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康复训练与行为学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2019-02-19 12:49周江霞蒋祁桂蔡涛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周江霞,蒋祁桂,蔡涛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脑卒中在神经内科中发病率较高,具有病情进展快、复杂危重等临床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死亡率逐渐降低,但致残风险却不断提升,需尽早开展康复性训练,有助于促其恢复、改善预后[1]。本文以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观察对象,分析采取常规康复+行为学疗法、超早期康复+行为学法疗法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55-83(72.38±10.71)岁,病程1-13(8.34±1.78)d;左下肢15例,右下肢17例。观察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4-84(72.84±10.39)岁,病程1-14(9.56±1.91)d;左下肢16例,右下肢1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入院后接受头部MRI检查,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2],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2)初次发病,病程≤14 d。(3)单侧肢体障碍,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重。(3)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4)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外其他急性脑血管意外疾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肿瘤、凝血障碍、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行为学疗法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联用常规康复+超早期康复+行为学疗法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上肢康复,引入体感游戏Kinecr[3],并由研究人员告知患者如何参与高尔夫、乒乓球运动,每次30 min,第1-6 d运动,第7 d暂时休息,7 d/疗程;在与患者沟通中,需采取鼓励性语言,将游戏的趣味性及灵活性加入其中。(2)下肢康复,在研究人员辅助下经由下肢机器人跑台完成下肢康复训练,比如步行训练,逐步增加难度,并减少引导力[4]。(3)手部精细运动恢复[5],依次在健康志愿者、脑卒中偏瘫患者群体中经由数据手套采集手部运动范围,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手部精细运动康复方案,制定阶段性目标及总目标,鼓励家属陪同,督促并支持患者严格执行康复计划。(4)空间感觉及肢体平衡恢复[6],开展高频经颅刺激疗法,初始强度为95%患者目前肢体运动阈值,2次/d,每次10 min,治疗1 d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强度;第1-6 d治疗,第7 d暂时休息,7 d/疗程。(5)吞咽功能恢复,参照相关文献[7],开展面部、唇部、下颌部及口腔内训练。(6)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及一般资料,对其开展针对性心理安抚,注意人文关怀,且保护患者自尊与隐私;基于行为学理论,掌握患者习惯性动作,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比如床上运动,太极拳及散步等[8],其中太极拳、床上运动可配合虚拟现实技术完成,比如在患者身旁或面前设立不断重复标准康复动作的三维立体投影。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12周Fugl-Meyer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MBI)、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其中FMA评分用于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分数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MBI用于评估生活自理能力,分数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高;SSA用于评估吞咽功能,分数越高,吞咽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以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经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FMA、MBI、SSA评分分别为(31.25±15.36)分、(27.68±11.02)分、(34.52±5.39)分与对照组的(32.85±14.36)分、(27.73±12.38)分、(34.73±5.19)分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12周FMA、MBI评分分别为(78.96±20.24)分、(80.74±14.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4±16.48)分、(70.14±13.65)分(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12周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12周SSA评分(20.17±1.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84±1.53)分(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SSA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造成患者在发病后逐步失能,这也是在我国康复治疗的重点关注疾病。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更新以及民众对于健康的愈发重视,使得脑卒中后死亡率不断降低,但随之而来的是致残率的提升,造成患者本人及家庭重大心理压力,而偏瘫是其中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常见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及失语等临床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次研究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行为学理论,并引入诸多先进设备及系统的超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12周FMA、MBI、SSA评分与对照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在行为学疗法的基础上联用超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提升脑卒中老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