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奎业
(珙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宜宾 644500)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从数量的保障向质量上的提升进行转变。作为人们餐桌生活上的必需品,猪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提高生猪养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成为当前养殖业的一个任务。在养殖过程中,各种猪病的发生对生猪的养殖产生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危害性大、传染性强的猪病,不仅威胁到生猪养殖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既会产生重大经济财产损失,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强猪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不仅是保护生猪养殖户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
猪病的预防,既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正常生活秩序和保证人们健康的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增加肉类食品的供应,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生猪养殖带动了饲料种植、加工以及物流配送等产业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经济发展,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从人们生活需要来看,加强生猪预防,可以避免危害性、传染力强的各种猪病大面积发生,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作为生猪养殖户来讲,通过预防猪病的发生,特别是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接种疫苗等药物防治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生猪对各种猪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各种猪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防止猪病发生带来重大经济财产损失的同时,积累更多的养殖经验,为扩大生产,提高养殖质量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证,对生猪养殖产业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预防接种是猪病预防过程中采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具有提前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在养殖户及专业养殖场中采用较多。但是预防接种是一项技术性、系统性要求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环节控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加强环境器具的消毒。在进行预防接种前,要对生猪以及接种的相关器具进行消毒,并对生猪的栏舍进行清理,保持环境卫生。二是要注意加强对疫苗检验检查。接种前要对疫苗状态进行仔细的观察,检验疫苗的质量合格证书和有效期,并要对使用说明进行详细的阅读。三是要注意制定各种应对措施。对疫苗有不良反应是预防接种当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因此一旦在接种后出现了染病症状时则不适合接种疫苗,而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猪群发生集体死亡的情况。四是要注意观察接种后生猪的各种反应。由于不同的疫苗会在生猪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接种中严禁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的接种。完成一种疫苗的接种后,应保证留出充足的观察期,一般来说至少应在10d后才能进行下一种疫苗的接种,从而让每一种疫苗都能充分发挥其预防作用。 五是要加强对个体的检验检测。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要对怀孕期间的母猪进行特别的关注,避免在接种疫苗后往往会出现死胎的问题,因此应避免对孕期母猪注射疫苗。而在哺乳期母猪的乳汁中含有多种抗体成分,所以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对仔猪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生猪感染,特别是传染病的重灾区,该措施十分重要。该措施实施的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第一:接种准备,生物制剂的种类较多,各个类型有不同的接种方式,大致可分为皮下注射及肌肉注射2种。在进行接种前,应先进行各项调查,掌握当地的疫情,并制定相应的接种方案,保障预防接种的效果;第二:疫苗检查,疫苗的质量及剂量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防情况,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首先需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疫苗,防止在接种后出现免疫力下降或者免疫力不足,对于疾病感染抵抗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等。在疫苗的剂量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不可盲目加大用量,避免对生猪的身体造成伤害;第三:接种频率,每年定期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一般为1a2次。生猪会在疫苗接种后4~20d内产生免疫,因此,如果在接种20d后生猪还没有产生抗体,需及时进行补免。疫苗的疫期一般为0.5a或者1a,需要在该时间段内每个月至少检查1次。
预防接种是猪病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养殖场所进行实际操作时,要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把养殖场的环境、生猪的饲养量、生猪的个体条件及群体条件等进行综合考量,在科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预防接种方法,从而达到降低猪病发生的几率,提高应对各种猪病的能力,促进生猪养殖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