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新”经济发展研究

2019-02-19 19:31袁祖霞司曼珈刘秋香
市场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新动能河南

袁祖霞 司曼珈 刘秋香/ 文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6年3 月“新经济”一词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一、“三新”概念及特征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 年12 月30 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20 世纪90 年代末到21 世纪初,美国经历了近10 年的经济繁荣,成为美国有经济周期记录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经济在高速平稳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财政赤字均控制在较低水平。美国经济学家将这种持续的、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称为“新经济”。现阶段,新经济已不再是指美国的经济现象,而是指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驱动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形态。

国际统计界积极开展新经济的研究。一是美国和法国较早地开展新经济界定与测量的研究;二是瑞典、英国等国家探索性地开展“新经济”的测算工作;三是经合组织提出了新的经济分析框架,即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因素重点是创新和技术变革所发挥的作用。国际上一些著名机构、大学也从自身的理解或特长出发尝试测度“新经济”,主要有“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的美国新经济指数,硅谷联合投资发布的美国硅谷指数,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

我国积极开展新经济统计的实践。国家统计局于2016 年开始,逐步建立统计制度,开展新兴经济统计监测,并从经济活动性质、服务业载体形态、要素组合模式等方面,将我国新出现的经济活动总体描述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2017 年,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了“三新”统计分类标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三新”统计分类主要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新技术与双创服务活动、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和现代综合管理活动共9 类。“三新”统计数据来源:一是整合现行常规统计调查中“三新”统计相关内容,二是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调查数据,三是新建并开展的统计调查。

在界定“三新”经济统计范围、制定“三新”统计分类、明确基础资料来源的基础上,国家及各省统计局开展了“三新”经济增加值的核算。为全面反映和量化国家及地区在加快发展经济新动能,激发经济活力方面的潜力、进展和成效,国家统计局还研究建立了经济新动能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经济活力、创新驱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成效六个分类指数。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三新”统计的明确要求以及国家统计局统一工作部署,河南不断健全和完善“三新”统计工作,拓展充实“三新”统计范围和统计内容,完善统计方法,认真做好网上零售、跨境电商、城市商业综合体等热点问题的统计工作。在收集“三新”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测算了2016 年、2017 年全省“三新”经济增加值和新动能发展指数,是全国率先开展此项工作的省份之一。

二、河南促进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实践

近年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一是大力促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河南省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若干意见》《河南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 2020 年)》《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 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大力发展‘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以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核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在制造业应用。”“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促进全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和流通创新发展,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创业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河南制定实施了卷烟、豫酒、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力信息、建筑装配、现代物流、旅游、健康养老、高效种养、能源等12 个重点产业转型发展攻坚方案,大力推进工业企业绿色改造、智能改造和技术改造等“三大改造”,积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河南省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强调“推动新兴产业高起点、高速度、高品质发展。”“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河南省政府相继印发《关于推进三十五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河南省2017 年“放管服”改革5 个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减证”促“简政”,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加快推进涉企事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办税便利化,深入推进民生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构建高效便民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便利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和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

五是深入推动“双创”发展。河南省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以建设双创基地为抓手,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支撑平台,集聚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发展;有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和新旧动能加速转化。”“加快发展我省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六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资金保障。河南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7- 2021 年)》《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 2020 年)》《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进一步加大全省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研发投入保障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大力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中的资本助推作用。”

三、河南“三新”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在一系列创新驱动政策措施作用下,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有效释放,新动能加快培育,“三新”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强。测算结果表明:2017 年河南“三新”经济增加值5403.9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高于GDP 增速2.8 个百分点,占全省GDP 比重为12.0%,比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三新”经济对全省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16.3%,在7.8%的GDP 增长中,有1.3 个百分点是由“三新”经济拉动的。

(一)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河南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持续增加,投入强度不断提高。2017 年,河南R&D 经费投入582.05 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增速比上年提高4.2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GDP 现价增速7.1 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5.5 个百分点左;全省R&D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1%,比上年提高0.08 个百分点,与全国提高0.02 个百分点相比,河南高出0.06 个百分点。技术研究中心作为科技研究、重大课题攻关的前沿阵地,其数量多少直接体现地区科技综合实力。截至2017年底,河南全省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36 个,其中国家级84 个;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616 个,其中国家级46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87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84 个。

专利的质量与数量是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2017 年,河南全省申请专利119243 件,比上年增长26.0%;授权专利55407 件,增长12.7%;有效发明专利28615 件,增长26.6%;万人拥有发明专利量3.0 件,增长25.0%;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额15.5 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6.93 亿元,增长30.0%。全省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由2016 年的30 家增加到2017 年的100 家;全省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197 家,位列全国第8 位,中部第一。

(二)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2017 年河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额增速达29.7%,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9.3 个百分点,投资力度加大,带动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升。截至2017 年底,全省光缆线路长度175.11 万公里,当年新增1.25 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4475.85 万个,当年新增135.87 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28.38 万户,增长20.4%;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3.44 亿G,增长207.7%。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普及,网络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据对全省5.84 万个规模以上企业调查显示:2017 年企业计算机使用普及率达99.8%,每百家企业拥有计算机2726 台,比上年增长1.2%;配备有信息技术人员的企业占98.5%,平均每家企业拥有3.5 人;被调查企业互联网普及率达99.8%,有网站的企业数占使用互联网企业个数的40.4%,96.7%的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

(三)“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社会创业创新热情高涨

2017 年河南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比2012 年精简56.3%,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77.4%,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在全国率先实行“三十五证合一”。简证放权等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创业创新热情,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 年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0.95 万户,是2015 年的1.4 倍。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503.2 万户,其中新设立企业29.87 万户,日均新增818 户。

截至2017 年底,河南从事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活动的平台单位361 个,从业人员5.46 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46.12 亿元,利润总额14.54 亿元,其中众创是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降低创业创新成本。2017 年全省提供众创服务的单位有297 家、众创项目1.32 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0.1%。

(四)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显著进展,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

各地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兴领域,规划引领,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推动工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2017 年,河南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142.1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3%,比上年提高1.2 个百分点;全省高技术工业实现增加值1402.9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2017 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新服务企业1711 家,从业人员29.44 万人,比上年增长4.6%;实现营业收入1675.61 亿元,增长22.6%;利润总额201.57 亿元,比2016 年增长近一倍。

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开发、生产新产品意愿和能力提升。河南省“四上”企业中,2017 年开展创新活动的占比为31.4%,同比提高0.8 个百分点;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共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03 万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9.7%,比上年提高2.1 个百分点。2017 年,全省生产工业机器人580 套,增长19.1%;新能源汽车3.11 万辆,增长17.1%;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279.53 万千瓦,增长84.3%;新能源发电量增长24.0%,其中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增长36.5%、96.7%;煤制天然气产量增长32.9%;生物乙醇产量增长7.2%。

(五)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网络购物、平台经济、个性定制、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截至2017 年底,河南拥有互联网网站个数30.24 万个,比上年增长22.1%。2017 年全省按卖家所在地实现网上零售额1735.7 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7.5 亿元,增长44.2%,增速高于全国16.2 个百分点。河南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及其增速分别位居全国31 个省(市、区)的第12 位、第5 位。电子商务带动快递物流业大发展。2017 年全省快递业务量达到10.74 亿件,首次突破十亿大关,位居全国第十位。融合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城市主要功能活动,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迅速发展。2017 年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38 家,营业面积206.33 万平方米;拥有经营商户8277 个,从业人员5.55 万人,实现销售额179.53 亿元。远程教育、互联网医疗、网络租车、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广泛渗透,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六)产业聚集区、服务业“两区”快速发展,载体引领、示范作用日益显现

2017 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97.98 亿元,同比增长4.3%。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4838.93 亿元,增长16.0%。全省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3.94 亿元,同比增长23.6%。“两区”服务业企业吸纳从业人员71.43 万人,增长12.9%。2017 年服务业“两区”实现营业收入3203.41 亿元,同比增长23.3%;实现税收收入270.82亿元,增长9.1%。

四、河南“三新”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河南“三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动能加快形成,但新经济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对经济贡献不高,新动能增强尚不能完全抵消传统动能减弱的影响。与先进省份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依然是河南发展的最大短板。

(一)“三新”经济总体规模偏小,与全国及先进省份存在差距

2017 年河南“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 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比全国低15.0 个百分点。以上年为基期,河南2016 年、2017 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4、119.1,2017 年比上年回落4.3 个百分点。从收集到的指标看,河南R&D 经费投入强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2个百分点;“四上”企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比全国低2.03 个百分点; 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四上”企业占比比全国低3.2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比全国低4.1 个百分点。

北京市2017 年上半年、浙江省2017 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分别达33.4%、37.1%;河南2017 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分别比以上两地低21.4 个和25.1 个百分点。

(二)科技研发基础依然薄弱,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017 年河南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GDP 的比重为1.31%,比全国平均水平2.13%低0.82 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1.5%。在列入全国“三新”统计监测的15 种工业新产品、14种新能源产品目录中,河南在生产的仅有6 种工业新产品、7 种新能源产品,表明河南新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偏弱。

(三)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制约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

2017 年河南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0.71%。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全省“四上”企业信息化投入仅占全年营业收入的0.1%。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有待进一步加深。“互联网+ 政务服务”推进不力,全省“四上”企业中,仅41.8%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14.8%的企业通过互联网与政府机构互动。

(四)“三新”企业经营粗放,效益不高

2017 年河南超过1/3 的“四众”平台单位没有实现盈利。其中中移在线众包平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46 亿元,但利润亏损额高达3.08 亿元。与“三新”经济密切相关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行业营业利润减少或增亏。

(五)电子商务整体经营水平不高,服务类交易偏少,存在购买力通过互联网净外流现象

2017 年河南按卖家所在地实现网上零售额只有按买家所在地实现网上零售额的61.3%,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全国比重仅为1.8%。河南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0%,比全国低10.0 个百分点。“四上”企业电子商务交易以商品类为主,销售额占全省销售额96.8%,采购额占全省采购额的97.6%;服务类销售额、采购额仅占3.2%、2.4%。

(六)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筹融资困难,制约“三新”企业发展

专业化的管理、运营和服务团队缺乏是目前“三新”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另外,“三新”企业特别是创业初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快、势头强,但普遍存在没有质押物导致贷款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等困难。国家统计局对全国74.9 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调查显示,人才短缺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河南小微企业调查结果表明,62.7%的企业在创新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人才短缺”,其次是“资金不足”,占比56.9%。

五、促进河南“三新”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新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创新环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挥各类开发园区创新引领作用。

(一)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驱动动力

“新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创新驱动,创新是新经济兴起和发展的基础。河南要全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进一步提升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研发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领,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营造更加有利的创新创业环境

发展新经济,河南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为新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撑。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需求链有机衔接。

(三)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人才是创新的宝贵资源,是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河南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夯实创新创业的人才基础,要出台更为开放的人才培育和引进战略。实施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扶持计划,鼓励支持创建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高校毕业生众创空间。

金融是新经济的血液。河南要创新金融支持模式,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新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提升金融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水平。

(四)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经济既是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的过程。研究表明:通过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可节约20%的成本,2%- 5%的原材料,50%的产能提升空间。河南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步伐,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品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增强创新力、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进一步完善通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诚信管理平台,提升企业电子商务运营能力

夯实网络发展基础,持续升级网络能力,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坚实基础和技术支撑;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推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电子商务运营能力;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诚信管理平台。

(六)充分发挥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的创新引领作用

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过程中,要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的载体作用,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定位“三新”经济细分领域,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打造新经济发展引领区,带动全省产业升级。

猜你喜欢
三新动能河南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