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的“DTGZH”原则探索

2019-02-19 13:44:55蒋海曦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原则政治

蒋海曦

(四川工商学院数理教研室,四川 成都 611745)

1 引言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领域,是社会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承体,在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尤其是这样。为了搞好高等教育,必须根据中国共产党长期倡导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的目标,从而为国家与民族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邓小平同志在中国迈向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也庄重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而在中国正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世界的高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显然,中国高等教育的方针,体现出了强烈地政治性、 科学性特征,强烈地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对人才必经具备“社会主义觉悟”“现代化、 世界性胸怀”“未来的长远眼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承担国家民族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这些高标准严要求的实现,除了专业教学技能地培养之外,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引导乃至教化。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院校的专业课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在一些人眼中,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课教学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学科门类不同,故而无法互相融通。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各成体系,术有专攻,人有所长,故而难以相融。更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工作人员的事,与专业课教学人员无关,……如此等等。这些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之所以错误,在于这些观点脱离了教育的本质与现象的联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课教育割裂开来,忘记了专业课教学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在方法上,在形式的融入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达成一致也是完全可行的。

2 “DTGZH”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

诚然,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确有着自身的学术、学科特点,要在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将不同的学术、学科特点协调起来的“桥梁”,这个“桥梁”,我们认为是“懂、透、广、专、活”(简称DTGZH)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则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所谓“懂”(D)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的教学中,要将抽象地、深奥地思想政治内容浅显地、通俗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不困难地明白这些内容和道理。例如,我们在讲述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专业知识的时候,显然要讲到西方国家与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宏观调控的差异,这时必然要涉及到“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这时,应该简短地阐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史实,佐证“社会主义才是必然选择”的道理。在高校各专业学生中,普通专业知识技能掌握较好,专业素养高,但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领域多,理论抽象性强,在专业课有限的时空中,不可能把思想政治理论长篇累牍地展示,使得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受到一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学生“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十分重要。而把学生教“懂”,使之明确专业目的、专业方向、今后在专业发展上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首要原则。

所谓“透”(T)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将抽象、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彻彻底底展示给学生的原则。作为高校学生,均是素质好、知识技能高,思维能力强的人,一般都具有怀疑精神,不会轻易人云亦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入专业课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地碎片化地向学生展示思想政治理论,是难以使他们信服的,也自然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效果。正所谓理论如果不彻底,就不能说服人也。因而在专业课教学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尽快尽量简炼地将其原理讲透,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如讲社会学中的社会发展趋势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出“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命题,而应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阐述清楚历史史料证明社会越来越高级,从而历史逻辑证明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这种高级社会形态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所谓“广”(G)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地内容;即便是同一门专业课教育,也应展示广泛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原则。毋庸讳言,不同的专业课教学,或者同一门专业课的教学,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果不多,不广泛融入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况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多的,既涉及世界观、 人生观的内容,又涉及到方法论的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的过程中,还得持之以恒地,持之以久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广泛地加以传播及展示,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所谓“专”(Z)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必然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或者不同的专业内容施以专门的内容之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仍然有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讲究,不能没有针对性地施加作用。这是因为不同的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吸收、理解的内容不同,如果针对的对象错了,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不起作用。因为对于没有文化基础的儿童,给他讲解抽象的哲学原理,他会感到茫然;对于学识丰富、判断能力强的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只融入众所周知的一般礼仪原则,他会索然无味。同样地,如果在给本科生讲解大学物理热力学定理时,这时融入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他们会感到费解,觉得牵强。这样反而收不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适当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效果会颇好。当然,“专(Z)”原则的另一个内涵,就是要力争做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容一定要正确,要有专业水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自身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素养,即使是专业课教师,也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准。否则,教育的对象若发现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则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内容的效果将蒙受损害。因此,“专(Z)”的原则十分重要。

所谓“活(H)”原则,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其融入的方法要活,形式要活泼多样,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因为根据心理学、社会学的观点,使教育对象引起注意,引起兴趣,从而接受教育者的传授内容,一定要通过“知、情、形、意”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灵活的方法、活泼的融入形式是受教育者引起注意和兴趣,从而引发认识趋向,形成感情共鸣,固化认知形态,明白教育内容意义的重要催化剂。因此,在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除了内容正确,还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生动的案例,多彩的展示手法,灵活变通的展示过程使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更有活力,更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使受教育者一日得道,终生铭记,终生受益。

3 结语

当然,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懂(D)”“透(T)”“广(G)”“专(Z)”“活(H)”五大原则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互相融通的整体。不能偏重某些原则而废弃其它原则。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这五大原则我们必须同时兼顾,妥当运用之。特别应注意的是这五大原则在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专业课教学、不同专业课教学环节阶段,其处于的突出地位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多样化所带来的特点,并不影响其原则性的重要性。根据这五大原则,我们相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原则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