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坚守信仰信念信心

2019-02-19 03:53:54刘会柏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心信念信仰

刘会柏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往开来,履行初心使命,重在坚守信仰信念信心。

以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守初心担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对于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所具有的指引性意义和基础性支撑作用。新时代要迎接新挑战,必须更加重视筑牢信仰信念信心之基。唯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方能守初心担使命,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篇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系统性,正根源于这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信仰处于统领地位,它是体系化的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只有笃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始终恪守、真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念处于联系环节,它是信仰的现实活动表现、具体实践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最直接表现、最集中表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则处于基础环节,它是信仰的基石、信念的源泉,有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一定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坚定的信心,而有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则有向更高层次的信仰、信念发展、提升的前提和基础。

信仰信念信心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忠实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筑牢信仰信念信心之基。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三位一体”的整体性、系统性,决定了其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续奋斗行动中的强大功能。上述论及的三者之间有机衔接、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是系统整体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不断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又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既意味着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也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

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首先,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内化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才能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旗帜鲜明,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用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精神支柱、夯固思想之元、培植为政之本,从而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只有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才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坚定的志向,没有高尚的情操,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所弘扬的中国精神,不仅要求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坚定伟大复兴必胜信心,也倡导每一个中华儿女坚持并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只有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可能具有愈加广泛厚重的群众基础、源源不断的实践动力、清晰可见的光明前途。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就能拥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和胆识,毫无畏惧地应对一切的困难和挑战,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履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在实践中筑牢信仰信念信心之基

全党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沉淀固化的具体环节、机制、领域来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才能够有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确保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时效性、实效性和长效性。

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保真学真懂。只有学深悟透弄懂马克思主义,才能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统领内心的理想信念信心体系,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等路径,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学习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不同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知行合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着重把握其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宣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信仰信念信心的系统培育,确保长效实效。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铸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培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党性教育各环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各领域,使其不断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磅礴力量。坚持主体性、实效性、长期性原则,注重信仰信念信心系统培育的长效实效机制建设;夯实信仰信念信心体系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信心信念信仰
为了信念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4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心和山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22 03:28:43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发光的信念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4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信念
民族音乐(2018年4期)2018-09-20 08: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