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就业扶贫的工作部署,结合县情实际,认真做好五个加法,持续加大创业扶持,促进转移就业,落实帮扶措施,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稳定就业促进长效增收。
通江县坚持按需培训、精准实施、实用有效的原则,针对贫困劳动力培训愿望,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根据招工企业岗位特点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和发展产业的需求,结合通江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实施“政府+企业+学校”培训模式,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分类开展培训项目。采取理论知识集中授课与实习操作分散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把种植养殖等培训课堂办到乡镇、村社,送到农家院户、田间地头、种植养殖现场等,让贫困人员在“家门口”接受培训,使参训人员在转变观念、提高技能、转移就业等多方面受益。累计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类就业扶贫技能培训173期7686人,兑现各类培训补贴848.65万元。
结合“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活动,广泛收集整理省内外用工信息,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推动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累计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23场,利用四川公共招聘网发布招聘信息1.6万余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7万余人。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家庭劳动力的保洁保绿、交通协管、养老护理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上岗就业,实现以岗位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的良好局面。累计开发贫困村公益性岗位2093个,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2049人,兑现岗位补贴553.11万元。
引导和支持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新吸纳10个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或生产经营主体可作为就业扶贫基地,培育建成通江县古林银耳专业合作社等19个就业扶贫基地,兑现奖励资金95万元。根据“三位一体”就业扶贫模式,按照“七有”建设标准,培育建设了以返乡创业、产业带动就业、村级服务工作站为主的21个就业扶贫示范村。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结合创业人员类别、企业性质和吸纳就业能力等情况,将四川手绣前程刺绣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培育成为就业扶贫车间,通过标准化建设、多渠道宣传、精准式吸纳,逐步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有效发挥了扶贫车间的就业带动作用。截至目前,扶贫车间实现精准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30余人。
在北京、上海、新疆等10个用工需求大的城市建立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建立通江籍在外务工贫困劳动力服务档案,动态掌握他们在外务工情况,同时收集岗位门槛低、工资待遇高、福利有保障的用工单位信息,与其建立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并为外出务工贫困群众补贴单程路费。2016年以来,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累计组织带动、接纳安置通江籍贫困劳动力就业达2万余人次。按照省市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要求强化与对口劳务协作,积极与遂昌县相关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送渠道,组织41名通江籍贫困劳动力到遂昌县就业,落实兑现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5.5万元。
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发展产业,对新创办领办创业实体的,给予1万元创业奖励,兑现贫困户成功创业146户146万元。大力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出台回引创业扶持政策,回引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人士2455人,其中回引100万以上经济实体535家。将贫困家庭创业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优化流程,加快办理。积极动员县内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家乐、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累计兑现79家企业(专合社)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527人52.7万元。
通江县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