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他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给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时代大考,我们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阶段给予人们智慧和力量。40年的伟大实践昭示我们,科学的思想理论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正是因为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国改革开放才创造了史诗般的进步,成为中国人民40年来最自信、最豪迈的宣言。
40年改革开放,筚路蓝缕;40年的理论创新,玉汝于成。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解决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及时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1978年那场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解放的大潮,如狂澜荡涤僵化落后观念,冲破思想禁区,打破发展僵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用改革开放这把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钥匙,首先打开人们头脑中那扇紧锁的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曲折的紧要历史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答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航船,将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在每一个伟大时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我们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开启了新的征程。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必然会更加成功。这是基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诉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我们不仅善于从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中总结成功经验、获取弥足珍贵的启示,而且更善于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期和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洞察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内涵。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不仅强调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而且道明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必然具有的时代意蕴。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政治方向,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的改革开放;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开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进的改革开放;是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开放;是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改革开放。
新时代面临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答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承担起直面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答好新答卷的神圣使命。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以变治变,主动求变,不断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与时代同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又一次走到了历史关口。如何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毫无疑问,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地告诫我们:“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杀出一条血路”的闯劲,“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新的改革开放大幕已经开启。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坚持”的要求,在改革开放新的接力赛中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好成绩。
我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与实践中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理论旗帜的引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会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骄人成绩。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作为云南省思想理论战线的主力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自觉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两个不可代替”重要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最好体现,自觉把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工作主题,把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始终聚焦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伟大实践,始终紧跟改革开放前进的铿锵步伐,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九个必须坚持”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使命任务,坚持学习强基、研究铺路、创新引领、实践提升,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足功夫、做足功课、展现功力,始终勇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认真答好伟大时代、伟大事业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大考卷,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体现“两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