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培训提能四举措 助推就业稳向好

2019-02-19 07:31:11胡海铭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江市内江评估

内江市通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

近年来,内江市加大培训提能,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人数年度平均在2.5万人以上,培训就业率83%,占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38%,培训资金2500万元,占就业创业补助金20%。2019年,内江市还将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在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中拿出3000万元作为对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企业员工的专项培训经费,为促进扩大就业和支撑经济发展助力。

无缝监管培训周期。一是培训前进行“培训调查+入网校验”。电话核实报名信息,明确培训纪律。将学员基本信息进行入网查询,确认其单位是否购买保险和是否重复享受补贴。二是培训中实施全程“视频监控+现场突袭检查”。在全省率先开展全程视频监控,发现问题进行现场整改、减员或取消资金申报资格。三是培训后开展“质量评估+抽样调查”。把考试作为质量评估的重要关口,严格鉴定考试纪律,并通过学员满意度调查作为评估机构和教师的重要依据,根据证书等级对应申报相应的补贴标准。

分类施策培训对象。一是对闲散零技能、低技能人员实施“流水席”培训。依托各县(市、区)就业培训中心常年开展厨师、美容美发、育婴师、电子商务类培训。其中,东兴区、市中区将厨师培训和创业培训相结合,催生出一批餐饮业小老板和个体经营户。内江的这种“流水席”培训在全省率先做到随到随学。二是对行业紧缺工种开展“订单式”培训,如在川南大草原开展的餐厅服务人员培训和长期针对隆昌市化纤市场的纺织人员培训就是“订单式”培训的内容。三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在川威钢铁集团、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长期开设起重工、电工、钳工等培训,学员入学变员工,签协议、买保险、发工资。员工待岗、转岗期变学员,在保留待遇的情况下,让其参加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四是对返乡务工人员开展“捕网式”培训,利用每年春节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契机,开展“内江返乡工程八大行动”,通过“培训+就业创业政策+各类服务”,每年培训返乡人员近千人。五是对农村留守人员开展“大篷车式”下乡培训。先由乡镇、村(社)对培训需求进行摸底,就业部门根据需求安排适合的培训机构下乡开展培训。六是对有意愿的高校非毕业年度在校生培训需求进行摸底,安排定点培训机构驻校集中开展培训。

夯基固本培训质量。一是实施培训师资的分层分类分专业管理、资源共享及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教研活动促进职业技能知识提升与就业创业经验积累传承,鼓励机构把学员满意度与教师绩效挂钩,同时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类大赛,打响内江培训品牌。二是严格使用标准化专业教材,把教材使用作为理论课评估的重要内容。三是严格按照开班申请的既定计划开展培训。四是严把鉴定考试关,把职业统考、鉴定考试取得的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作为申报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重要依据,凡是不在各级职业培训目录之内的,一律不能申报培训补贴。

统筹共济培训要素。一是进一步统筹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扶贫专项资金、失业保险结余部分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等,制定计划,分类实施培训。二是积极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就业创业联席会部门的协调作用,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群体的培训。三是建立平等开放的培训环境,激活高校、技工学校、县(市、区)就业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的内生动力,积极发挥培训主体作用。四是积极探索第三方培训监督评估机构模式,更加有效地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评估、管理。

猜你喜欢
内江市内江评估
内江市:保民生促发展 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内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内江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职工普惠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内江市总工会的探索为例
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02:38:41
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
评估依据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