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妍
(长江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衣食住行”民生四样中,“衣”为之首,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组合成“衣”的元素,不但是服饰设计最为根本的物质条件,还是服装设计三要素中色彩要素与造型要素承载的物质基础。服装材料的语言丰富且深具内涵,它对设计师塑造设计构思、把握造型风格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环境的文化发展影响导致全球审美观念的变迁和科技进步,是推动服装面料发展的两个因素,它们都将带来优质的新型面料,同时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时装设计工程学院还加大了成衣资料设计专业课程(FashionTextileDesign)的课堂教学工作力度,来指点学员充分认识到资料的重要性。
面料的选择上形象和色彩对服装传达的信息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的面料都是受流行趋势影响的产物。这些流行趋势可能表现在一个时尚系列上,在某种程度上能以完全差异的形式应用于纱线当中,应用未来主义颜色的胶合皮革能够设计出对现代感的、未来主义面貌的时尚效果,或许应用此种纱线把文学作品转换成更具备现代感的设计。面料选择得当可以把成功的系列设计与时尚理念结合起来。
以设计师的眼光来看,世间一切自然形态都可以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如同化学元素的组合导致新的物质生成,又好像儿童用积木创造出无数不同的形态的造型。成衣资料的再发明就是在普通纱线上将借助对于纱线的图形或者立体解决多种色泽的纱线重组等办法扭转纱线的机能及外形,对于服装展开二次再设计,使得成品达到惊人的视觉效果和与众不同的外表造型。
因而,成衣资料的重组再造设计不仅对于一种制作元素展开平面或者立体的实际效果处理,还能够借助多种手段把几种纱线交互作用而造成新的艺术化的质感。
技术的进步,促使新型面料不断被开发出来,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未来织物的开发潜能是无穷的。新型服装面料和面料再造技法的出现无疑给服装设计制作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大量出现的服装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为时尚界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以科技手段改造面料的全新的艺术效果。比如应用机器低温压褶的方法直接依照肌体曲线调整裁片及褶痕,其裙子的材质不会随之缩减、变形、扩展,使其造成更丰厚的曲面以及立体美学的实际效果。根据一些流行趋势机构发表的报告,春夏时装将会是新材料大展身手的时机,各种透孔织物和镶嵌织物将会普遍流行,编织、提花和网孔织物所塑造的雕刻效果将成为热门的设计元素。
另一方面,智能服装中加入了智能材料,可以对环境或人体的变化做出反应。自然界中的热、电磁波、阻力、磁力、电的变动均能引起物体颜色、形状、声响或是大小的改变,这一特性非常适合制造织物,因为在纺织面料过程中,纤维和纱线可以形成电路和通信网络以传输信息,涂层整理、印花和刺绣也都能用来传导信息。例如,运用纳米技术使原本很普通的全棉面料产生物理改变,成为不易起皱,不易污染的新型面料;此外,还可以使面料产生防静电、保暖等特殊的功能,增加了服饰材料的功能性和附加值。
随着时代的迅猛稳步发展,纯粹的钻研面料的框架结构、设计以及图案己经难以顺应时代以及用户的需要,适用于成衣的新型材料不断涌现,选择具有民族风格的颜色以及纹样展开重组,把戏剧性的艺术表现手法,传统式的生产工艺技法恰当应用到产品设计当中显得更加关键。
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工艺手法,传统工艺特征与新型科技材料的完美交融再设计将成为设计师构筑服装面料艺术设计效果的新的开发点。如手工模板印花、手工编织和容县刺绣等。这些手工技艺赋予了纺织品以鲜明的特征和个性,同时也提高了生产产品的时间和技能,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设计师可以通过传统工艺对服饰材料进行多重组合与再造,改变原有材料的外观和质感,从而提高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很多国内外设计者在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使用中国传统的银饰工艺技术以及滚、嵌、盘等传统艺术装饰工艺技术,展示了当代设计观念以及古典手工艺的完美结合。在张扬个性特征的观念大行其道的今日,很多艺术家应用离奇的造型形式来从新诠释古老刺绣工艺流程,获取了与众不同的美感。比如,在牛仔面料中引入雕刻元素来取得具有肌理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在高科技纱线的理论中应用传统式技能珠绣镂空,也可以产生别致的质感。通过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延续,不仅能够丰富服装设计材料的种类,也进一步拓展了服装材料的视觉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过程的加速,人类社会愈来愈重视环保。高科技材料多元化和再利用已形成现代服装材料综合利用发展的趋势,新型服装材料在形式上和感觉上更为适合现代时尚群体的需要。然而任何个性化、时尚化、风格化的服装设计都离不开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