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稿
司法裁判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研究
彭中礼,王 亮(4-01)
人工智能算法发明可专利性问题研究
刘 强(4-17)
国家公园法治建设专题
英国国家公园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国家公园立法的启示
李爱年,肖和龙(4-27)
琵琶湖国定公园法律制度及对我国国家公园立法的启示
鲁 希(4-34)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陈真亮,诸瑞琦(4-41)
监察法研究专题
国家监察权约束机制研究——美国独立委员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巩寒冰(4-48)
论《监察法》中的“事实”——以诉讼真实为切入的分析
马 康(4-59)
法学纵横
法律实践与哲学领航:犯罪构成建构的哲学导向
欧锦雄(1-01)
“违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不应作为再审事由
占善刚,薛娟娟(1-16)
论目标公司董事违反信义义务的救济路径
雷兴虎,温青美(1-23)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程序问题研究
郑远民,赵 冰(1-29)
教育行政听证的法律价值探析
龚向田(1-36)
《民法总则》中非法人组织具体类型探析
环建芬(1-43)
新监察体制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转向
王学辉,刘昕苗(2-01)
论学前教育民营化后的国家责任体系
敖双红,廖朝湘(2-09)
比较法视野下的跨区域地方立法调研探析
徐亚文,邹 鑫(2-17)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基本原则体系的结构性
马荣春(2-24)
我国毒品消费与供给的类型观察——基于GIS技术的分析
揭 萍(2-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行政救济法治初论
倪洪涛(3-01)
论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多元规范及其结构
陈 光(3-12)
我国人大选举委员会制度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陆 强(3-28)
认罪认罚量刑建议的权力制衡机制构建
陈 伟,黄泽敏(3-36)
论基因编辑人的刑事注意义务
朱程斌(4-66)
论刑法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解释
台培森(4-74)
论财政权配置:逻辑前提、现实透视与法治路径
李楠楠(4-83)
论国际环境法对民用核活动的规制——规范功能的视角
丁祥高(5-01)
环境风险治理:国家任务与决策框架
杜健勋(5-09)
民事证据收集客体论
肖 晗(5-15)
我国涉外收养关系成立实质要件法律适用规范的重构
蒋新苗(6-01)
基于法定职权的监察谈话:政治属性与法治路径
曾 哲,丁俊文(6-10)
由儒入道:曾国藩礼法思想三重奏
夏新华,陈仁鹏(6-20)
反思“996”工作制:我国工作时间基准的强制性与弹性化问题
班小辉(6-27)
反向刷单炒信刑法规制新解
曹 波,陈 娟(6-34)
法学争鸣
论诱惑侦查的适用范围
张惠芳,彭 聪(1-53)
低价竞争的立法刍议——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规定
董成惠(1-60)
法律修订视角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索
肖琪畅(1-72)
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的合理构建
肖姗姗(2-45)
论企业名称权和商标权冲突的法律适用
张 晔,蔡永民(2-58)
逻辑学视角下的推定
赵飞龙(2-65)
论公序良俗对婚外性行为的法律规制
杨德群(3-47)
视频网站商业模式竞争法保护的反思与完善
黄 军(3-55)
侵害环境人格权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问题探讨
杨 芃,宁清同(4-93)
小额诉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基于上世纪中叶美国的小额诉讼
和 芫,马 峰(4-102)
认缴制下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机制研究——基于公司资本制度改革视角的分析
房国宾,周代顺(5-22)
论作为民法典立法目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严 立(5-32)
风宪之选:宋代科举制下监察官选任述略
于 熠,吕晓鼎(5-44)
强人工智能体刑事主体地位之否定
张成东(5-5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湖湘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蒋先福(6-43)
我国商标权注册取得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路径——基于商标使用视角的分析
马丽萍(6-49)
论版权法保护挪用艺术作品的路径
蓝纯杰(6-57)
司法实践
裁判文书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变革
王亚明(1-80)
论精神损害的可赔偿性
马俊骥(1-87)
贪污罪自由刑量刑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以全国1400份判决书为样本的分析
张清芳,王瑞剑(1-99)
整体性视域下的先决犯罪研究
黄陈辰(2-76)
PPP项目合同性质证伪与补正
刘 力(2-87)
居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司法认定——兼论民法典编撰中对《合同法》第425条规范漏洞的填补
郭泽喆(3-69)
夫妻忠诚协议审判问题研究
李 然,郑思清(3-80)
论共谋共同正犯在恐怖活动犯罪中的适用
王 林(4-110)
无效辩护制度的正当性与建构
杨杰辉(5-63)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实证分析与路径选择
杨艺红(5-75)
论网约车平台在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责任
山茂峰,郑 翔(5-84)
论犯罪未完成形态之帮助犯脱离
朱 勇(6-66)
认缴制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问题研究
田小娟(6-75)
论WTO-DS437案中“可获得事实”规则的适用
宋东华,欧福永(6-82)
论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效力的阶段化改革——兼评《关于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陈欢欢(6-88)
域外法评
印度《司法规范与责任法案》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乔一涓,熊则凯(1-111)
美国立法冗余问题探析及其中国借鉴
顾建亚(2-95)
诉讼中的第三方资助协议研究:域外经验与中国选择
吴维锭(2-101)
服务贸易供给模式4框架下的移徙工人权利保护
李先波(3-88)
作为法哲学的法律比较理论
Jaakko Husa,李 剑(3-98)
跨国网络诽谤管辖规则之协调
谭晓杰(5-96)
全球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制路径与中国抉择
李艳华(5-106)
诽谤择地诉讼英国化现象及其应对研究
刘 琳(6-97)
108号公约现代化与个人信息收集合法性依据的重构
程海玲(6-107)
其 他
法学实践教学的本土化探索:三段六步全程参与式庭审实战教学法——基于与法律诊所式教学法的比较
刘湘琛(2-112)
新时代流域(区域)环境法治的新发展——201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综述
肖 爱,刘娟伶(3-107)
我国普法教育的历史沿革
刘顺峰(3-114)