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人学致思理路

2019-02-19 03:28葛英杰
社科纵横 2019年6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葛英杰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党的大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联合国于2017 年3 月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决议,逐渐成为全世界共同遵守的理念。2018 年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宪法序言部分,2018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的“14 条基本方略”之一,开始成为党和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可以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全球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而贡献的一份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它以全人类未来走向为理论起点,依靠各国人民的携手行动,以所有人的美好生活为最高诉求,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

一、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着眼点,对全人类未来走向的持续思考: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萌生的理论起点

在当代世界,全人类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困境与发展共生。部分国家战火纷飞、局部地区核危机尚未解除、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危机等导致人的生存和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以美欧为主导的西方模式和西方道路经常对此束手无策,习近平着眼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心忧全人类的未来走向,本着协和万邦的精神,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这一倡议是在西方道路日渐失灵并不得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习近平指出:“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1]这意味着身居地球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只能联手协作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西方模式逐渐失掉民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模式归根到底维护的是资本家和当权者的既得利益,而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经济领域,十多年前肇始于美国的金融次贷危机火速蔓延到其它地区,引发国际范围的经济衰退。欧洲面临着脱欧危机以及难民涌入问题,经济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近年来,西方经济发展动力严重不足,持续低迷裹足不前,大量民众工资降低,甚至面临失业,贫富两极分化不断扩大。在政治领域,奉行民主的西方模式也慢慢陷入困境。人民当家作主,并享有一切事物的决策权,这才是民主的真正本质。而西方所谓的民主显然并不真正反映广大民众的心声,每人一票的选举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而已。同时,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妥协等纠缠过程带来政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效率低下。向来标榜民主、自由的西方政治制度走下神坛,冠冕堂皇的表面民主逐渐失掉民心民意。在文化领域,西方输出的英雄主义价值观无视发展中国家民众的智慧和力量,美国自视为拯救人类的救世主,贬低其他国家民众的创造力量。尤其是向青年人传播和渗透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取向淡化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凝聚力。唯美国马首是瞻,全盘照搬西方经济、政治、文化模式的国家大多陷入困境,这意味着西方模式并非万能的通行证,正逐渐失掉民意。

(二)中国方案开始深入人心。在经济领域,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降速放缓,但仍然保持着世界领先的位置,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在2012 年以来的四年时间里已经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2]2019 年3 月,中国已经与123 个国家和29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1 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3],推动周边国家的经济腾飞,带动就业率的提升,百姓的生活不断改善,成为相关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加速器。在政治领域,习近平始终坚持人民的中心地位,国内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极大地提升。他还密切关注国外民众的生存问题,本着和平相处,互不侵犯的原则,致力于重构新型国际关系。他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密切关注和无私帮助仍然生活在战火、动荡、饥饿、贫困中的有关国家的人民,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4](P11-12)在文化领域,与美国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价值观迥然不同,中国推崇以和为贵,坚信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和真正英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5]毋庸置疑,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正在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

二、以人民为主体,携手共建大同世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主要内容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诉求,同时也是世界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2018 年4 月,习近平在参加博鳌论坛时强调:“各国都应当致力于建设一个包容的世界,营造共同和谐的氛围。我们主张包容,反对大小通吃、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自己发展得好、生活得舒适,也要让别人同样发展得好、生活得舒适。太平洋足够大,完全容得下太平洋各国。各国即使有竞争,也应当是良性竞争、良性互动;有问题有分歧,大家商量着解决。”[6]显然,构建包容和谐的大同世界不能只依靠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还需要各国人民的勠力同心,携手行动。

(一)各国人民的普遍交往和同心共建是前提。人与人在全球化时代的交往不再局限于原子化的个体交往,更多是总体化的普遍交往。它使各国人民超越狭隘的国家、民族和地域界限,走向开放式交往新时代。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P135)这意味着人只有融入社会与世界交往之中,也就是在共同体之中,才会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充分彰显。一体化的各国人民是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和理想状态。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创造性地借鉴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加快了人类走向大同世界和自由王国的社会化进程。各国人民作为大同世界建设的主体和根本力量,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因。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8](P213-214)“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基于各国人民的历史创造者地位,借助于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通力合作,把各国民众的创造热情和创新能量全部激活。

(二)各国人民的休戚与共、相濡以沫是主要内涵。习近平极力倡导各国之间要不断求同存异、和平相处、消除隔阂、携手共进。显然,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居于同一个地球之上,其命运是唇亡齿寒的。在某种程度上,携手共建安全繁荣、美丽和谐的大同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和理想追求,它不仅是中国梦,更是世界梦,不断深入各国民众的内心深处。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吸纳了“天人合一”、“世界大同”、“中庸之道”“协和万邦”等和合理念和人文诉求,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同时,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也为习近平提供了理论来源。在马克思的每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中,国家和阶级都已经全部消亡了,属于同质性的共同体。而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不同阶级并在,不同国家共存的异质性共同体。它是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一个发展阶段,需要竭力以各国人民整体利益为重,趋同化异,消除矛盾,共同面对和解决全球性问题。

(三)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美丽的共同体是奋斗目标。习近平曾号召“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9](P58)这一号召如实地映射出广大民众的心声。第一,它是持久和平的共同体。纵观古往今来的人类历史,战争从未真正停歇,人民对持久和平的追求也永不停息。在当今世界,有些国家仍然恃强凌弱,热爱和平的中国则为弱者伸张正义,在处理国际纠纷和外交冲突中积极斡旋,为世界和平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只有各国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持久和平的大同世界才可能建成。第二,它是普遍安全的共同体。各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就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共同体之中,人类的梦想和意愿才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因此,在核武器不断升级换代的今天,转变人们的安全观念尤为重要。习近平呼吁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8](P542),这样在遇到矛盾、争端和分歧时,才能借助于平和的沟通、谈判、和磋商来加以解决。第三,它是共同繁荣的共同体。消灭贫困,建设繁荣的大同世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各国人民的殷切期望。贫困的消除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各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合力消灭贫困,拥有一个健康、包容、普惠、繁荣的世界。第四,它是开放包容的共同体。世界文明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只有秉持包容精神,才能避免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习近平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包”、“以和为贵”等理念融入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中,不遗余力地为人类和平贡献出中国智慧。第五,它是清洁美丽的共同体。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习近平呼吁人们要站在人类永续发展的高度上,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尊重自然。

三、以人民为目的,每个人获得全面的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诉求

(一)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是目标。这就需要国家之间、人民之间彼此尊重对方自主选择的道路和模式,正视文明存在的差异性,以此来“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10]显然,只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才能创造良好的国际空间,为人民自由全面的发展以及美好生活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构建是关键。习近平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彼此求同存异,避免兵戎相见。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如何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由理念尽快变为现实,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毋庸置疑,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国及人民的相互配合,循序渐进,万众同心。一般来说,需要经过三个步骤: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得到普遍承认,变成世界性的目标共识。人类在当代面临很多难题,诸如经济低迷、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环境恶化等层出不穷。习近平注意到,“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8](P476-480)事实证明,西方道路和模式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些人类困局,全世界人民期待新理念和新模式的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统观大局,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正在成为世界性的目标共识,为最终建成大同世界提供前提条件。

其次,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惠及更多国家及民众。作为当代最恢宏的合作构想和民生工程,它不仅为各国合作勾画了大蓝图,也帮助普通家庭和参与者实现了小梦想。2014 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日渐得到更多周边及沿线国家的承认和赞同,中国的朋友圈加大了,影响力提升了。它正在尝试构建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不断与国内外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学术团体、企业界等各行业搭建平等互利的区域合作关系。

最后,竭力复兴中华文明,用中国道路引领世界。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中华文明,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古往今来,中华文明及其奉行的中国道路一贯坚持和平主义理念,倡导世界的多极化及多样性,主张以和为贵与互利合作,其所代表的正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毋庸讳言,新时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都体现出中国道路和方案对于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自觉担当。

综上所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统筹兼顾,独树一帜。一切从人出发,依靠人,为了人,蕴涵着深刻的人学思维。它作为中国梦的世界版本,开始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它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区域发展观和利益观,在追求本国的利益时,能合理兼顾他国的切身利益,在谋求本国的长久发展中,能协调各国共同进取,这种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符合各国人民的价值诉求,体现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使命和历史担当。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