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才洪
社保经办机构应坚持不断完善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大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的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
制度建设方面。成立风险防控工作组织和内部控制检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开展内控制度落实情况评价,科学制定内控管理方案,通过自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发现基金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
业务经办方面。持续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平台”监控工作,严格执行内审制度,从业务经办层面加强源头控制,构建基金安全“双保险”。加强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完善社保基金预算执行约束机制,加大社保基金网络监督力度,加强基金支撑能力预警分析。
思想教育方面。狠抓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常态化教育,坚持大会讲、逢会讲,切实做到廉政教育无盲区。组织学习《反腐倡廉手册》等廉政教材,专题学习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通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释纪、以案释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红线”意识,打牢拒腐防变根基。
反欺诈工作方面。稳步推进支付稽核工作,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对社保风险数据做好筛选审核,重点对死亡人员冒领养老金、服刑人员继续领取养老金等进行核查。加大和公安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社保支付核查力度。定期开展社保基金反欺诈工作,完善异地协查机制,加大社保基金非现场监督力度。
一是社保一次性补缴风险较大。有的国有、集体、乡镇破产企业因多种原因无原始档案资料,职工提供伪造的工资表、会计凭证、劳动合同等资料申请补缴;有的企业与个人串通,虚构劳动关系,提供虚假劳动合同、伪造银行流水申请补缴,甚至个别中介机构以帮忙办理社保补缴为由谋取私利。
二是骗取养老待遇资格时有发生。近几年,经办中时常发现为增加军龄篡改入伍或退伍时间、为增加连续工龄涂改招工档案、伪造工资表或安置协议书(公证书),甚至隐瞒服刑经历等情况。目前对假资料、假档案的判断,主要还是依靠日常积累的经验,甄别难度相当大,申请司法鉴定也存在成本高的问题。此外,现行政策对骗保行为的打击查处多基于形成骗保事实、对基金造成了损失的,而对在初审环节就发现的作假行为,只能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无法起到威慑的作用。
三是用人单位及参保群众法制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单位法制意识淡薄,擅自更改有关记录,为一些参保人员提供方便,违规办理社保,对应该缴纳的社保费用又不能做到全员足额参保。
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严格审核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加强异地居住人员稽核覆盖力度,有效防止冒领养老金等行为,切实管好用好社保基金。做好“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平台”工作,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内部自查、科室互查、评价工作,细化内控制度具体实施流程,实现社保信息系统监管新模式。
进一步加大欺诈骗保打击力度。加强定期巡查,针对出现的欺诈骗保情况,及时约谈当事人和企业,深入讲解社保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依法处理,同时对其造假的合同、凭证、档案、证明材料等建立台账,分类处置。
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应用。社保经办机构还要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目前,社保经办机构储存数据的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如果能够与公安户籍管理信息、医保待遇支付信息、医院就医信息、交通实名购票信息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比对,将极大提高死亡冒领防范力度。只有实现社保数据的标准化、精确化,大数据才能更好地应用于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