖北 利川 445400)
为了处理好生猪养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了无公害、无污染、无添加的“三无”生猪养殖产业目标[1]。坚持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生猪养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广新型的猪、沼等人工生态养殖循环系统,将生猪养殖生态化、资源化,努力打造绿色环保的生猪养殖产业。
根据实际调查了解到近78%的养猪场,都没有合理的对区域分布进行规划,大多数的养猪场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及农村集镇周边,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甚至在养猪场周围都没有足够的消纳土地,在生猪养殖粪污的处理上,没有一个完整的消纳系统,在排污方面也没有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以至于造成污染面积大,治理难度高。
在生猪养殖审批及例行检查中,部分审批及检查工作人员和养殖场周边群众对生猪养殖产业的认知意识淡薄,在养猪场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上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和相关规划建议,甚至养猪场都没有制定详细的污染物处理措施[2]。导致对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没有及时的处理,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生态环境文明意识薄弱,对养殖生猪产生的污染物处理不恰当,以至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根据实际了解,个别地区的生猪的排泄物以及其它的污染物,没有经过相关设备的系统化环保处理,直接就近排入了附近的地区,污染物直接渗入地下,甚至流入河流。这些污染物经过时间的发酵和自身分解,对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间接的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长期饮用含有污染物的水源、呼吸被污染的空气,直接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这正是因为养猪场管理人员没有环保意识,没有系统的生猪排污体制,没有及时对生猪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造成的后果。
养猪的场地的建设标准要以《中国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条例进行选择,在进行场地选择的时候要从环保角度出发,对生猪养殖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总结分类,保证养猪场的建设能达到资源的循环转化,还要考虑养猪场的地理位置是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影响。所以,建厂时需要考虑周围是否存在养殖业、园林业、沼气池或者垃圾加工厂等,将生猪养殖与当地的其他农林业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整合,最终建立资源的循环利用,努力实现绿色的生态养殖道路。
生猪养殖中,在饲料方面:管理人员应使用科学的饲料配比,多利用合成氨基酸的添加剂,对猪日常摄入的营养需求进行平衡,减少其他氨基酸食物的摄入,以达到对氮气控制的排放;在粪便尿液方面:根据猪日常的食物摄入,可以了解到猪的排泄物中的物质含量的大致种类和比例,以物质含量分析结果为依据,针对其进行相关的物质处理,在尿液排污前使用相关的降解技术,分解尿液中的污染物质,以免造成排泄物物质分解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生猪养殖的日常维护生产的方面:将日常维护的原材料进行统计分析,把含有污染物的原材料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污染物性质进行加工处理,达到减少污染物的目的。
在养猪过程中,对猪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对猪的健康情况进行把控,实时监测病菌的出现。在猪场的生活环境中,需要管理人员对日常的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但是在消毒剂的使用上要进行规范,严格把控各类药物和消毒剂的组成情况,尽量减少化学药物在消毒后的残留。积极使用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的消毒药物,保证猪场良好的卫生环境。
为了将养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机结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鼓励养殖业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当地的环保、畜牧以及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科学可持续发展观,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将环保意识深入人心[3]。强化农村生猪养殖的环保意识,实现生猪养殖向工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经营城市和工业管理的观念,对生猪养殖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分区上将生猪养殖和生活区域严格划分,推进生猪养殖的区域化、产业化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猪养殖生产与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和谐发展,从本质上对生猪养殖污染的问题进行治理。
生猪养殖产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的国家高度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对生猪养殖产业的污染控制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实现对生猪养殖的污染控制是对建设生猪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必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