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与测温要求

2019-02-19 15:30:26黄晓云
四川水泥 2019年3期
关键词:测量点浮动温升

黄晓云

(宁德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福建 宁德 352100)

0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即混凝土层级物实体最小容积不超过 1米的大容积混凝土,或提前估量会由于混凝土里胶凝物料水化造成温度浮动以及紧缩而造成有害裂缝发生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也是体积与厚度较大同时现场浇筑、成型和养护的混凝土。主要适用于河流大坝、桥墩、装备基础、高楼深基础底板和多项特殊结构,比如说如抵御辐射建筑物等。

1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现实意义

大体积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二者的差异在于表层厚薄程度不一样,不过本质上的差异在于混凝土中的混凝土会引发热量,混凝土里面的热量难以消散,外表面的热量散发得更快,内外部的热量在膨胀和收缩过程将造成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拉应力。当温差大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大于当时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混凝土表面可能出现有害裂缝,有时甚至会引发穿透裂缝。除此之外,当混凝土硬化的时候,它会伴随温度的下降而紧缩。因为遭到地基的限制,将造成很大的外部限制力。当它大于当时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的时候,也会造成裂缝地出现。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和水泥类型,强度层级,每立方米水泥使用数额,外加剂,混凝土模具温度等因素相关。为熟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水化热造成的温升与下降机制,掌握混凝土中心和地表大气温度之间的温度浮动,以有利于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接下来的工作带来指导,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测量是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

2.1 代表性测温剖面择选

对于要求所指示的,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使用温度测量评定的手段来开展比较大规模的混凝土裂缝调控施工项目,有关的施工条例指出,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择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垂直剖面来设定温度测量时所需要的温度测量点。这样做的主要缘由是在于这十分地有利于相应的垂直截面温度测量点温浮动的对比。与此同时,施工条例还作出相关的指示,温度测量的垂直剖面务必要穿过中心的部分,这样做才能体现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上升总体状况。因为不尽相同的基础项目都会具有不同的形状样貌,因此有很多时候难以精准地明确不规则基础平面的中心点。在该种状况之下,务必要探寻基准平面的厚度,将其视为垂直截面的中心平面,在垂直部分的温度测量点应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垂直温度测量曲线能够是比较基础的全貌轮廓,或者是能够基于对称的而性择的半轮廓形状。对于许许多多的基础项目来说,一般都会存在相应的对称性关系,择选一半轮廓通常就可以体现出全部的轮廓温度测量点温度浮动。对于全部项目来说,能够相应地择选出两个半部分予以温度测量,这具有代表性同时也节省了投入资金。

2.2 测温点设置标准

施工条例要求温度测量点应安排在垂直温度测量部分和内部温度方位附近。外围温度测量点是指外围表面内40至100毫米方位的温度测量点,垂直部分的周边和内部位置的温度测量点对齐是致力于其便于对比相邻两个温度测量点的温度,温度测量点间距不可以超过0.4米,这样做就是为了科学地反映两点之间的温差。按照对称性择选两个代表性的垂直半截面,安排温度测量点的最大长边,这就是温度测量点布置的常见手段。

因为在覆盖维护或带模养护时期能够有效地利用保温覆盖层底部的测温点或者是利用模板内侧表层的测温点来检查测量混凝土表温,用于体现一些混凝土温差浮动状况,而在剔除覆盖养护层或剔除模板了之后,由于没有测得混凝土的表温,因此施工条例使用了在基础承台表面范围为40至100毫米方位安排测温点来取代混凝土表温测温点。环境测温点的温度和混凝土表面以内的40-100毫米方位的温度差值是设定覆盖养护完毕的凭证。环境温度测温点应相隔基础周边一定的范围,以确保不受基础温升作用。施工条例确定了对基础厚度低于或等于1.6米的项目,在裂缝控制技术手段完备的状况下可不开展测温的条例,这是由于厚度低于或等于1.7米的基础底板,温升极有可能依照绝热温升予以预估,一般能够依照项目施工经验来采用技术方案予以温差调控。

3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和测温频率标准

3.1 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认知

从入模温度的字面意义而言,妖气是入模后所测量的出后的温度,对于容积相对比较小的混凝土,因为入模后混凝土流淌直径比较短,入模后遭到外部环境作用的几率比较小,在很短的时候后就会被后续浇筑的混凝土所掩埋,这个时候所测量评定得出的入模温度是极其具备代表性,也十分地地精准。不过对于容积较大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因为入模后混凝土还会流淌经过一个比较长的直径,在流淌过程之中就会遭到外部环境的作用力影响,进而让混凝土温度的浮动很大,冬天混凝土在基础内流淌后温度会产生不同水平地下降,夏天混凝土在基础内流淌后温度会有不同水平上地升高,在如此的状况之下,混凝土要流淌一段长度后方可被其后浇筑的混凝土掩埋,而一些较大的项目中混凝土流淌通常经历很少的时长,此时环境温度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让使初始测得入模温度并不可以代表真实的入模温度,因此施工条例应该按照每个测温点被混凝土首次覆盖的时候所获取的温度来指示各测点方位混凝土入模温度标准,使用这一手段一般是考量到操作便捷,测温数据从入模温度至混凝土最后温升达至最高值,整个温度浮动的过程具有连贯性。

3.2 测温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最开始的时候,需要测量评定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一般状况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和混凝土的温升就指的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峰值。施工条例对混凝土测温启动的节点和混凝土测温完毕的节点做了清晰的指定,混凝土各测温点测到的最初温度值就是各点位的周边温度,伴随测温点被所浇筑的混凝土掩埋,此时测温点体现的是混凝土入模时候的温度,获取入模温度了之后的温度浮动数值就是混凝土温升后的温度额度,而温升后所最终获取的最大温度值再剔除去入模温度就是混凝土最大温升额,即使混凝土裂缝调控标准需要在对应测点温差低于或等于25摄氏度时方可暂停掩埋养护,不过相关工作人员有考量到气候变化对温差造成的作用,测温的过程可能还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长,因此施工条例要求了当温差小于20摄氏度的情况下,方可允许相关的工作人员暂停测温。测温期间要根据测温频率标准按时地提供诸多次数的测温结果,测温结果务必要进行解析然后生成报告,测温报告应涵括了各测温点的温度资料、相应点位的估量温差数据、代表点位的温度浮动曲线,然后再对温度浮动的走向予以一定地解析,在必要的情况之下还要对温控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措施。

3.3 测温频率要求

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温升一般是在第二至三天达到最高值,因此施工调节对第二至四天时间段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做了大于或等于1次/4小时的标准。因为在 1天以内的晚间及白天周边温度极可能存在相对比较大的浮动,因此施工条例对第七天至测温完毕时段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做了大于或等于1次/12小时的标准规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项目开展期间对抵御有害裂缝的出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效用,让施工的整体流程都实现了信息化施工的目标。大体积混凝土温度上升及下降都需要跟寻一定的规律,把握上述规律对大体积混凝土项目开展具有不可比拟的指导性价值。

猜你喜欢
测量点浮动温升
中国船级社(CCS)发布 《海上浮动设施入级规范》(2023)
电机温升试验分析及无人值守电机温升试验优化
防爆电机(2022年5期)2022-11-18 07:40:48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防爆电机(2022年4期)2022-08-17 05:59:50
飞机部件数字化调姿定位测量点的优选与构造算法
航空学报(2022年5期)2022-07-04 02:24:32
浅析冲压件测量点的规划
模具制造(2019年10期)2020-01-06 09:13:08
基于CAD模型的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点分布规划
PM2.5空中探测器的设计
一种用于剪板机送料的液压浮动夹钳
LED照明光源的温升与散热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2期)2018-04-18 07:13:36
带有浮动机构的曲轴孔镗刀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