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 敏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
乡村振兴,文化同行。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是乡村振兴的题中要义。作为基层文化文艺工作者,笔者结合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实际,就乡镇(街道)文化文艺建设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晋宁作为滇文化的发祥地、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从庄蹻入滇至今,世代晋宁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大文化”:一是以石寨山为代表的古滇青铜文化;二是以郑和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三是以盘龙寺、普照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四是以双河秧佬鼓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五是以晋城、昆阳为代表的古镇文化。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晋宁8个乡镇(街道)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昆阳街道有渔人文化、普照寺宗教文化、下方古城三月十三、渠东祭龙节、旧寨渔人文化节、储英素食节、郑和文化、郑和邮票展览馆、特色舞龙文艺、乡间特色文节队;晋城镇有明朝万历年间延续至今规模完整的古民居群落、云南三大佛教圣地之一的盘龙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旧址;宝峰街道有“调子会”“接佛”“斗鸟会”;滇文化发祥地、云南青铜文化中心的上蒜,有滇中唯一的摩崖石刻——石将军摩崖石刻和观音洞壁画;作为新兴工业园区的二街镇,有道教文化圣地的白云观、有民间活动尝新节、有《打鼓调》《贺房调》等民间传统花灯音乐;绿色生态与民族传统文化之乡的六街镇,有2005年被列为市级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新寨村、彝族倮人舞蹈“颠乐”、民间舞蹈花棍舞、民间刺绣;民族歌舞之乡的双河彝族乡,已于2005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秧佬鼓”于2006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哈尼族传统文化之乡的夕阳彝族乡,有“跳乐”“跳花鼓”“耍武艺”等民族民间歌舞,有三弦、胡琴、竹笛等乐器,有哈尼族长街宴习俗,有夕阳梯田。
文化团队众多,群众文化活动活跃。晋宁乡镇(街道)有一批文艺团队和乡土文艺人才,群众文化活动比较活跃,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二街镇所辖9个村委会都有花灯队,人员近300余人。有以花灯为主的老高村文艺队、以现代舞为主的肖家文艺队等5支文艺队;晋城镇建立了44个村委会(社区)文艺队伍、10余个民间文艺团队;双河乡打造了一支150人的秧佬鼓表演队;昆阳街道办每个村都有一到两支秧歌队;宝峰街道培育了两支舞龙队伍。这些文艺团体和文艺队伍,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在积极争取上级和区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外,要进一步争取基层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重视和支持,激发基层领导抓文化工作的热情,把文化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主要负责人参与文化发展的工作,直接督办落实,确保经费、人员、场地等全面到位。
加强乡镇文化文艺队伍建设。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是文艺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和高数量。要与基层文艺人才结好“心连心”,团结和推介一批乡镇文艺人才,充分调动积极性,通过培训骨干、表彰奖励、扶持创作、加强管理等方式团结和服务文艺人才队伍。大力扶植乡镇(街道)文艺团体,发现和培养文艺新人,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加强文化交流,培育文化市场。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小舞台、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场、老年活动室等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小舞台、大和谐的作用。
扎根群众服务群众。深入掌握了解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以本地的典型人物和鲜活事例为创作素材,推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贴近群众生活、乡土气息浓厚的文艺作品,提高文艺作品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组织开展地方文化研究,整理和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群众文化归属感和文化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