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政,刘璐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 425199)
中华传统木构建筑风格独特、造型别致、传力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熠熠生辉。中国传统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木构架承重,很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损毁,结构寿命也因此受限。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建筑木材短缺,加上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迅猛发展,传统砖木结构的运用领域受到严重挤压并大幅收窄,几乎处于停滞发展状态,许多传统工匠被迫改行,另谋出路,导致传统建筑技能人才断档,传统工艺失传。如今,随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技能人才的刚性需求大大增加,传统建筑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摆在眼前,亟待解决,也需要深入研究。
截止到2018年5月,已通过认定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共134个城市,特色小镇则有数千个,传统建筑的修复改造及现代仿古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综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镇的设计与建造现状会发现,许多真正的历史文化建筑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变得摇摇欲坠、破败不堪,而以钢筋和混凝土为主材的现代仿古建筑则风生水起、蓬勃发展,导致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历史遗存建筑的保护力度不够。作为历史遗存的传统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与灵魂,是文化古城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还是许多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在立法和宣传保护方面的力度还相当不够;
(2)传统建筑技能人才缺失和传统工艺失传导致许多传统建筑得不到修复,任凭风吹雨打,自然消亡;
(3)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传统砖木结构进行大面积仿古改造。由于传统建筑受到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挤压,导致真正的传统建筑技能人才的就业范围大大缩水,被迫改行;
(4)传统木材紧缺,而传统建筑对木材高度依赖。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1]。传统木材资源长期以来是我国的短板,传统砖木结构离不开木材,因而现代木材生产制作技术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之一。促进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解决传统建筑人才的培养与流向、新型木材的加工与制造、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修缮、现代仿古建筑的应用与拓展等一系列问题,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历史遗存建筑作为重要的文物应得到特别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从立法角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作为地方行政主管单位的文物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历史文化建筑划定保护范围,对建筑周边环境采取限制性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在进行新项目审批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发挥行政导向作用,科学合理塑造历史遗存建筑的周边环境,引导现代仿古建筑的设计与改造范围,为仿古建筑在方案布局和立面造型方面进行科学规划。
当前从事传统建筑施工的工匠很少有40岁以下的面孔,随着老一辈的相继退休,人才断档问题将摆在面前,如何科学、高效地培养传统建筑技能人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仅有个别本科院校开设了与传统建筑相关的专业,但这部分毕业生基本上是从事设计、管理或科研工作,而高职院校中,开设与传统建筑相关专业的学校相当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许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喜欢高大上的热门专业,不愿选择又苦又累传统低端的专业;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就业率的考量,学生的去向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学校不能大规模地进行传统建筑相关专业的扩招,否则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问题。因此,探讨在建筑技术专业内增修传统建筑主要课程或作为拓展部分,这样可以扩大本专业的就业范围,占用的课时相对较少也便于实施。
中国数千年以来一直保留着运用木材建造房屋的传统,木结构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形式,曾经得到了空前发展,也创造出了世界上独具一格的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种结构形式要耗费大量木材,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不高,传统木材相对紧缺,现代木结构技术研究又少,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现代木结构对中国来说,还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大面积运用和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板胶合木(Glulam)、正交胶合木(CLT)等复合、再生木材在现代木结构中的运用,改善了传统天然木材的材料特性:如天然木材受力特征上的各向异性、顺纹剪切性差和纵向抗扭差、木节与纹理对加工性和应力均匀性的影响、耐候性和耐火性差等,由于现代木结构材料品质的提高,使现代木结构的设计摆脱了传统木结构的局限,既能设计成传统木结构中柔性节点和超静定系统,还能解决传统榫卯连接中整体刚度不足、变形不易控制等缺陷,可以设计大跨度、长悬臂、多高层结构模型,大大拓宽了木结构的运用渠道,如今在欧美国家的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甚至是桥梁、高层建筑上也得到运用和推广。在挪威西南部的卑尔根市,建成了一幢14层高的木结构建筑公寓楼;Shop建筑事务所在纽约曼哈顿建造了10层高的住宅楼,成为纽约最高木结构建筑;伦敦东部的Stadthaus酒店耗时27天完成了一幢30m高的九层木质建筑;由Acton Ostry Architects设计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公寓成为当前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大楼(总高度53m,18层),使用寿命为60~100年,抗震性能可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媲美。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决定由 Team V Architectuur建筑事务所与Lingotto,Nicole Maarsen和 ARUP合作设计,在Amstel河沿岸建一座高度为73m(240英尺)的住宅楼,其将刷新木结构建筑高度的新记录[2]。
在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镇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建筑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既关系到社会的需求,又关系到人才的质量,科学、高效地培养社会需求的传统建筑技能人才应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科学高效地培养传统建筑技能人才,必须拥有造诣高深、技术娴熟的师资力量。如今在传统建筑方面能文能武的人已难寻觅,就是在单一方面有所建树的人也越来越少。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建筑技艺传承是靠师徒个别传授,如今在国内开设与传统建筑相关的本科院校仅有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一部分从事传统建筑的科研与设计,一部分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解决了传统建筑技能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方面的问题,但实践方面的教师还相当缺乏,这需要长期奋斗在传统建筑施工一线,经历许多实质项目打磨后操作技术相当娴熟的工匠师傅来担任[3]。这些人主要来源于传统建筑之乡中代代相传的能工巧匠,他们的精湛技艺正是需要传承与弘扬的。从调查统计来看,这部分人的年龄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80后、90后的年轻人很少有从事这一行业的,为了防止出现传统建筑人才断档,对此部分人的技艺进行传承,是对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意义尤为重要。
传统建筑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与市场人才需求相匹配,企业对人才的认可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实际性合作,是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所需人才无缝对接的有效举措。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创新开发所需高级科研人才的问题以及企业对传统建筑技能人才的需求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学校对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实训指导老师的需求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解决学校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短缺方面的困难,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理论知识完善、科研成果丰硕的优势,实现师资力量互补,相互促进。
如今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镇的发展虽然比较迅猛,但采用传统砖木为主材,木构架承重的情况不算很多,大多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材的仿古建筑形式,单纯传统建筑的修复与改造的数量还是有限的,在传统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木材取用便捷的地区,木构架承重虽有新建与改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将没法与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因此,既要促进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又要顺应现代建筑发展的需要,将传统建筑教学融入到现代建筑教学中,这样既必要,又可行[4]。具体操作方面是在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将传统建筑的构造与识图、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几门主要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给喜爱中国传统建筑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也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培养后备人才。
常规课堂教学要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传授的知识量也相当有限,要想拓宽知识面,就很难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如今,移动终端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开辟在线开放课堂是拓展专业知识面、开阔专业视野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其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受限于时间、地点的不足,可以以世界大学城空间、智慧职教等为网络平台,开放传统建筑在线课堂,既能弥补传统建筑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短缺的问题,而且传授知识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完成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为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体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
传统建筑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民间团体的推崇,如今国内还有不少传统建筑之乡继续采用传统风格建房,许多传统工艺在流传,但从事这方面手艺的工匠大多步入中年,80后、90后的年轻工匠却不多见,伴随着这一辈工匠的老去,如果后继无人,估计传统风格的建筑将逐渐被混凝土仿古建筑或者现代混凝土结构所替代而走向消亡。因此,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进行倡导并隔期开展各项传统建筑工艺与技能大赛,可以以企业、职业学校、民间团体或个人方式报名参加,对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颁发奖励证书并给予一定资助,在传统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可作为岗位证书予以认可,在职称晋升中给予相当于中、高级职称待遇[5]。通过这些比赛,可将传统技艺人才和人才需求企业聚集到一起,进行思想交流与技艺切磋,提升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为技能人才的去向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辟无障碍通道,让优秀的人才学有所用,学有所获,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弘扬的意义重大。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传统建筑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去向还需要创新与拓展,传统建筑木作工艺为现代混凝土装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现代装配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传承拓宽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