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霞/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强化大数据思维,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以大数据理念为引领,注重整合资源,探索技术革新,破解工作瓶颈,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审计管理的融合,打造出“一大理念、两级联动、三层创新”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多点发力、重点突破,着力推进大数据审计,持续增强审计监督成效。
(一)多措并举,强化大数据思维。该局确立科技强审战略,研究部署审计信息化和大数据审计,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相关工作;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专题培训、边干边训、两级机关共同研训等方式,在全市审计机关普及大数据知识,培养大数据人才;加强考核导向作用,信息化考核中突出大数据审计占比,开展创新目标和优秀审计工作成果评选,激励全市审计机关以大数据思维部署工作,以大数据技术助力审计,以大数据审计模式开展审计。
(二)整合资源,夯实大数据审计基础。积极研究制定审计信息化方案、行业审计数据规划、数据管理办法等,为大数据审计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定期采集数据与项目获取数据等方式相结合,坚持审计数据归集整合、统一管理、共享使用,形成涵盖财政、社保等十余个行业,总量达40T的审计数据资源库,为大数据审计提供数据基础。以承担审计署相关课题为契机,建设重点行业审计知识和方法资源库,为全市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经验方法。
(三)打造团队,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强化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打造包含财政、社保、投资、自然资源、BIM应用等多行业和领域16人的创新科研团队,包含各区(市)审计局和市局各处室32人的数据分析团队,包含财政、社保、投资、计算机等专业10人的培训师资团队,分别发挥大数据审计中的科研创新、实践应用、培训提升作用。
(一)“带”着干。通过以干代训、集中分析等方式,带领区(市)审计局一起开展大数据分析。该局连续多年组织区(市)审计局开展预算执行数字化联动审计,由全市财政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集中开展数据分析、同步推进审计进度,对重点资金项目进行联动审计,实现“智慧化”“一盘棋”“全覆盖”的财政审计新格局。近年来,该局又以审计署安排的财政审计全覆盖试点工作为契机,带领两级审计机关30余名骨干人员共同研究财政数据贯通分析,使得全市财政数据贯通率平均达到84%,实现专项资金审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摸索出财政资金审计全覆盖分析的新路子。
(二)“帮”着干。当前各行业数据集中存储在市级甚至省级,区(市)审计局往往难以取数或无数可用。为此,该局制定《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办法》,明确区(市)审计局可通过一定审批流程申请使用或查询数据。三年来,各类数据申请上百次,涉及社保、地税、公积金、工商等多个行业,帮助区(市)审计局开展数据分析,加快了大数据审计进程。
(三)“推”着干。通过纳入考核、评比督促等方式,推动区(市)审计局开展大数据审计,鼓励和支持各区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有特色的大数据审计。如胶州市审计局示范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森林、水、海洋等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实施相关制度办法,创新使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打造了特色审计模式,中央深改办将胶州确定为全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唯一的县级示范点。
(一)加强理论创新。一方面通过科研课题带动大数据技术方法的创新应用。该局近年来承担了《公共投资审计大数据运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方法创新》等7项审计署和省厅重点课题,形成多项研究成果,并在审计实践中积极运用,提高了审计实效。另一方面,通过组建专题研究小组,研究新理论新方法,为大数据审计提供理论指导。如针对建筑行业推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趋势,第一时间组建BIM研究小组,探索研究BIM+政府投资审计理论体系,并结合审计项目实践制定BIM+政府投资审计标准化流程。
(二)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开展全市审计系统创新评优引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市局层面,每年确定1个大数据审计创新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各区(市)审计局和市局各处室,每年确定1-2个创新目标,纳入工作考核,年底评选出优秀创新目标和十佳优秀工作成果。近3年评选出创新目标30项、十佳工作成果40项,其中43%涉及大数据技术应用,破解了多项审计难题;“创建基于大数据关联分析的联动审计模式”等多项成果获得政府特色创新奖或优秀大数据应用案例。
(三)加强模式创新。推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一是转变传统计划立项模式,创新应用“无项目分析”模式。将数据分析前置,根据对全行业数据的总体分析和综合分析,发现典型性、规律性和突出性问题,为审计计划立项提供依据,有效圈定重点、完善审计方案。二是转变传统审计实施模式,创新应用“现场+非现场”模式。在审计实施阶段,数据分析团队结合审计组需求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环境和数据进行分析,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开展现场审计和核查落实,双方密切合作、相辅相成。三是转变传统审计单兵作战模式,创新应用“联动”审计模式。在预算执行审计等统一组织项目中,采用“市局+区市局”纵向联动,以及局机关“业务部门+技术部门”横向联动,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以达到效率最优、效果最佳。
(一)财政审计方面,将预算执行审计与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相融合,采用全市数字化联动审计,以“五个关联”为核心,集中对市县两级财政、社保、工商、税务、公积金、民政等数据进行跨领域、跨层级、跨系统关联分析,准确锁定疑点;然后将疑点切块分发,以各区市审计局和各业务处室为主体,联动核查疑点,精准揭示问题,发挥出全市审计机关“协同作战”的整体优势。近两年来,查出专项资金执行进度慢、挤占挪用等多个问题,推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21项,促进完善政策措施14项、项目加快进度22个,有效促进了财政政策落实、资金发挥绩效。
(二)公共投资审计方面,探索使用新技术,综合利用各类资源,打破审计工作瓶颈。一是借鉴建筑工程方面的新技术、新工具,破解地域范围大覆盖难问题: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新机场项目耕作层剥离土壤堆场构建3D-GIS模型,实现高空巡查,探索大范围、高精度土方算量;利用地图坐标定位技术,将数百家企业经纬度坐标数据批量“落点”至地图上,与建设规划区域进行“框圈”比对,揭示违规办证导致加大征迁成本等隐患。二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破解时空变化核实难问题,将征迁前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比对,还原征迁冻结时的原始地貌,查处抢建违章建筑、多领征迁补偿款等问题。三是突破常规审计思路,运用大数据思维,破解数据繁杂线索挖掘难等问题,获取政务公开信息、互联网数据等外部数据,整合征迁补偿、不动产登记、银行、法院等各行业资源,多源数据融合“碰撞”、发现矛盾点,查处被征迁人以虚构债务等方式违规析产分户骗取拆迁补偿款等问题。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与国土等部门联合发文,加强地理信息与审计业务协作,获取遥感影像、土地矢量数据,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青岛当地特点,重点关注海洋资源、林业资源的规划管理等方面,通过坐标转换、图层叠加等技术处理和分析,将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矢量数据、卫星遥感影像以及林业部门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违规占用林地、侵占海域等问题,有效解决了违法用地难以查找、土地区域难以界定等难题,将审计触角延展至以前从未涉足的领域,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